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周勵著自傳體長篇小説)

鎖定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是周勵創作的自傳體長篇小説,首次發表於《十月》1992年第1期(選載)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上,書寫了留學美國的知識女性創業奮鬥的感人故事。 [1]  作品寫出了一代人的遭際與追求,袒現了一位真誠執著熱情智慧的現代女性的情感世界與事業追求,也展現出中國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歷史軌跡。 [2] 
作品名稱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外文名
Manhattan's China lady
作    者
周勵
文學體裁
自傳體長篇小説
發表時間
1992年1月
字    數
約40萬字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內容簡介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講述了女主人公在美國的個人奮鬥經歷。女主人公初到美國時,身上只有40美元,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然而,她在將美國的實用主義與中國的鬥爭哲學聯手後,便如虎添翼,所向披靡。她靠參與倒賣中國的紡織品配額,賺了第一桶金,隨後在四年時間裏,創立了資產上千萬美元的進出口貿易公司,在曼哈頓的中央公園邊上買下了豪華公寓,還隨心所欲地去歐洲度假。女主人公為了在英語考試中得到高分,寫了兩篇作文,一篇叫《隆冬的轟響》,寫北大荒兵團一對男女青年私通,受到批判後產生復仇情緒,用偷來的手榴彈將團部工作組的四名幹部全部炸死,然後逃往蘇聯,被捕時雙雙跳江而死;另一篇叫《破碎的晨曦》,寫兵團一名容貌美麗的上海女知青牧牛時,被荒野中發情的公牛母牛交配的情景所誘,與當地的女人搞起同性戀來,但最後精神失常。兩篇作文都迎合了美國教授的中國想象,激發了他們的民族優越感和人道主義情懷,所以被評為“極為出色”,都得了“A”。這兩篇作文也給作者引來了一位憧憬東方文化的美國中產階級紳士,他看到這些文章後,騎士精神大發,捨棄原來的情人,不顧一切地追求她。小説最後寫到紐約的富豪在氣派的“綠色酒苑”為女主人公舉辦大型的聖誕晚宴,慶賀她喜得貴子,迴歸商場。作者將詩人聞一多在80年前所寫的一首著名愛國詩歌《一句話》抄到小説裏,並將最後一句“咱們的中國!”作為小説的結尾。 [3]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作品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紐約商場風雲
童年
少女的初戀
北大荒的小屋
留學美國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4]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創作背景

1985年,周勵攜帶着40美元自費赴美留學,到紐約州立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後改讀商學院MBA專業,舉目無親,學費和生活費完全靠艱苦打工。1987年,周勵成立了自己的貿易公司,在曼哈頓商場拼搏創業,美國客户給周勵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因為他們此前沒有接觸過來自中國大陸的商業女性。
1988年,周勵在紐約東方書店讀完了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她在驚歎中國“出了一個敍事天才莫言”的同時,更被莫言筆下蒜農的人間悲苦、人物命運深深震動。於是,她下決心要把自己的北大荒故事寫出來,開始醖釀自傳體小説《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4]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人物介紹

