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陀巖

(廣東潮州饒平縣所城鎮普陀巖)

鎖定
普陀巖,是在廣東潮州饒平縣所城鎮上灣村西北幽谷中的景色,俗稱“上灣巖”,位於閩粵交界南海之濱,背靠龍灣山麓,漫山遍野林木翠茂,奇石嶙峋,泉水叮咚,鳥語花香,環境清幽恬靜。
中文名
普陀巖
遊戲位置
廣東潮州饒平縣所城鎮上灣村西北幽谷 [1] 

普陀巖地理環境

廣東所城鎮普陀巖 廣東所城鎮普陀巖
一條迂迴曲折之石徑,約二百餘級,從山下蜿蜒而上,繞過林中涼亭,直通庵寺山門。它創自南宋淳熙(1174—1189),從1980年起修葺擴建,歷10餘年全面告竣。1988年10月21日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批准開放。

普陀巖發展歷史

普陀巖依山而成,佛宇俱梵以石。創自南宋,1980年至1990年修葺一新。總佔地100畝。數株古榕,蒼勁挺勃。四周綠竹環繞,清風習習,使人心曠神怡。寺內依山分為三層。一層正廳為大雄寶殿,二層是地勢較高的天然石屋,屋頂巨石鐫有“普陀伽山”四個大字,屋內供奉三尊石佛。相傳於宋朝淳熙年間(1174—1189),東里上灣鄉練公端珦為尋穴地,破土時偶見石佛三尊,遂啓慈善心念,讓出墓地建庵寺,於天然巖洞構築“普陀伽巖”,內供奉着這三尊石佛,並劃定山後大小園地40餘丘獻寺以作香燈之用。
800多年來,重修多次,清康熙年間(1662—1722)下灣齋工募化,建二座,旁有小屋。乾隆三十七年(1722)秋,龍灣村吳氏祖松林公同眾善信重建二座,前座亭閣,兩廊殿宇。石屋及水月閣則由住持比丘尼釋寂心偕徒照實、照臨同募修。約1952年,僅剩大雄寶殿,“文革”浩劫中蕩然無存,石佛三尊為住持秘藏而倖免於難。1980年庚申起,現普陀巖住持釋私穩得到市縣佛協會大力支持,向僑胞及八方善信募化。歷時10年,1990年10月把荒破落之古寺全面修葺一新。1998年升座開光。
普陀巖是一處景色清幽,又有獨特歷史價值的古蹟,文物豐富,自宋以來就名聞遐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