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曉史村

鎖定
曉史村位於山西省翼城縣西南部7.5公里處,東與凸裏村相鄰,西與原村接壤,南接常冊,北部靠近西梁村。全村280户,1216口人,勞動力人數560人,全村年人均收入3100餘元。全村有現有耕地2500畝,人均耕地2.06畝。曉史村有着相對豐富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的優勢。有着便利的交通優勢,有豐富的水資源優勢,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電力供應有保證。種植品種主要有小麥、玉米、蘋果和小雜糧等。 [1] 
中文名
曉史村
外文名
Xiao Shi
別    名
歸賢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翼城縣
地理位置
翼城縣西南部7.5公里處
電話區號
0357
郵政編碼
0435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1216人
著名景點
三觀台
火車站
侯馬站
車牌代碼
晉L
方    言
翼城話

曉史村村情概況

山西省翼城縣南唐鄉下轄村

曉史村地理位置

曉史村位於山西省翼城縣西南部7.5公里處,東與凸裏相鄰,西與原村接壤,南接常冊,北部靠近西梁村

曉史村人口

全村280户,1216口人,勞動力人數560人,全村年人均收入3100餘元。全村有現有耕地2500畝,人均耕地2.06畝。

曉史村經濟

曉史村有着相對豐富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的優勢。有着便利的交通優勢,有豐富的水資源優勢,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電力供應有保證。種植品種主要有小麥、玉米、蘋果和小雜糧等。 [1] 

