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智取華山

(1954年郭維執導的電影)

鎖定
《智取華山》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戰爭題材驚險片,由郭維執導,郭允泰主演,於1954年1月在中國大陸公映 [1] 
該片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大西北的戰役中的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瞭解放軍偵察小分隊機智、勇敢地攻取華山的故事 [2] 
中文名
智取華山
外文名
Circumvent Hua Mountain
類    型
劇情,驚險,戰爭
出品公司
中國電影局北京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
陝西華陰縣華山
發行公司
中國影片經理公司
導    演
郭維
編    劇
郭維
紀葉
東方
主    演
郭允泰
片    長
120 分鐘
上映時間
1954年1月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黑白
imdb編碼
tt0340462

智取華山劇情簡介

《智取華山》劇照
《智取華山》劇照(23張)
1949年,在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北的強大攻勢下,胡宗南率部南逃,國民黨部隊旅長方子喬率殘部逃上華山,在山口要道設下重兵,企圖憑藉天險負隅頑抗。解放軍某團偵察參謀劉明基率領小分隊潛入山區,打聽到當地藥農常生林曾從山後險徑上北峯採藥,急忙趕往常家。此時,一夥國民黨士兵正在常家搶糧,常生林用斧頭砍傷一士兵後逃走。恰巧小分隊趕到,奪回糧食,救下常母性命。是夜忽起暴風雨,常家茅草房頂被狂風掀起。偵察員們冒着大雨,用自己的被子蓋在屋頂上,又幫助常家修好房子。常母深受感動,遂找回常生林為小分隊帶路。常生林帶領小分隊從後山上山,一路上攀懸崖、登峭壁,飛渡天橋險境,趁夜色摸上北峯,突襲守敵。隨即展開政治攻勢,促使華山咽喉要道千尺幢上的守敵投降。爾後又控制了北峯與西峯之間的通道蒼龍嶺。方子喬急忙組織西峯部隊反撲。偵察隊員面對強敵,沉着應戰,堅守陣地。正在危急時刻,回團部送信的常生林帶大部隊趕到,與小分隊合力攻上西峯,全殲守山之敵 [2] 

智取華山演職員表

智取華山演員表

    • 郭允泰 飾 劉明基
      備註  偵察參謀
    • 方化 飾 匪軍旅長方子喬
    • 李金榜 飾 團長
    • 許又新 飾 政委
    • 楊慶衞 飾 參謀長
    • 田丹 飾 路德亮
    • 白爾純 飾 楊小保
    • 黃非 飾 王生齊
    • 高平 飾 劉家典
    • 劉柳 飾 常生林
    • 張茜 飾 常妻
    • 賈六 飾 深山老人
    • 劉宗 飾 匪侯副營長
    • 趙義虎 飾 匪副官
    • 安然 飾 匪排長
    • 梁新 飾 匪班長
    • 李巖 飾 老兵

智取華山職員表

原著 西北軍區創作組集體創作、王宗元(執筆)、任萍(執筆)
導演 郭維
編劇 郭維、紀葉、東方
攝影 陳民魂
配樂 陳地、李季達
剪輯 嚴尚華
造型設計 李恩德王希鍾
服裝設計 王烽
燈光 張海山
錄音 蔡軍
劇務 紀少嵐(劇務主任)、趙義虎、金保生
場記 於清
佈景師 秦威(佈景設計)、王桂枝(副設計)
展開
洗印
董鴻翼、陳福庭
特技
姜亦素、張玉珊
音響
娜雷
演奏
北影管絃樂隊
指揮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 

智取華山角色介紹

  • 劉明基
    演員 郭允泰

    解放軍某團偵察參謀,機智、幹練、英勇的指揮員,具有堅強的革命信心和決心。他率領小分隊潛入山區,尋找進攻華山方子喬部的道路,最終依靠羣眾的力量和智慧拿下華山。

  • 朱開富
    演員 李雨農

    跟隨劉參謀一起探查上山道路的偵察員,勇敢、頑強,性格急躁。在尋路過程中,他看到老百姓深受方子化匪部的殘害,可是多方打聽上山之路卻無結果,他不禁產生了急躁情緒。

  • 匪軍旅長方子喬
    演員 方化

    胡宗南部的旅長,驕橫、兇殘。他帶着殘部逃上華山,企圖利用華山天險負隅頑抗,以便拖延時間,實現胡宗南“相機擾亂後方,大軍不日東下直取西安”的白日夢。

  • 常母
    演員 胡朋

    藥農常生林的母親,聽説解放軍要叫她兒子帶路後,非常不安。因為她深知山路非常危險,怕常家絕後,不想讓兒子帶路。但是解放軍先是從蔣匪手中救了她,後又為她家修好的屋子,這份一心為羣眾的赤誠打動了她。她打消顧慮,毅然讓兒子給部隊引路。

