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蘭巴南寺廟羣

鎖定
普蘭巴南寺廟羣(印尼語:Candi Prambanan,或譯作巴蘭班南、普蘭巴那)位於印度尼西亞的中爪哇省,離日惹市約18公里,是印度尼西亞境內最大、最美麗的印度教廟宇建築,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印度教廟宇,記錄着印度尼西亞人祖先的燦爛文化。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高聳的尖頂建築、印度教建築的典型風格和高達47米的中心建築。普蘭巴南寺廟羣是世界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現正式名稱為普蘭巴南文化旅遊公園。
中文名
普蘭巴南寺廟羣
外文名
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s
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亞
建造時間
10世紀

普蘭巴南寺廟羣世界文化遺產

普蘭巴南寺廟羣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普蘭巴南寺廟羣
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s
入選時間:1991年
批准依據:文化遺產(i)(iv)
地理位置:S07 45 08 E110 29 30
遺產編號:642

普蘭巴南寺廟羣遺產描述

普蘭巴南寺廟羣位於印度尼西亞日惹城以東18公里處,當驅車從日惹到蘇拉卡爾塔時就能直接到達。普蘭巴南寺廟羣的名字由其所在的村莊而命名,在公元8-10世紀時這裏可能是爪哇時代古王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從外觀上判斷,這些廟宇具有印度教的特徵,然而,在同一地區的一些廟宇卻有着佛教建築的特徵,如塞武神殿。普蘭巴南寺廟羣是現今印度尼西亞境內最大、最美麗的印度教廟宇,是記錄印度尼西亞人祖先燦爛文化的載體。普蘭巴南寺廟羣由240座廟宇組成,大部分已經淪為一堆瓦礫,但一些主要的廟宇在經歷了天災人禍的滄桑變遷後,在人們的努力下得以重建,又煥發出昔日的風采。
199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C(i)(iv),普蘭巴南寺廟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普蘭巴南寺廟羣評價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建於10世紀的普蘭巴南寺廟羣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濕婆神建築羣。六座寺廟在同心廣場的正中間拔地而起:其中三座主寺廟飾有羅摩衍那史詩的浮雕,分別供奉着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濕婆、毗濕奴和羅摩);另外三座寺廟為守護神靈的動物而建造。 [1-3] 

