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暖夏

(王松創作的長篇小説)

鎖定
《暖夏》是王松著長篇小説,2021年3月首次出版 [3] 
小説呈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在城鎮化進程中傳統與現代、新與舊的碰撞、融合,以小見大,在具體生活中書寫脱貧奔小康的人間史詩。書中融入了王松在天津寧河區掛職以及在贛南地區深入生活的經歷和感受。 [2] 
作品名稱
暖夏
作    者
王松
創作年代
現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2021年3月
字    數
280千字 [3] 

暖夏內容簡介

《暖夏》是脱貧攻堅大背景下,近兩年發生在天津郊區一個名叫“梅姑”的小鎮的故事。故事主要集中於小鎮上的兩個村子,分別是東金旺村與西金旺村,他們原本是一家,並且之間淵源頗深,卻因傳説中的一段軼事致使如今隔河相望,甚至多有隔膜。兩個村子,一個窮困些,一個富裕些,一個文化強些,一個相對弱些。兩個村的負責人,一個是張少山,一個叫金永年,年齡相仿,雖説太爺那一輩拜過兄弟,但如今也關係微妙,只因在鎮政府開脱貧動員會時拌了幾句嘴,東金旺村的張少山難忍對方的奚落,誓言兩年之內改變全村的貧困面貌,於是故事也就在張少山一步步想方設法甩掉貧困中展開了。 [4] 

暖夏創作背景

2015年,王松去了當年插隊的地方如今的寧河區,在區文化和旅遊局掛職。3年的掛職生活不僅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也為《暖夏》的創作打下了基礎。2019年,他深入贛南地區採訪了上百位工作在基層的扶貧幹部和數百位被幫扶的貧困羣眾,那些“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扶貧戰士們的故事,深深感染着他,也激活了他埋在心底的創作種子。 [2] 
在開始創作之前,王松思考了很久,還專門重讀了柳青的《創業史》。他説:“我最終決定以傳統文化為背景和載體來表現當下的故事,所以就把兩個村莊從貧窮走向富裕的故事,放在了文化歷史的縱深和現實生活的橫向交叉點上。可以説,《暖夏》是在致敬《創業史》。” [2] 

暖夏人物介紹

張少山
張少山,是一個貫穿始終的人物,他明事理、有能力,認真負責,做事公道,為了村子脱貧,可謂是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方式。是他把二泉從廣東召回村裏,請二泉做他的幫手,是他給茂根費盡周折跑貸款,也是他用盡心機請金桐幫二泉養豬,還是他面對岳父的切身要求,不講私情,結果惹得岳父雷霆震怒。 [4] 
金永年
一開始,金永年和張少山兩個村長相互較勁,互不服氣。馬鎮長藉着開村長聯席會,故意用激將法,讓張少山和金永年“打賭”,兩年之後見分曉,看哪個村的日子過得好。 [5] 
馬鎮長
東金旺村在馬鎮長的建議下,把一直窮樂呵的響器班收編村有,納入正軌;張二迷糊的“梅姑彩畫”在列為縣級非遺項目後,與一家文化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兩個金旺村一起合辦“第三屆幸福拱門文化節”,並在文化節上宣佈成立“金旺生物農業聯合體”,由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立足,使兩個村子經濟互惠、文化互補,展現出了更為光明的前景。 [5] 
張二迷糊
張少山的岳父張二迷糊,倔強、狡黠,是痴迷描畫門神和財神的傳統藝人。他的“梅姑彩畫”在列為縣級非遺項目後,與一家文化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 [5] 
金桐與二泉
金桐與二泉各自飼養的兩頭豬“二侉子”和“胖丫頭”,因為一次配種,金桐家的公豬“二侉子”被送到二泉這裏,與母豬“胖丫頭”有了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但從此以後,好像它們就有了深刻的印象與特別的情分,不見面時萎靡不振,分開後相互惦念。 [5] 

暖夏作品鑑賞

暖夏主題思想

《暖夏》通過講述天津和唐山之間兩個村莊從競爭到互助融合的故事,在各色人物的複雜關係中,將時代的鉅變主題與精神的漸變形態作為文學向深處探究的方位,充分容納地方元素,立體呈現百姓心思,並由此生暖意、悟大道。對世之“鉅變”與心之“漸變”的思辨,構成了其文本內部的力量。 [2] 
小説試圖從改革開放以來,在城鎮化進程中,展現城鄉之間這個獨特地帶的變化,表現新時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其中有傳統與現代、新與舊的衝撞,也有彼此之間的融合和轉換,給人以新的視角、新的氣象。以脱貧攻堅為題材,滲透出了新時代的鄉村氣息。在城鎮化的進程中,鄉村和村民的思想、觀念也正悄然發生着變化。 [6] 

