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暖暖的味道

(北京衞視日播美食欄目)

鎖定
《暖暖的味道》是由北京衞視打造的美食日播欄目,由李佳璇曹端端楊雅淇陳賽王洋擔任主持人。
節目通過“帶個廚師回家”的視角,呈現美食與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故事。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展示烹飪技巧、生活竅門、養生智慧。
節目於2015年11月27日起每週四至週六17:10在北京衞視首播。
中文名
暖暖的味道
國家/地區
中國
類    型
生活服務類
主持人
曹端端
楊雅淇
李佳璇
王洋
陳賽
主要嘉賓
屈浩
夏天
何亮
郝振江
蔣應榮
製作公司
北京廣播電視台
首播時間
2015年11月27日
播出頻道
北京衞視
導    演
趙菲菲
郭暢
張洪亮
楊婷婷
潘浩
每集長度
15 分鐘
播出狀態
播出中
在線播放平台
愛奇藝
北京時間
特別委託人
梁靜白雪牟炫甫申軍誼
首    播
週四至週六17:10

暖暖的味道節目歷史

暖暖的味道節目背景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觀眾對物質文化需求的口味不斷被吊起,為了迎合觀眾,各類電視節目也隨之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出現,美食類節目應運而生,並呈幾何數量增長。與單純教授烹飪過程的美食服務類節目相比,美食節目與娛樂相結合,有故事、有競技、有情感,對於觀眾來説更加新鮮,更加貼近,更具可看性,這也是美食類節目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 [2] 

暖暖的味道節目發展

2015年11月27日,《暖暖的味道》在北京衞視開播。
2016年8月23日,嶽以恩做客《暖暖的味道》,現場化身貼心幫廚,攜手廚師特地為身邊工作人員烹製愛心大餐 [3] 
2017年1月,高廣澤作為嘉賓,錄製了《暖暖的味道》元旦特別節目之“辣” [4]  ;6月,時尚造型師晨晨參加,節目現場化身萌暖小幫廚,不僅跟名廚討教廚藝,學習好吃的牛肉做法,還一展身手為大家獻上了自創美食“椒油雞” [5] 
2019年5月1日,《暖暖的味道》推出五一勞動節特別節目 [6] 
2020年12月12日,《暖暖的味道》五週年特別節目播出 [7] 

暖暖的味道節目形式

暖暖的味道節目模式

暖暖主持人
暖暖主持人(5張)
《暖暖的味道》通過“帶個廚師回家”的視角,呈現美食與委託人之間的情感故事。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展示烹飪技巧、生活竅門、養生智慧,為普通百姓量身打造專屬的暖心暖胃的美食 [2] 
該節目有時候大廚是就地取材,直接在百姓家冰箱裏提取現有食材進行烹調。除此之外,形形色色的委託人還會拋出各種各樣的難題,比如:如何將冰箱剩菜改造成美食,十塊錢如何做出五星級飯店的大菜,零廚藝如何做出懶人菜,如何將素菜做出肉味等等。正是各種難題的交織使得美食節目不再單調乏味,解決問題的過程充滿了矛盾衝突,充滿了戲劇性,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同時在烹飪過程中,大廚、主持人和委託人之間漫談式的交流,更像是朋友間的拉家常,牽出每道菜背後的情感線,使節目基調不僅暖胃還暖心。
在節慶日、節假日期間,欄目會推出特別策劃系列,比如探秘百年老店美食、宮廷御膳等等,在探秘美食製作的同時,還會深挖美食背後的文化傳承故事,展現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傳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現美食節目的人文情懷 [2] 

暖暖的味道節目製作

《暖暖的味道》不單純是一檔美食節目,還會根據相關的主題設計劇情,順利帶入情感元素。比如,在拍攝探秘承德百年老店為主題的節目時,兩名主持人扮成偷跑出宮的清朝格格和阿哥,以巡遊玩樂的方式去探店,用劇情化的操作,追本溯源,牽引觀眾跟隨他們前往百年老店探秘,激發他們對美食的強烈慾望 [2] 

暖暖的味道創作團隊

暖暖的味道幕後團隊

製片人
張洪亮
主編
楊婷婷
導演
李崢
剪輯師
劉力瑋
總攝像
王振
攝像
邱嶽、唐克、李晨暉、張劍鋒
商務統籌
孟夢、陳中、齊溪、馬登越
配音
解非
製片
田儷
責編
梁旭
宣傳統籌
關楚鈺
監製
邵晶、鄭蓉
總監製
徐滔
出品人
餘俊生
出品方
北京廣播電視台衞視節目中心
注:以上為20210116期主創人員名單,完整名單見每期節目片尾字幕。參考資料: [8] 

暖暖的味道主持團隊

主持人
簡介
代表節目
中國內地女主持人,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
中國內地女主持人,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
中國內地女主持人,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
中國內地女主持人,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
中國內地女主持人,北京廣播電視台主持人
養生廚房、檔案
參考資料 [1] 

暖暖的味道節目列表

分年列表
參考資料 [9] 

暖暖的味道播出信息

首播日期
播出平台
播出時間
2015年11月27日
北京衞視
週四至週六17:10
參考資料 [10] 

暖暖的味道節目評價

《暖暖的味道》有着濃郁的生活氣息,不僅滿足了電視機前觀眾對美食的期待,更傳遞出美食背後的温暖故事。這檔節目摒棄了美食類節目廚師在演播室中的教學模式,也徹底改變了美食節目在觀眾心中的刻板印象。節目進入到普通百姓家,進一步拉近了節目與觀眾的距離,每一期節目都像是在你我他的家中烹飪,但又多了一份家宴的新鮮感,從而提升了節目的實用美學價值。節目融合了節目形態和節目內容的幾點創新,讓節目不僅好看而且温暖,成為了一檔打動觀眾的暖心對胃的美食節目。節目除了承擔尋找美食、製作美食、品嚐美食的服務功能之外,還傳播美食文化,彰顯人文情懷,既不片面追求娛樂化也不過度濫情,讓觀眾在感官滿足的同時也得到精神層面的文化滋養 [2]  (《聲屏世界》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