  • 常生林
    演員 劉柳

    華山的藥農。他家世相傳一條秘密上山的小路,但祖父、父親都因上山採藥摔死,只剩下他一棵獨苗。他是受苦人出身,自幼飽受舊社會的壓迫,對反動派恨之入骨,不僅不避限險給解放軍部隊帶路,而且還主動要求參加了突擊北峯的戰鬥。

  • 匪參謀長
    演員 管宗祥

    方子喬的參謀長,與方方子喬的意見不合。方方子喬自以為守住千尺幢就萬無一失,而他卻看清大勢已去,國民黨不可能有回天之力,對於守華山不抱希望。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1]  [4-6] 

智取華山幕後花絮

  • 為了把握敵人的心態變化,郭維曾想採訪正在關押中的方子喬原型——國民黨旅長韓子佩,但晚了一步,韓已於半月前被處決 [7] 
  • 該片原名為《奇取華山》,1953年8月攝製完成後送中央審查時,經朱德總司令提議改片名“奇取”為“智取” [1] 

智取華山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1954年
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爭取自由鬥爭獎
《智取華山》 [8] 

智取華山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新中國誕生不久,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彭德懷到華山視察,回憶起解放西北的戰役,提議拍攝一部攻克華山的電影。西北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創作組組長兼文藝科副科長的王宗元,親自組織實施,和任萍以一篇描寫劉吉堯事蹟的報告文學為基礎,執筆改寫了《奇取華山》電影劇本 [1] 
由於符合中宣部力主的“抓具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題材”的製片方針,所以《奇取華山》得到了中央電影局的高度重視。經電影指導委員會的審查認可,按照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蔡楚生所提意見,編劇進行了修改完善,1951年8月,電影局責成北京電影製片廠將劇本搬上銀幕,指定由郭維擔任導演。因此時劇本頗為簡單,限於單一戰鬥過程,加之膠片供給不足等因素,確定拍成片長四千尺、約可放映近一小時的小型故事片 [1] 
八一廠選擇郭維執導該片,乃因其為部隊“文藝兵”出身,曾長期在陝北、冀中從事戲劇工作,熟悉軍旅生活。然而,當時郭維僅僅給《新兒女英雄傳》擔任過副導演,對於獨立執導影片信心不足,時任電影局長的袁牧之鼓勵他不必擔心,只當成一練習即可,藝委會主任蔡楚生也專門約談他給予指導 [1] 
重起爐灶
郭維率領攝製組,實地察看了華山的山勢,與主要人物劉參謀的原型“全國特等戰鬥英雄”劉吉堯 [9]  會面後,深受解放軍依靠人民、不畏艱險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感染,同時也對劇本產生了新想法。他認為原劇本容量過小,不能充分闡釋主題。但是,他沒有權力擅自改動劇本,只好在限定範圍內儘量“摳戲”。就這樣倉促拍了一個月外景戲後,把樣片報送電影局聽取意見。電影局相關領導審看後認為片子存在諸多問題,對真實情況把握不夠,連華山地形都交待不清,演員表演更是失真。有的人甚至提出影片水平太低,題材不值得拍成故事片。經過重審,電影局決定修改劇本,重新拍攝,並安排曾親自參加多次重要戰役的編劇紀葉協助導演郭維重修劇本 [1] 
劇本修改
在劇本修改過程中,由於受江青所謂拍攝具有史詩性的“大片子”的思想幹擾,改編工作的重點一度放在體現華山之戰的戰略意義上,結果大而不當,走了一段彎路。後來,受同樣題材的影片《南征北戰》啓發,紀葉、郭維感到用電影表現革命戰爭能否成功,關鍵還是在於通過軍事鬥爭塑造出豐富感人的銀幕形象,影片的處理方式應切合劇情的實際。經過反覆討論,他們另闢蹊徑,採取把戰鬥縮小到一個小分隊偵察活動中,從側面反映革命戰爭的勝利規律。為此,他們再次採訪劉吉堯,深入瞭解戰鬥過程,在劉的帶領下重走戰士們走過的山路。再度進行改編時,編導們便利用敵人扼守天險、解放軍想方設法攻山這一衝突設置懸念 [1] 
演員選擇
在着手修改劇本的同時,郭維重新組建劇組,在保留少數主要演員的基礎上大幅度調整了演員班底,由來自部隊文藝團體、有長期從軍歷史的演員來扮演偵察戰士們。比如主演郭允泰11歲參加八路軍,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參拍該片前剛赴朝鮮戰場體驗生活,這些為他塑造角色提供了生活基礎 [1] 
外景拍攝
影片以華山為外景地,郭維親率六十多人的攝製組和一營的部隊上山拍戲。因為華山地勢險峻,不僅器材裝備攜帶運輸不易,人員行動也不方便,常常是幾十人甚至幾百人擁擠在一起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失足喪命的危險。另外,華山天氣多變,經常十幾天不見太陽,或者剛剛是陽光明媚,開拍時卻天昏地暗。例如,拍攝解放軍衝上千尺幢的場景時,事先測當天陽光照射天險隘口的時間只有中午11時後的半小時。攝製組提前進入現場,等陽光一到,正準備開機時,天邊忽然飄來浮雲把陽光遮住,類似的變故連續有六次之多,每次都令攝製人員和協拍的戰士白跑三十餘里地 [1]  [7] 