曉史村文化名人

趙文台
趙老師展示村民書法作品
趙老師展示村民書法作品(2張)
趙連宋,筆名趙文台。1953年畢業於臨汾師範。曾參加過趙樹理《小二黑結婚》的研討學習。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山西民間文藝研究協會會員。省戲劇家協會會員,省民間文學研究協會會員,山西省老年書法家協會會員,南唐鄉老年書法協會主席。
主要作品:詩二首輯入山西詩選《汾河之歌 [2]  ,《凱旋茶》輯入《中華詩人大辭典》。書法作品選入《中國藝術優秀作品選集》,小説《爭分奪秒》輯入臨汾地區十年大選《禮花》;《話杷子新聞》輯入《一袋煙小説選集》。尤擅長戲劇創作,自作及合作的劇目主要有《三穗優種》、《鳳凰橋下》、《販馬》、《借紗帽》、《翔山風雲》、《大將衞青》、《慈情》、《家風》。等。其中古裝戲《借紗帽》1988年獲山西省首屆劇本徵文收穫獎,大型現代戲《家風》1984年獲臨汾地區劇本一等獎,1988年出席了中國現代戲第七屆年會,1991年獲山西省第二屆文學藝術創作銅牌獎,翼城琴劇團排演該劇,久演不衰,1985年和1991年兩次獲山西省文化廳萬元獎(超百場和超千場),此外還合作了《賣雞》、《家事村事》等電視劇。《家事村事》1996年山西電視台拍攝播放。小品十多個,其中《生日》、《刮目相看》獲地區一等獎。傳略載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十多部大辭典。
山西浮萍居士李維康
山西浮萍居士李維康(10張)
李維康,男,號浮萍居士,字康龍。生於1990年,祖籍山西省翼城縣,就讀於安徽廣播影視學院,電視節目製作專業。業餘詩人,編劇。代表作品《我站在那窗口》《葉子説》《你在哪裏》《這麼一顆冷寂的星球》《蘋果花又開》著有論文《試析香港懷舊電影<週末傳奇>的敍事方式和喜劇要素》,散見於百度文庫、中華文本庫、第一範文網、新浪博客、豆丁網。新浪廣隸王博客博主,山西鄉土文化詩博主,中國文藝論壇詩詞版塊管理。2014年開始嘗試影視劇本創作,代表作品《誰是兄弟,誰是姐妹 [3]  (2014)。
路玉香
曉史村農村詩人,中華詩詞學會2013年入會會員 [4]  ,著有詩集《詩苑鳥語》 [5] 
作家路玉香圖冊
作家路玉香圖冊(2張)
與命運抗爭的少女
好學求進的路玉香只好晚上在油燈下加班加點,刻苦學習,各門功課都在學校名列前茅,作文更是出類拔萃。在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喝彩聲中,路玉香漸漸對寫作有了興趣,有了一個“小作家”的稱號,就在她要揚起理想風帆的時候,父親一場大病給了她重重的一擊。父親為搶救村裏起火的變壓器,過於拼命再加上驚嚇,神經上受了很大刺激,一時神智紊亂,卧牀不起。父親病倒了,全家老小7口人該怎麼生活?母親哭成了淚人,萬般無奈的路玉香只好輟學。當時僅有14歲的她,便挑起了“養家”的重擔。從那時起,學校對她來説,成了遙不可及的天堂。
回到村裏後,路玉香還是放不下自己的寫作夢,可當時正是“農業學大寨”的高潮時期,她白天下地,晚上要麼開會,要麼加班,經常挑燈“夜戰”。每逢雨雪天氣,便是她如飢似渴廢寢忘食的學習時間。兩年後,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她高興極了,心想這下可有指望了,但考試之後心裏卻一陣陣發慌,因為試卷上出現了在校時根本就沒開課的化學,連一個元素符號都寫不出來的路玉香,差12.5分落榜了。痛不欲生,一連幾天吃不下飯,一想到自己的創作夢要徹底粉碎,心也就碎了。奶奶在一旁開導她説:“孩子,認命吧!”“不!我偏不!”路玉香不服氣地回答,可淚水就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從此後,路玉香一面拼命地用勞動宣泄內心的苦楚,一面痴狂地寫作與命運抗爭。當時晉南一帶的口糧是高粱米與紅薯幹。每個勞動日值不過一盒火柴錢,連温飽都不能保障,哪有什麼錢去買寫作資料及寫作用品呢?路玉香只能借別人用過的舊課本反覆讀,去品味、去體會,寫作草紙也只能在別人用過的背面紙上練習。儘管如此,她還是熱戀文學、不斷寫作,給村裏的文藝宣傳隊寫快板、數來寶、琴書等。1976年開始在縣刊物連續發表作品,此後便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業餘作者。
與家庭抗爭的主婦
正當她對創作少有領悟,正當夢想春濃花嬌時刻,孩子的降臨又一次給她關閉了嚴實的大門,在孩子剛滿8個月時,公公撒手離世、婆婆體弱多病、還有個弟弟未婚,家業只能從零開始。丈夫上鐵廠、下磚窯,打零工賺錢,路玉香只好帶着幼小的孩子下地勞動,總是披星戴月,總是筋疲力盡。為了積攢蓋房子的錢,她省吃儉用,連青菜也不敢買,麪條的料理是鹽醋兑水。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一晃便是十幾年,直到1994年秋,小女兒上了幼兒園,創作的星火又在她心頭燃起,尤其是她目睹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城鄉鉅變,掀動了心頭的波瀾。於是她拿起手中的筆歌頌黨、歌頌祖國、謳歌時代。這時,《翼城報》創刊,給了她舞文弄墨的一片綠地,特別是新田園詩書畫研究會的成立,更是給了她一個舞台。
然而,這時的路玉香已經是一個步入中年的農村婦女了,面對田地、家務,面對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創作談何容易?那段時間,白天七雜八事忙得不可開交,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做作業,寫作時間只能安頓在晚零點左右,為了讓寫作在家贏得一席之地,她從不耽誤家務與農活,也絕不打擾家人的休息與生活,每每寫作總是在被窩裏打着手電筒完成。她清楚自己沒有資格與理由説服他人,也沒有能耐改變別人的觀點和態度,更無法改變周圍的環境和條件,但她可以戰勝自我,在自己的空間擠兑、墾荒、拓展道路。雖然拖着一身疲憊,心情卻格外興奮,因為每次投稿幾乎“百發百中”,僅在1999年與2000年兩年內,便發表作品60餘首。
2002年6月,由於肝火攻心、氣血不暢,路玉香突然中風面癱,臉頰局部腫脹,隨之左眼燒灼澀痛。在打吊針時,腦海裏翻滾着詩句,拔針後便捂着眼睛寫稿,不料被丈夫發現,丈夫大發雷霆,數落尖酸刻薄,她只得忍氣吞聲,暗自哽咽。從此,只要路玉香拿筆,丈夫準會絮絮叨叨,晚上只要路玉香看書,丈夫就會斷電關燈。她沒有反抗,只是在心中暗想對策,每天晚上丈夫在看電視時,她就矇頭大睡,等丈夫睡熟了路玉香便躡手躡腳到廚房寫東西。“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丈夫發現後便好言相勸:“省省吧,別再折騰了,那玩意又不頂吃、不頂喝,搭上身體圖個啥?”丈夫的話讓路玉香低下了頭,是啊,幾十年的稿費也只不過幾百元。明知這樣,可就是放不下,詩歌在社會都沒有位子,何況在家?因為寫作家裏經常鬧矛盾,一些好心人就勸她:“要不就別寫啦”。路玉香心裏回答,這哪成呢,因為寫作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因為寫作能給我尊嚴和快樂,寫作才是我生存的希望,説什麼也割捨不下。
農民詩人的風采
2002年夏,《詩刊》主編楊子敏和著名詩人丁芒,到曉史村視察詩書畫工作,與路玉香親切座談,之後賜墨贈書,給予鼓勵。原中央人民廣播台電山西記者站站長翟生祥,多次電話鼓勵,經常贈書勉勵。臨汾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王友明,常常來寒舍慰問,並送來千餘元書籍,多次指導鼓勵。春風縷縷、陽光燦燦,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或千里鵝毛,或紅色電波傳來多達百餘封書信,交流、切磋、問候、祝福等。路玉香説,這些都是我力量的源泉,給我夢想的軸承裝備成車輪機械,所以沒有理由不轉動。 [6] 

