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景觀鑲嵌體

鎖定
各種景觀要素斑塊交錯分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景觀鑲嵌體。作為鑲嵌體的景觀按其所含的斑塊粒度一用斑塊平均直徑量度,可區分為粗粒景觀細粒景觀
自然界普遍存在着鑲嵌性,即一個系統的組分在空間結構上互相拼接而成為一個整體,通常可分為生物鑲嵌性和非生物鑲嵌性,後者即環境鑲嵌性。生物鑲嵌性又包括干擾、生物相互作用、植被空間格局、反應擴散過程、疾病等類型。 [1] 
中文名
景觀鑲嵌體
外文名
Landscape mosaics
定    義
交錯分佈各種景觀要素的有機結合
斑塊粒度分類
粗粒景觀細粒景觀
特    點
各種景觀要素斑塊交錯分佈
劃分依據之一
生物鑲嵌性和非生物鑲嵌性

景觀鑲嵌體概念

在一個特定的地域空間上,各種景觀相互交錯、重複出現、嵌套分佈就形成了一個景觀鑲嵌體。景觀鑲嵌體的結構、功能及其演化規律,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景觀是由一系列不同土地單元或生態系統鑲嵌構成,並且具有明顯視覺特徵的地理實體,它是生態學地理學共同的研究對象。 [2] 

景觀鑲嵌體特點

在礦業景觀中,各種景觀要素斑塊交錯分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景觀鑲嵌體。鑲嵌結構是景觀的最主要特徵之一。景觀鑲嵌體的格局特徵反映了各景觀要素的特徵,也反映了景觀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反映了景觀本底空間差異。 [3] 
景觀鑲嵌體在水平面上可以辨識的空間要素或相對均質單元稱為景觀要素,一般認為有斑塊廊道基質三大要素。 [4] 
在景觀鑲嵌體中發生着一系列的生態過程,如生態系統的演替過程、各種干擾過程、物種的空間運動、物質的流動等。在一個景觀過程中往往伴隨着許多種流的發生,各種流(如空氣流、土壤流、生物流)就是景觀中生態過程的具體體現。 [5] 
自然景觀在不同尺度上存在着時空異質性,景觀鑲嵌體中的綴塊性不僅取決於景觀中的地理的、水文的、地形的和干擾的格局以及它們對植物羣落形成和發展的影響,還決定於不同動物的感觀,也就是説,不同動物種對同一環境綴塊會有不同的反應。因此,將景觀生態學理論應用於保護管理中,首先要有明確的保護目的,然後基於保護目標來決定景觀格局特點。例如,如果保護目標是保護景觀或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則十分有必要儘可能地保護每一生態類型的面積,然後再注重維持與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的格局與過程。 [6] 
景觀鑲嵌的特徵是對象被聚集,形成清楚的邊界,連續空間發生中斷和突變。作為鑲嵌體的景觀按其所含的斑塊粒度(grain)——用斑塊平均直徑量度,可區分為粗粒和細粒景觀。比如森林景觀的粒級結構主要決定於更新單元(林冠空隙)的大小與採伐方式的差異,農田景觀的粒級結構則取決於土地利用方式(旱田、水田和菜地)的不同和管理的精細程度,常表現為田塊大小。單純的粗粒或細粒景觀都是單調的,只有含有細粒部分的粗粒景觀最有利於大型斑塊生態效應的獲得,為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生境物種提供了較廣的環境資源和條件。由於景觀結構的鑲嵌性,其中若干空間要素(廊道、障礙和高異質性區域)的組合,決定了物種、能量、物質和干擾在景觀中的流動或運動,表現為景觀的抗性作用。 [1] 

景觀鑲嵌體分析及描述方法

近年來,分維方法被廣泛地應用在景觀格局分析中,以描述景觀鑲嵌體的結構複雜性。景觀鑲嵌體的一些可測量特徵有:斑塊大小分佈、邊界形狀、周長與面積比、斑塊的取向、基底、對比度、連結度、豐富度、均勻度、斑塊類型分佈和可預測性(空間自相關性)。
用來描述景觀鑲嵌體或整個景觀的結構特徵的指數是景觀指數,常用的景觀指數有:相對豐富度指數,多樣性指數優勢度指數,均勻度指數,聚集度指數,空間自相關指數。其中,豐富度、多樣性、均勻度和優勢度指數已經在種羣和羣落生態學中廣泛採用。 [7] 

景觀鑲嵌體典型景觀鑲嵌體

城市,就是一種典型的景觀鑲嵌體,其構成要素大致有三類,即:①人工景觀單元,如道路、住宅、工廠、商場及其他各種建築物;②半自然、半人工景觀單元,如公園、公共綠地、農田等;③人為干擾下的自然景觀單元,如河流、水庫、自然保護區等。城市景觀鑲嵌體的結構與功能,明顯地區別於其他景觀鑲嵌體,其景觀類型相對單一,景觀破碎度明顯增大,自然生態功能嚴重受損,城市景觀鑲嵌體的功能主要是為人類提供生活和生產場所。 [8] 
參考資料
  • 1.    肖篤寧,李秀珍,高峻,常禹,李團勝編著.景觀生態學:科學出版社,2003:26
  • 2.    陳文波,趙小敏主編.鄱陽湖區土地利用格局特徵與安全格局構建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51
  • 3.    李富平,楊福海,袁懷雨著.礦業開發密集地區景觀生態重建: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69
  • 4.    鄭度主編;周成虎,申元村,張豪禧,歐陽副主編.地理區劃與規劃詞典(DICTIONARY OF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AND PLANNING):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239
  • 5.    孔繁德主編;馮雨峯,劉傳才副主編.生態學基礎 第2版: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213
  • 6.    何春光,崔麗娟,盛連喜主編;李振新,邊紅楓,鄒麗芳副主編.生物多樣性保育學(Scienc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125
  • 7.    楊持主編.生態學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23-324
  • 8.    《梅安新先生八十年華誕恭賀文集》編委會主編.巡天察地:梅安新先生八十華誕恭賀文集: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