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問吾

鎖定
曾問吾(1900~1979),字學之,廣東興寧黃槐槐東村人,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抗日戰爭爆發後,棄官就教,先後任興寧一中教員及香港在南華學院教務長。1942年調任國防部二廳五處邊務研究室少將主任,主持西部邊疆國防建設研究工作。1944年,被委任為新疆吐魯番縣縣長,任內重修坎兒井、坎兒溝,闢百餘里“葡萄溝”,辦中、小學十餘所,時人念之。1947年去職返鄉,籌辦龍光中學(今黃陂中學)並任校長。1979年在家病逝。 [2] 
本    名
曾問吾
學之
出生地
廣東省興寧市黃槐鎮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79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中央大學

曾問吾人物生平

曾問吾(1900-1979),字學之,1926年,考進廣東法政大學,1928年考上南京中央大學。對中國西域史情有獨鍾。1930年,北京大學史學系主任、著名教授朱希祖應邀到南大演講,曾問吾聆拜入他門下。1931年,日寇入侵東北,對中國國土虎視眈眈。在嚴峻的形勢面前,具有愛國思想的曾問吾,更加堅定了治史目標,以研究西域為學習重點,立志為鞏固邊疆著書立説。
1931年,大學畢業,翌年考入南京國民政府實業部任職。工作之餘,自學突厥語,刻苦鑽研西域史籍,多方蒐集相關資料,同時廣交在京的新疆人士,深入瞭解西域情況,然後着手編寫《中國經營西域史》。經過四年埋頭筆耕,終於完成了60多萬字的著述,於1936年5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1月再版,成為中國第一部全面論述西域歷史的鉅著。
該書內容廣博、充實,上溯漢代,下至民國當代,從縱的方面敍述了二千餘年我國內地與西域的密切關係,證明了西域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從橫的方面敍述了西域各地與各民族的發展狀況,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種族、宗教等各方面內容。尤其對近代部分的敍述更加翔實。如對民國以來新疆政局的發展、中俄邊界之爭,有較為準確清晰的介紹,總結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教訓中肯恰切。這些資料和作者的有關論述,不僅在當時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今天的西部開發、開闢新的絲綢之路,仍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中國經營西域史》出版後,被譽為“安西良鑑”,是一部西域歷史地理的百科全書,是研究新疆歷史的必讀著作。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京局勢一片混亂。秋季,曾問吾攜眷南返家鄉,不久應興寧一中聘請,任文史教師。1939年秋,香港南華學院遷來梅縣,聘他擔任教務長,兼授中國近代史,1941年他編寫了《中國近代史》(後手稿散佚)。1942年離校,出任湖南省政府教育設計委員會主任,被省主席薛嶽發現,舉薦中央政府,任國防部第二廳五處邊務研究室少將主任,主持西部邊疆國防建設研究工作。此時,日寇長驅直入,已侵佔我國東部半壁河山,作為中國西部國防通道的新疆,益顯其重要地位。為了適應形勢需要,他決心到新疆踐行夙志,報效祖國。1944年秋,他參加了中央舉辦的縣長考試,在三百多名考生中以第七名入選。冬天,他被派往新疆吐魯番任縣長。在赴任途中,他豪情勃發,賦詩一首:
萬里平沙舒眼底,浩然正氣蕩胸間。嶺南十載天山夢,此日凌雲度玉關。
曾問吾越過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和廣漠無垠的戈壁沙漠,來到東疆大縣吐魯番。這裏雖是盆地,盛產葡萄、棉花和牧草,但因氣候惡劣,土地乾旱,各種作物常常歉收。他上任不久,就經常冒嚴寒,頂烈日,不辭勞苦地查勘縣境內的山川、地質及水源,帶領當地羣眾開闢了一條百餘里長的“葡萄溝”,同時把大多數年久失修的坎兒井、坎兒溝等灌溉設施,進行全面疏浚,在較短時間內,就解決了大面積耕地缺水問題,當年農作物獲得豐收,深受邊民讚賞。
