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嘉祥

(原國民政府海軍部次長)

鎖定
曹嘉祥(1864/1865-1926) [1-2]  ,字希麟,廣東順德人。早年以幼童選派美國留學,先後入華文學校和聖克勞大學學習。回國後於北洋海軍任職,歷任鎮遠鐵甲艦槍炮大副,煙台水師提督署提調,北洋海軍兵備處一等參事官。1911年任海軍部次長,領海軍中將銜。1913年被北京政府封為將軍府將軍。1915年5月,任北京政府海軍部次長。1921年以海軍上將銜辭職在上海閒居,後病逝。 [1] 
中文名
曹嘉祥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順德
出生日期
1864年(一説1865) [1] 
逝世日期
1926年
性    別

目錄

曹嘉祥人物生平

在美國留學時期的曹嘉祥 在美國留學時期的曹嘉祥
曹嘉祥,字希麟,廣東順德橫圩村人。1874年9月,曹嘉祥作為第三批幼童,在祁兆熙的帶領下赴美利堅合眾國留學。初住那夫愛墨司特書館,從克那格學習。後就讀於康涅狄格州就讀於哈特福德西部中學(West Middle Public School,Hartford)、哈特福德公立高中(Hartford Public HighSchool),後考入聖克勞大學,學習理化。 [2] 
1881年,幼童留美事業夭折,曹嘉祥隨眾歸國,通過考試進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後供職於北洋海軍,曾任鎮遠鐵甲艦槍炮大副,曾參加了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戰。戰鬥中“鎮遠中炮甚多……槍炮官曹嘉祥及助戰之美員馬吉芬,開炮極靈捷,楊用霖、曹嘉祥尤能鼓勇董弁兵等,以恪從號令”,並負傷。因功,升任煙台水師提督署提調。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曹嘉祥任江陰要塞區黃山炮台總枱官。 [2] 
曹嘉祥 曹嘉祥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中國,先後佔據天津和北京,並逼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規定“天津二十華里之內,天津全縣以至寧河縣境、塘沽、渤海沿岸均歸管轄,不準中國軍隊駐紮”。然而,天津是北京的門户,中國軍隊必須駐守。八國聯軍陸續撤出後,中國政府如何接收天津地區成為歷史難題。1902年初,袁世凱徐世昌等人想出以西式警察接收天津的辦法,任命趙秉鈞擔任保定巡警局總辦,在前期小站所訓新軍中選拔3000名士兵,聘英國警官和英籍廣東人王昆士等人,在保定進行短期訓練,教以警察大義,使士兵熟悉警察職能。然後脱下軍裝,換上警察制服,稱之為“中國警察”。8月,清政府從聯軍“都統衙門”手中收回天津,曹嘉祥以都司官職帶領保定新訓的3000名巡警抵達天津,並以欽加副將銜出任天津巡警總局首任總辦,負責維持天津社會秩序。中國警察駐守天津,一方面維持社會治安;另一方面作軍事戒備,與《辛丑條約》規定並無衝突,八國聯軍啞口無言。 [2] 
清末天津巡警 清末天津巡警
天津市區的治安,由曹嘉祥領導天津南段巡警總局負責。南段巡警總局成立後,曹嘉祥並未把“都統衙門”的華人巡捕裁撤,而是全部接收下來,經過改編與南段巡警總局的巡警共同維持治安。還接收了“都統衙門”的消防隊,改建成天津南段巡警總局消防隊。曹嘉祥組織編撰《天津南段巡警總局現行章程》。巡警總局下設5個分局,每分局下設4區,分局定額295人,機構健全。曹嘉祥還承襲“都統衙門”的辦法,仍舊設工巡捐局,收鋪捐、房捐、車捐等,籌措辦警經費。又在天津縣城河北賈家口設天津北段巡警總局(段芝貴為總辦),北段巡警分設於西沽、塘沽、山海關、秦皇島、北塘等處。在曹嘉祥勤勉努力指揮下,天津市社會治安一掃“都統衙門”時期的混亂局面,從動盪紊亂之中逐漸平復,巡警起到了1日式保甲、團練無法起到的作用,成為全國各省之冠,“六個月不見竊盜者,西人亦歎服”。“新政”時期的“北洋警政”聞名全國。慈禧太后下諭旨,要求全國各地都要效仿袁世凱建立警察制度,使警察制度逐步推廣。 [2] 
1903年3月,曹嘉祥因貪污被撤職。後調任錦州候補道。1909年,曹嘉祥又重返北洋海軍,任海軍部參贊廳一等參謀官。曹嘉祥一直是袁世凱智囊中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出任大總統,1913年12月曹嘉祥出任總統府高等侍從武官,領海軍少將銜。1915年5月,升任海軍部次長,成為中國新式海軍發展的決策者之一。1921年辭職,閒居在上海。1926年在天津病逝。 [2] 
參考資料
  • 1.    陳予歡.民國廣東將領志.廣州:廣州出版社,1994:369
  • 2.    井振武編著.留美幼童與天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