曉史村詩詞之村

三十年改革開放,十年詩歌奠村魂。12月2日,被山西詩詞協會命名為“全省詩詞之村”的翼城縣南唐鄉曉史村舉行立碑紀念儀式。該縣縣上領導刁繼普,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倫,山西省農村文化促進會翼城工委主任吳温生為“全省詩詞之村”石碑揭幕並講話,全縣詩歌愛好者及曉史村民500餘人參加了紀念儀式。
曉史村古名歸賢村,1998年,曉史村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詩書畫協會,後又成立了全縣第一個新田園詩社。在村兩委班子和回村老幹部的不懈努力下,在縣委宣傳部、縣農村文化工委的大力支持幫助下,他們以“詩書畫走進農村,農民走進詩書畫”為目標,寫詩作畫謳歌黨的富民政策,頌揚身邊好人好事,創作詩歌作品近萬首,書畫數千幅,辦黑板報百餘期,出版了《曉史村民詩選》,路玉香、趙文台出版了個人詩集,全村共出版各類著作9本,會員達91人。吟詩作畫成了曉史村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詩歌成了凝聚人心、最具號召力的“拳頭”,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7年,曉史村被確定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山西省老促會、農村文化促進會多次頒獎以彰,省市縣媒體屢作報道。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庭棟題詞祝賀,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白陞、全國著名詩人丁芒、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山西記者站站長翟生祥蒞臨指導,給以讚揚。2008年5月份,根據翼城縣委宣傳部的呈請,山西詩詞協會命名曉史村為“全省詩詞之村”,這在全市乃至全省也實屬少見。
立碑揭幕儀式上,曉史村民、臨近村莊的羣眾及全縣的詩書畫愛好者爭先趕來,都想親眼目睹這一文化盛事。縣上領導刁繼普宣讀了山西詩詞協會關於命名曉史村為“全省詩詞之村”的批覆文件,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倫,山西省農村文化促進會翼城工委主任吳温生為石碑揭幕。
座談會上,大家紛紛發言,爭先恐後。許多人念起自己的最新詩作,以表達對曉史村命名為“全省詩詞之村”的喜悦之情。曉史村黨支部書記李紹業對曉史村2000以年來詩促村興的路子做了探討總結,村委主任趙忠對曉史村下一階段詩歌上台階工作做了表態發言。
縣上領導刁繼普對曉史村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稱讚曉史村精神風貌好、文化氛圍好、兩委班子帶動好、詩農競爭好、村民價值體現好,鼓勵曉史村通過三年努力,不僅詩歌創作上台階,經濟發展也要達小康。
山西省農村文化促進會翼城工委主任吳温生認為曉史村之所以由亂變治、以詩興村,首先是村兩委班子堅持不懈的支持和良性管理;其次是回村老幹部趙文台等發揚了無私奉獻的精神;第三是有羣眾基礎,全縣被省詩詞協會命名的農民詩人20人,曉史村就佔了9人;第四是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幫助,確保了曉史詩歌的健康發展。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倫深情回顧了翼城縣改革開放30年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盛讚曉史村取得的成績,是享受了改革開放30年的豐碩成果,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30年的輝煌成就,唱響了時代的主旋律。他高度概括曉史村之所以走出與兄弟村截然不同的以詩興村成功之路,主要得益於黨委重視、有人組織、經常活動、效果明顯。表示要將曉史村的經驗在全縣推廣,以星火燎原之勢,促進全縣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方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與會領導還和當地羣眾一道,興致勃勃觀看的由曉史村民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