“我”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塑造了主人公“我”(即周勵)獨特的形象,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的人物畫廊。這個出生在革命幹部家庭的孩子,由於父母都是從農村參加革命的,她自小是一隻受冷落被歧視的醜小鴨,但是她聰慧活潑,可以把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背得滾瓜爛熟。“文革”時爸爸被審查、媽媽被打成了叛徒,她成了黑幫子弟。她給《文匯報》寫信,呼籲結束這場亡黨亡國的文化革命,卻成為了批鬥對象。她去了北大荒建設兵團,被評為兵團五好戰士,擔任營部宣傳幹事。因《文匯報》的事件,她被派去畜牧棚放豬,後調師部醫院做衞生員。她被推薦上大學,畢業卻回到了北大荒師部醫院。因得罪了內科主任而被髮配到建邊農場,在大返城中,她回到了故鄉上海。她先在外貿局醫務室工作,後被調到《經濟新聞報》任記者,又被調任上海國際經濟信息中心副總經理。由柯比先生做經濟擔保,她赴美國留學,業餘時間做保姆、端盤子,兼任《衣食住行》雜誌記者,她嘗試涉足生意場,推銷30萬碼坯布配額成功,與東歐人尼古拉做化肥生意卻被騙。她創建了自己的JMF公司,推銷大陸的家用紡織品、彩紙帶等,公司有了比較穩定的收益。她代表國內公司與法蘭克福的賽特抽紗廠談判,低價購得抽紗機械設備,讓中國的高檔抽紗窗簾遍佈美國和歐洲市場。她收穫了與麥克博士的愛情,1990年的聖誕節舉辦聖誕晚會,慶祝她的小寶貝安德魯的誕生。“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周勵幾乎經歷了這一代人所可能經歷的一切:天真爛漫的祖國花朵、大串聯的紅衞兵、父母蒙難的狗崽子、受批判的異端分子、北大荒的兵團戰士、幸運的工農兵學員,直至赴美國的自費留學生。”《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中的主人公周勵,是一位智商和情商甚高的女性,在女主人公身上,幹部家庭出生的正氣、上海人的聰慧睿智、知青人生的吃苦耐勞,形成了她拼搏奮鬥和走向成功的基礎,面對坎坷磨難的人生和命運,她沒有屈服只有抗爭,她對於生活充滿着熱情,她有很高的文學修養、藝術造詣,她能夠獨自敏捷果斷地處理諸多矛盾,她能夠坦然地面對不公正的挫折和磨難,她始終對於未來充滿理想,始終以不屈服和自信的態度迎接挑戰,她成為懷揣理想努力奮鬥的成功者的典型。 [2]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作品鑑賞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是中國灰姑娘“征服”美國的故事。小説開頭洋溢着民族自豪感:“為什麼那些脖子上掛滿金飾物,面似高傲,上帝又賜予一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容貌的青年女性,生於斯,長於斯,然而,在美國這片自己的國土上,只能爭到一個給別人當秘書,收聽電話,或者當銷售員,替別人跑腿等廉價的打工飯碗?而我,一個1985年夏天闖入美國自費留學的異鄉女子,雖然舉目無親,曾給美國人的家庭做過保姆,在中國餐館端過盤子,卻能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時間,就取得了使得那些天使般美國姑娘羨慕不己的成功?”作家將成功歸因於“一連串磨難中逐漸養成的倔強性格”與“祖國賦予我的充實的精神世界”小説中的“美國”是雙面效應存在。一方面,美國有典雅的藝術和貴族般品味,真誠開朗的高貴品質,積極務實的作風;另一方面,美國也存在高犯罪率、少年早婚、精神空虛、種族歧視。正是在美國形象參照下,作家以第一人稱敍事自傳體形象為中介樹立了現代中國形象。這個形象同樣具兩個特點,一是文化底藴深厚,雖歷盡滄桑磨難,但積極奮發。作家還模仿知青敍事,主人公有着苦難的“中國往事”:兒時受冷落,文革被批鬥,愛情遭到挫折,在北大荒小屋裏無助的哭泣……這些故事,都讓主人公充滿創傷性感傷情緒,易引發中國讀者情感記憶與認同;二是所謂“精神充實”。作家用經典文學、優美歌劇和舞蹈藝術,填充所謂“精神性”,特別是作家在青年接受的理想主義教育。正是這些偉大崇高的理想,讓“我”最終征服了美國:“我至今仍然感謝我的的祖國,給了我一個美好的童年,而這樣的童年並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尤其在美國這樣一個以金錢於物質為上帝的社會——這也就是那些美國人只能在大公司拿最低的薪水的緣故”。
“美國形象”和“中國形象”互為補充、互為參照。這也使“征服”的故事悖論性地變成了美國和中國“相互征服”的故事。美國健康、積極的一面,正是中國“未來”追求的形象。美國的“負面形象”則是中國比美國優越的地方。雖然文中也寫到中國盲目推崇經濟發展引發的精神失落,但作家很快就將之歸因於中國理想主義傳統的失落。中國與美國的內在邏輯也常出現衝突。這種衝突帶來的情感迷惘,才是該小説最真實的個人體驗。如美國價值觀與中國文化發生衝突,作家對中國的弱者地位的感觸:“25年前,我們狂熱、幼稚,被每一個政治口號搞得熱血沸騰,腦子裏充滿了為解放全人類獻身的理想,25年後的今天,我們卻在美國,冷靜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兄弟,僅僅為了謀生而在黑人歹徒的槍口下中彈死去”,又如主人公漫步東歐街頭,面對列寧雕像,陷入沉思:“我們這一代人,總在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徘徊——兩者是如此水火不相容!”女主人公終於決定向列寧揮手作別,擁抱美國,將革命紅色理想化為美麗的青春期回憶。 [5]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作品影響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最初在《十月》1992年第1期選載後,於1992年7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引起轟動,短短几個月,印刷4次,總銷售量達到50萬冊。1992年10月20日,在第五屆全國書市在被評出最受讀者歡迎的30種圖書中,《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被列為文學藝術類圖書之首。該書出版後,至1993年1月6日,出版社共收到讀者來信300餘封,其中年齡最大的是80多歲的知識分子。有的認為“寫出一代人的精神歷程,是《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最大的價值所在”,有的説“這本書比《北京人在紐約》寫得更真切和感人”,有的指出“我們應該從她的經歷、她的經驗中吸取富有時代精神的精神糧食”。《讀者文摘》1993年第1期、《時代文摘》1993年第1期、《傳奇文學選刊》1992年第9期、《新華文摘》1992年第11期等先後轉載作品或刊載作品梗概,作品同時還被改編為連環畫。由於市場的暢銷,一些盜版書也不斷出現,一個個體書商就批發了盜版書6萬冊。有不少影視機構準備將該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電視劇,其中包括謝晉導演和北京電視藝術製作中心。
1997年,張炯等主編的《中華文學通史》在談到台灣留學生文學時,指出:“近十年以來,隨着大陸開放步子的不斷加快,大陸的留學生大批地奔赴世界各地,使海外中國留學生的成份和留學生文學及其作者的成份,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批與《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紐約客》《失去的金苓子》等作品風格迥然不同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北京人在紐約》等作品的出現,豐富和充實了留學生文學。”2000年《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的最後一章被編入“中國留學生文學大系”當代散文紀實文學卷。2001年《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被列入“中國百年暢銷書”,一起列入的有魯迅的《吶喊》、郭沫若的《女神》、郁達夫的《沉淪》、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等中外古今的暢銷書98例。
2003年董鼎山在《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新版序言中,將該作譽為“新時期留學生文學裏程碑的小説”,並説:“《曼》書充滿的就是一位曾在北大荒吃過苦的美麗女子來到外國後橫衝直撞拼打天下的傳奇性故事。”2006年出版陳涵平的《北美新華文文學》第三章“真實敍述中的文化悖論”,專門研究了周勵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2007年,湯哲聲主編的《中國當代通俗小説史論》將《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列入“域外小説”中,與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王周生的《陪讀夫人》同論。
2009年,吳舒潔在《六十年:一個國家的閲讀史》談到改革開放後的閲讀,提到了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賀友直的連環畫《山鄉鉅變》、威廉·曼徹斯特的《光榮與夢想》、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唐晉主編的《大國崛起》、宋曉軍與王小東等的《中國不高興》。作者説:“我們在《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裏看到了奮鬥艱辛和夢幻成真的炫目,幾乎是義無反顧。個人的成功彷彿在喻示着民族的成功,但也遮蔽了第三世界認同的酸楚與焦慮,經驗的創傷不可避免地呼喚着民主主義情緒的表達,美國是天堂也是地獄。”2013年趙小琪、王寧寧主編的《世界華文文學經典欣賞》,將《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列入26部世界華文小説經典欣賞之列,與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劉觀德的《我的財富在澳洲》、查建英的《到美國去!到美國去!》比肩。
2016年5月9日,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在嘉應學院作的“吟到中華以外天——現代中國文人的域外書寫”的學術講座中,以王韜、黃遵憲、梁啓超、朱自清、徐志摩、蕭乾、瞿秋白、周勵等文人的域外書寫為例進行分析,指出了現代中國文人“開眼看世界”之於中國的多重意義。2009年11月12日,首屆“中山杯”華僑文學獎頒獎典禮舉行,評獎範疇為自1949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15日六十年間海外華僑(華人)經國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文學作品,《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獲得該獎。 [2]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作品爭議