吐魯番面積遼闊,人口數十萬,當時全縣只有一間中學、幾間小學,教育十分落後,許多孩子無法上學。曾問吾千方百計籌集資金,短期內就興建了中小學十餘間,大大提高了入學率。為了和維吾爾族人溝通思想,建立感情,他在工作之餘努力學習回鶻文,甚至皈依了伊斯蘭教,常常向當地的四大阿訇討教,並與維吾爾族人廣泛接觸。此外,還發動羣眾踴躍交售棉花、羊毛支援抗日前線,極力維護民族團結,從而獲得當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人們親切地稱他為“父佬”。在他即將離任時,吐魯番人為表彰他的功績,在城郊一個最大的坎兒井旁修建了一座紀念亭,並豎碑記功,以作永久紀念。
1946年8月,奉命調回陝西省政府,仼視察室主任。他曾隨中外記者到延安視察,這一去徹底改變了他對國民黨政府的看法。他看到共產黨領導下的延安,完全不是國民黨宣傳的那樣一團糟,而是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風雨飄搖的國民黨政府正前途暗淡,形勢險惡。從延安歸來後,他馬上決定辭官南歸,脱下戎衣重操教育舊業,以教書育人終此一生。1947年6月曾問吾迴歸故里,適逢家鄉正籌辦龍光中學(今黃陂中學),他被推舉為首任校長。經苦心經營,他把一個初辦的山區中學辦得有聲有色。
1951年5月,一場“鎮反運動”把他送入深淵。他以“歷史反革命”罪被逮捕法辦,初判死刑,後經法院外調,因無血債,而且為吐魯番人民辦了許多好事,改判有期徒刑4年。1956年釋放後,翌年又在反右運動中因同情大右派羅翼羣,以反革命造謠污衊罪再次被捕,1958年6月被判無期徒刑,1975年12月被中央大赦釋放。
在長達18年的勞改生涯中,曾問吾在獄中潛心鑽研中醫針灸術,經常在自己身上作穴位針刺試驗,治好了不少病人,被安排搞醫務工作。大赦回家後,他雖年逾古稀,膝下兒孫滿堂,儘可安安樂樂頤養天年,但他抱着“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態度,繼續為鄉間百姓治病。他收費低微,醫德醫術好,前來就診者絡繹不絕。為了總結20多年從事針療的經驗,他白天為人治病,晚上埋頭著述,寫出了一部35萬字的《新編針灸手冊》。此書雖未正式出版,但它是曾問吾多年鑽研的結晶。1979年5月,積勞成疾的曾問吾在家辭世,享年80歲。
1986年,興寧人民法院根據撥亂反正的精神,重新審理了曾問吾的案子,實事求是地撤銷了原來的刑事判決,恢復了他的名譽。1986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誌總編室重印他的鉅著《中國經營西域史》,供自治區各地修志作內部參閲。201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關部門作出決定,將該書選入《新疆文庫》叢書再版 [1] 

曾問吾人物簡介

曾問吾,1924年就讀興寧縣立中學。1931年南京中央大學畢業後,在國民政府邊務研究所任職,期間著有《中國經營西域史》、《安西良鑑》。抗日戰爭爆發後,棄官就教,先後任興寧一中教員及南華學院教務長。
1941年秋,他離開學院北上長沙,復出政界,初任湖南省政府設計委員會教育委員。1942年復西上陪都重慶,調任國防部二廳五處邊務研究室少將主任,主持西部邊疆國防建設研究工作。1944年接到國民中央政府委派,出任新疆東部大縣吐魯番縣縣長,在任期間帶領羣眾興修多年失修的坎兒井、坎兒溝,開闢長百餘里的“葡萄溝”,徵收棉花積極支援正在轟轟烈烈進行中的抗日前線(《客家名人錄》 花城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廣州)。1947年離職返鄉,積極籌辦龍光中學(今黃陂中學)並擔任首任校長。晚年從事醫務工作,精通醫術,尤精於針灸。1979年在家病逝,終年80歲。 [2] 

曾問吾個人著作

《中國經營西域史》全書共60餘萬字,上海商務印書館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五月初版、十一月再版,暢銷全國,名重一時。曾氏在中國歷史上,躋於不朽之域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