暖夏藝術特色

小説敍述是以一場“鬥嘴”開始的——東金旺的村主任張少山與西金旺的村主任金永年的“吵架”。嚴格地説,兩位主任在全鎮村主任聯席會上的交鋒不是“吵架”而是“鬥嘴”。他們的對話不是你來我往的爭吵,而是以鮮活、詼諧的語言嘲諷對方,説話的內涵全在“話外”,“另有所指”才是語言的真正力量。比如,東金旺是一個“窮村”,可村民都愛吹拉彈唱,金永年瞧不上這一點,“瞧不起對岸這種窮樂和的紅火。老輩留下一句話,鑼鼓傢伙燒不熱炕,説書唱戲搪不了帳”。於是金永年説張少山他們都會“掀簾子”,暗含“狗掀門簾——全憑嘴”之意,譏諷東金旺的人都是“嘴把式”。金永年也用類似的語言迴應,如此推動敍事的延展,形成了相聲中“抖包袱”的藝術效果。這種語言方式貫穿於整個小説的敍事,包括人物的出場、情節的延宕、歷史的鈎沉等等,形成一種獨特的敍事動力,舉重若輕地實現了對重大題材的藝術表達。 [7] 
《暖夏》節奏明快,戲劇性衝突不斷,作品裏的一切隨着讀者的閲讀而一一上演。讀者彷彿可以看到場景、看到人物、聽到對話,深切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流動。《暖夏》中,先後出場人物男女老少個性鮮明,語言各具特色。作者的筆始終貼着人物去寫,與人物貼得緊,貼得實,貼得完滿,人物的性格、言談以及行動與命運走向自成邏輯。作品中人物有主有次,均靈動而鮮活,他們讓人有喜有愛,有憐有恨,但都有獨屬自己的聲音與腔調,在眾聲齊唱中傳遞出一種世俗煙火中的温暖氣息。 [4] 

暖夏作品評價

評論家李敬澤:“《暖夏》既有對人間生活的廣博的把握,又有從歷史、從時代所提煉出來的一種精神的結構和方向。隨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深化發展,我們對於生活,包括對於鄉村的認識,也有了非常重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某種程度上講深刻地影響着我們這個時代小説的思維。我相信這種影響絕不僅僅止於王松的《暖夏》,也很可能讓我們看到了未來中國鄉村寫作新的方向和新的力量。” [1]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暖夏》立足於脱貧攻堅,又超越了脱貧攻堅,在某種意義上是鄉村寫作的一種新突破、新進取,具有非常豐富和渾厚的底藴,小説以一種好看的故事來表現鄉村的變化,它不僅僅寫到脱貧,還涉及到鄉村治理、鄉村的體制的建設、探索和發展。” [1] 
《人民文學》副主編、作家徐則臣:“在脱貧攻堅小説裏,《暖夏》如此大規模的涉及文化和藝術,的確是他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一部。這部小説裏面扶貧是很重要的途徑,説到底是文化和藝術扶貧。《暖夏》能夠區別於其他類似題材的創作,文化是很重要的,這是它強烈、顯著的辨識度,它在字裏行間、在細節、在故事、在人物的勾連上呈現出天津特有的津味文化。” [1] 
《民族文學研究》副主編劉大先:“《暖夏》是理念先行的小説,主要在講故事,是大眾文化的,另一方面從主題觀念上來説,它是民間自主性,農民視角為主題,折射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現實是一個敞開了的鄉村,一個開放的土地,在這個意義上説,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角,我認為《暖夏》是新時代新鄉村的寫作。” [1] 
中國作家網主編、評論家陳濤:“《暖夏》具有非常強的可讀性,就像一幕活生生的電視劇,節奏很明快,戲劇性衝突不斷。《暖夏》當中人物很多,大概男女老少有二十多個,個性鮮明,語言各具特色,有的對話寫的非常精彩,特別地道。” [1] 
中國作協創研部理論處處長、評論家嶽雯:“《暖夏》更新了村莊寫作的路徑,把村莊的關係作為一個敍事的主力、主要的對象,也就是説在那裏頭不僅僅只是一個單一的村莊,而是一個有着關係、有着歷史淵源、有着一母同胞這樣一個村莊的關係,在這當中可以看到中國和世界的關聯。這也可能是這部小説給人最大震撼的地方。” [1] 

暖夏作品影響

2021年,《暖夏》獲評“中國好書”。 [2] 
2022年,《暖夏》獲評“第六屆長篇小説年度金榜作品”。 [8] 
2022年,《暖夏》獲評“2021年度文學好書特別緻敬”。 [9] 

暖夏出版信息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暖夏》
2021年
作家出版社
978-7-5212-1359-1
[3] 

暖夏作者簡介

王松,男,祖籍北京,國家一級作家,現為天津市作協專業作家。曾在《收穫》、《人民文學》、《花城》等刊發表大量中短篇小説。作品多次列入中國小説學會排行榜、中國原創小説排行榜、《小説選刊》排行榜等。中篇小説《紅汞》曾獲“大紅鷹中國作家優秀小説獎"。中篇小説《雙驢記》曾獲“《小説選刊》2003~2006年度全國優秀小説獎”及第二屆“北京文學·中篇小説月報獎”。其他小説多次在國內獲各種獎項。出版中篇小説自選集《陽光如煙》、《王松作品集》(四卷)。另著有長篇小説《落風的街》、《春天不談愛情》、《動機》等十餘部。迄今發表、出版文學作品八百金萬字。作品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