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凸裏村

鎖定
山西省翼城縣南梁鎮下轄村。凸裏村位於南梁鎮西4公里處。屬平原地區。全村338户,1300口人,總耕地面積2018畝。蘋果經濟林680畝,其餘土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全村共有黨員29人,支部村委班子健全。
中文名
凸(方言讀niao)裏村
別    名
南梁壁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翼城縣南梁鎮
電話區號
0357
郵政區碼
043500
地理位置
翼城縣南5公里
人口數量
1324人(民國十六年)
方    言
晉語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主要姓氏
戴 馮 陳 等

凸裏村學校

本村現有小學一座,原民國八年建,在村西北龍王廟。2004年新建並遷於村東北。

凸裏村村名探究

[1] 
據《翼城戴氏族譜。明故文林郎山東東昌府莘縣知縣戴君墓表》記載,“君諱麟,字仲仁,姓戴氏,翼城凹里人。……時正統十二年”。就是説現在的凸裏村,在明早期以前叫“凹裏”。讀音“yáo裏”。500年後的今天,一部分人任然把村名讀成“yáo裏”,翼城方言較重的人才讀成“Niáo裏”。
凹:指周圍高,中間低的地形。這裏的地形地貌與“凹”根本不沾邊。
裏,指居住的地方。
上世紀七十年代,有數年曾把凸裏村名寫成“垚( yáo)裏”。村裏的公章是“翼城縣武池公社垚裏大隊”,各種報表的表頭,各樣辦公用品,包括大隊的掛牌,都寫的是“翼城縣武池公社垚裏大隊”。
也有人説叫南梁壁的,這無從考證。可能是處於東、西、北三個梁壁村的南面的緣故吧。
村名的寫法和叫法不一致,帶來許多麻煩。外地人來到翼城問凸裏村在什麼地方,很少有人知道。若用筆寫出來時,翼城人都知道“niao”裏村。電視台播放新聞,讀成“凸裏村”,沒人知道是哪個村。若讀成“niao裏村”時,羣眾能聽懂,可是找不到“凸”字讀“niao”的依據。曾有人想把村名寫成“垚”裏村,用了兩三年都流行不起來,後來又恢復成凸裏村。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是無法改變的。

凸裏村冢孤堆

在凸裏村北一華里處,有一座疑冢。疑冢高七、八米,直徑約五、六十米。上面長滿了荊棘雜草,陰森森的。人們習慣上都叫它“冢孤堆” 。
《翼城縣誌》記載,此為帝堯兒子丹朱的虛塋。丹朱為堯長子。《史記》中有三處關於丹朱的評價。①: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籲!頑兇,不用。”(放齊説:“太子丹朱聰明。”堯説:“頑劣兇惡,不可用。”)。②: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堯知道丹朱擔當不了天子的重任,於是傳位與舜。)。③:(舜)帝曰:“毋若丹朱傲,維慢遊是好,毋水行舟,朋淫於家,用絕其世。予不能順是。”(舜説:“沒見過有比丹朱傲慢的,只知道遊手好閒、四處遊玩,無水行舟,與朋友在家裏吃喝玩樂,世上的享樂他都享受光了。我看不慣他。”)。總之,丹朱給人的印象是聰明、力大、體健、善辯、喜歡遊玩和女色。堯把帝位禪讓給舜後,丹朱很不服氣。丹朱在當時號召力極大,與舜勢均力敵。丹朱、驩兜、三苗、共工等諸侯大臣,不滿堯的決定,聯合起來反對堯和舜。從此,舜與丹朱成為政敵。舜和禹掌握天下大權後,為了天下太平,不斷地改變丹朱的封地。從堯到禹三代之間至少遷移過四次:初從堯都出來在丹(或丹嶺、丹水、丹淵);堯死後,舜又封之於房;又封之於白水。到夏禹時,又封之於唐。《山西通志》卷五十七:“(翼城縣)南十五里唐城村,丹朱所封都也。”就是説,翼城曾是丹朱的封地,丹朱長期在翼城生活居住過。丹朱特別喜歡女色,妻妾多,子嗣多。他的兒孫也伴隨丹朱的分封,流散於各地。(這也是丹朱死後,在各地也築有丹朱墓的原因。)帝堯常憂慮兒子丹朱。雖然丹朱不肖,但終究是父子情深,給他封片好地,將來後代也衣食無憂。因此,凸裏或許是丹朱某個妻妾及子女的居住地。帝堯掛念兒孫,曾經常到此看望他們,居住些日子;也可能是工作之餘,換換環境,在此地休息養神、頤養天年、享受天倫。 在丹朱百年後,住在凸裏的丹朱子孫,為盡孝道、祭祀祖先方便,於 凸裏北面一華里處造起了規模同丹朱墓(金井)一樣大小的疑冢。即今人所稱“冢孤堆”。

凸裏村姚家嶺

原凸裏村地主的地,後因文革等原因。本村已無姚姓居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