普蘭巴南寺廟羣遺產介紹

普蘭巴南寺廟羣是印度尼西亞的印度教神廟羣,位於印度尼西亞日惹城東北17公里處的普蘭巴南,是現今印度尼西亞境內最大、最美麗的印度教廟宇,記錄着印度尼西亞人祖先的燦爛文化。
一夜之間修建而成的神奇廟宇
普蘭巴南寺廟羣
普蘭巴南寺廟羣(1張)
普蘭巴南寺廟羣有一個神秘的神話傳説,就是廣為流傳的拉臘·瓊河格蘭的故事。拉臘是爪哇公主,有個叫斑東的大力士要娶公主為妻,公主不願意,就刁難斑東,要他在一夜之間為她建起一千座神廟。斑東藉助鬼神之力迅速的在這一片地方把神廟建起來。當斑東完成了999座神廟的時候,天還沒有亮。公主一看,馬上派人到廟羣東面去放火,引起公雞報曉,眾鬼神聞雞鳴逃竄。斑東盛怒之下把拉臘公主變成了神像。在這個故事傳説裏,一天夜裏同時修建了上千座廟宇,到了第二天早晨,僅僅有999座完工,其中就包括普蘭巴南寺廟羣。不過,人們根據普蘭巴南寺廟奢侈的建築及其裝飾風格,推測其大約為公元10世紀左右爪哇中部的建築風格的後期產物。但直到今天,人們還沒有找到能夠揭示這些建築是誰、在什麼時候建造的精確證據。根據已經發現的碑銘,人們推測這些廟宇是由公元8-9世紀的拉卡伊·皮卡丹王朝修建的。 [2] 
普蘭巴南寺廟羣的創建基本上是模仿了神話中描述的眾神居住的馬哈穆羅山,因此各種雕刻和裝潢都是按照神仙境界模樣完成的。例如,裝飾的圖案取材於山川、蓮花、奇異的動物和人物、仙女等,葉片和枝條彎曲纏繞於各種圖案之間,整個圖案營造出一個夢幻般的神仙世界。在每一個廟宇中都有雕像,例如大殿上面向東方的濕婆·馬哈德瓦雕像、杜爾加雕像和許多在印度教義上知名人物的雕像。在寺廟羣的牆壁上雕刻着羅摩衍那羅摩傳中的有關印度教的神話故事,每到傍晚時分,在普蘭巴南寺廟後院的露頭舞台上,這些著名的神話故事就會以聲勢浩大的傳統芭蕾舞的形式上演。當地人會告訴你,千萬別錯過這盛大的演出,尤其是在月圓之夜。
印尼著名的歷史遺蹟
普蘭巴南坎蒂據傳是信仰印度教的馬拉蘭王朝國王達剎於10世紀初期建立的,1953年重建。普蘭巴南寺廟羣是印尼著名的歷史古蹟,由250座大大小小的陵廟組成,建於公元900年左右,是為埋藏當時國王及王后骨灰而修建的。普蘭巴南寺廟羣主廟稱為拉臘·瓊河格蘭,意為窈窕淑女,來源於附近居民對廟中難近母女神大型雕刻的稱呼。主建築在東西2排,各並列着3座大殿。西側一列從北開始依次是毗濕奴殿、濕婆殿、梵天殿,都是東向;東側有3神各種化身的殿,此外還有幾個小殿堂。
普蘭巴南寺廟共有8個聖殿,其中三個主殿分別祭祀着濕婆、毗濕奴和羅摩這三位印度教中的主神。濕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毗濕奴是敍事詩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管維護宇宙之權,與濕婆神二分神界權力;羅摩,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男主人公,後成為印度教崇奉的神。中心院落裏有三個主殿。濕婆殿高為46.5米,裏面是濕婆的妻子杜爾加的神像,也是最高的神殿。濕婆殿的北側是維斯奴廟,南側是婆羅吸摩廟,前面是楠迪廟。在毗濕奴和婆羅吸摩廟的前面是瓦哈諾廟,阿皮特廟位於北側,其南側與廟宇相接。在主廣場每一個大門前面的東西兩側有四個克利爾廟;而在主廣場的四個角上均各有一個小廟宇。 [2] 
中心區中,80年代復原的濕婆殿最大最美,總高47米,基部34米見方,無論基部、屋牆、屋頂,都是2段四方同形構成,中心大殿祭祀石雕濕婆神立像(四臂,高3米),在其左右及背後的小室中各有 1身神像。毗濕奴殿和梵天殿與其同形但稍小,因屋頂破損而露出中間的神像(都是四臂立像、梵天為四面)。這 3個殿在台基和屋子之間設有曲折的迴廊,特別是濕婆殿的迴廊中,有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浮雕,延續至梵天殿的迴廊,還有護世天及其眷屬(從者)的浮雕24面。此外在迴廊的外側有3人一組的美麗天女高浮雕,台基的外圍在龕內的獅子的兩側圖繪着天上的寶樹。這些雕刻的技法典雅,特別是護世天、天女的造型富於變化。這個神廟以濕婆信仰為中心,從來推定為中爪哇時代末期(10世紀初)所建,但從該神廟發現的銘文看,應視為9世紀後期的建築物較為妥當。這個中心區的四周低一層處散亂着累累石塊,它以222米見方的圍牆(與中心區的石牆平行)圍着,整齊地建立着4排224座的小殿堂,相當於第2區。在更低一層的外圍有第3區的部分遺蹟(圍牆與前2區的圍牆不平行)。它是爪哇最大的宏偉規模的神廟建築羣。

普蘭巴南寺廟羣地震破壞

2006年,印尼大地震不但導致生靈塗炭,更讓著名的普蘭巴南神廟遭到嚴重毀壞,不但很多浮雕都碎倒在地上,多年的重修工作也頃刻之間毀於一旦,令文化古建築損失慘重。這場讓日惹三分之二建築倒塌的強烈地震中,也有奇蹟,另一座世界最大佛塔、建造於7世紀的的婆羅浮屠寺廟羣因為距離震中較遠,倖免遇難。震後,該佛塔除了一些柱子和石雕受到破壞外,主體基本無損。婆羅浮屠佛塔公元9世紀建成,距今已有1300年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塔,被稱為世界第七大奇觀。 [2] 
損毀嚴重幾乎倒塌
據報道,印尼旅遊部門發言人蘇洛索表示,位於中爪哇省的世界文化遺產普蘭巴南寺廟羣在地震中受損嚴重,其中的布拉馬神廟由於地基斷裂而幾乎倒塌,其它幾座寺廟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當時普蘭巴南寺廟羣正在籌備2006年的“馬哈卡亞節”,地震發生後寺廟立即停止了對外開放。“核實損失程度要花幾個月時間,”日惹文物保護中心負責人阿古斯 瓦魯尤説,“其中一座廟宇的入口被碎石完全堵住了。”他表示,考古學家需要再確定其廟宇的地基是否損壞和廟身是否傾斜。一位警衞表示:“到這個地步真是令人遺憾。”古蹟的關閉將給周遭的小商品銷售業主帶來衝擊,顧客蒂瑞莎説:“這裏的人受到很大震驚,這是印尼最偉大的建築。”
普蘭巴南神廟多災多難
普蘭巴南神廟是印度教神廟,位於日惹東北16公里。由250座大大小小的陵廟組成,建於公元900年左右,是為埋藏當時國王及王后骨灰而修建的。它是印尼世界著名的歷史古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印尼最宏偉壯麗的印度教寺廟,世界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普蘭巴南神廟在建成後就被遺棄很快就雜草叢生,直到1981年才開始重建。儘管大殿早已修復完畢,但在地震發生前,一些小神殿還在修復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