智取華山影片評價

該片在探索驚險片的樣式方作出了良好的開端。該片的驚險樣式是建立在它高度地發揮了人的意志力量,把普通人認為不能的事變成可能的這一點上。人們從片中學為了實現一個崇高的理想而必須具備克服困難的沖天勇氣,這對於一切工作都是極有價值的。就題材意義而言,該片所表現的不過是整個解放戰爭中的一個小插曲。人們被它吸引住,當然不在乎這一場戰鬥的斬獲,而是看到了人的力量被無限地發揮;看到了意志力量對於人的偉大作用。該片的主要成就也在這裏 [10] (原中國電影藝術中心研究員鍾惦棐評)
該片是一部為廣大觀眾所歡迎的影片,有較高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也是新中國驚險片的一個良好開端。它的內容雖不是如何廣闊,攝製規模也不是如何巨大,卻在主題思想所要求的範圍內,反映瞭解放軍的優秀品質和良好作風。主題單一、情節緊張是該片獲得成功的因素之一。故事情節的發展使人一目瞭然而又不感到單調。創作者根據真實的題材,選擇了各種具有驚險性質的情節,把它們安置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進行藝術加工,影片的情節是驚險的,但又是真裨,因而也是有藝術説服力的。此外,導演對於華山自然風景的運用也給影片增加了不少力量。該片的主要缺點一是人物形象方面缺乏個性的描寫,二是偵察員們面對的困難只是自然環境中的困難,對於和敵人戰鬥中所遇到的困難則描寫得過於簡單 [11] (原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袁文殊評)
參考資料
  • 1.    朱安平.《智取華山》力闖新路[J]黨史博採(紀實版),2016(3):53-56
  • 2.    《智取華山》電影劇情  .電影網[引用日期2012-12-26]
  • 3.    電影《智取華山》(1905電影網/1953年)片頭字幕00:57-03:08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18-10-26]
  • 4.    本刊編輯部.管宗祥講述【智取華山】拍攝往事[J]北京廣播電視報人物週刊,2015(2)
  • 5.    武漢軍區政治部文化工作站編.影片説明書:武漢軍區政治部文化工作站,1978.02:146-147
  • 6.    馬常.依靠羣眾 就是勝利(重看影片《智取華山》)[J]大眾電影,1960(23):8
  • 7.    趙曉蘭.《智取華山》:決戰在天險之上[J]大眾電影,2016(4):36-36
  • 8.    中國電影家協會編.中國電影年鑑1981: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296頁
  • 9.    《智取華山》幕後故事  .電影網[引用日期2012-12-27]
  • 10.    鍾惦棐.影片“智取華山”的驚險樣式和它的表演藝術[J]中國戲劇,1954(1):19-22
  • 11.    袁文殊.電影中的人物、性格和情節:中國電影出版社,1958.03:87-9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