1992年7月,《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出版後,其混雜的元素讓該書一面世就反響熱烈,甚至蜚聲海外華人圈。但正當書籍熱銷之際,紐約華商中一些覺得因《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受到傷害的當事人,在曼哈頓召開記者會,抗議周勵捏造事實,使他們商業信譽受損、人格受辱。12月中旬,紐約《美東時報》和《紐約新聞報》刊發文章《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書,造成轟動;人,引起爭議》,羅列了書與現實不符的事例,斥責周勵弄虛作假。不久之後,國內的《北京廣播電視報》等媒體進行了轉載。這對熱銷中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不亞於當頭一棒,導致其影視改編擱淺,電台朗誦被撤,一些讀者感覺受到愚弄表示不滿。對此,周勵迅速回應,在上海召開記者會,控訴相關媒體侵犯了她的名譽權,並找各種證據為己申辯。 [6]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出版信息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首次發表於《十月》1992年第1期(選載),於1992年7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後有不同版本再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1992年7月
北京出版社
7-200-01800-7(平裝) [7] 
7-200-01725-6(精裝) [8]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2003年2月
上海文藝出版社
7-5321-2468-1 [9]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2022年4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212-1755-1 [10]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作者簡介

周勵,美籍華人,生於上海,現任紐約美華文學藝術之友聯誼會會長。35歲赴紐約州立大學自費留學,37歲在美國創業經商,財務自由後遊歷世界七大洲,足跡遍及130多個國家,遠征南極點和北極點,探索珠峯,攀登馬特洪峯,追蹤撰寫極地探險史,著有《親吻世界——曼哈頓手記》《曼哈頓情商》《南極大救援》等作品。 [4] 
參考資料
  • 1.    王紅旗著. 靈魂在場:世界華文女作家與文本研究[M]. 北京:現代出版社, 2019.09:389.
  • 2.    楊劍龍. 重讀《曼哈頓的中國女人》[J]. 揚子江評論, 2017, (4):98-103.
  • 3.    馬振宏編著. 中國當代重要小説分年評介 第2卷[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19.07:631-632.
  • 4.    周勵著.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M]. 北京:作家出版社, 2022.05:前勒口,前言頁,目錄頁.
  • 5.    房偉. 1990年代小説『異域中國想象』的再反思——以《曼哈頓的女人》《扶桑》《烏鴉》為例[J]. 創作與評論, 2016, (6):4-14.
  • 6.    羅玉華. 新移民文學的原罪與原味——重評《北京人在紐約》和《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及其歷史影響[J].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9, 第32卷(1):32-44.
  • 7.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23]
  • 8.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23]
  • 9.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23]
  • 10.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