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濟橋

(廣東豐順縣豐良鎮普濟橋)

鎖定
豐良普濟橋 [1]  位於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豐良鎮社區居委,始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為豐順知縣許炳(浙江蕭山人)倡建,1986年曾重修。
南北走向,全長92米,寬3米,高12米,橋面面積276平方米。
整座橋均以麻石砌成,為七拱橋,橋墩西面置分水尖,呈船頭狀,橋貌壯觀,工程浩大,清時屬豐順八景之一,為省內屬罕見石拱橋。
1986年,為確保橋樑安全,在保持原橋基礎上,對此橋進行擴修,以鋼筋水泥結構加高擴寬人行道為1.55米,車輛通道為3.28米,並在石欄杆上加建了鐵欄杆。普濟橋是研究清代豐順縣橋樑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1983年公佈為豐順縣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普濟橋
地理位置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豐良鎮社區居委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276 m²
別    名
高橋,豐良普濟橋
普濟橋是清道光十四年 (1834年)豐順知縣許炳(浙江人)倡議邑紳吳奕材等人捐建的。普濟橋,當地人也稱高橋。其造型端莊、風格古樸、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它位於豐順縣豐良鎮東北端,橫跨在豐溪河上,橋長96.6米,高12米,寬3.8米、六墩七孔,船形石橋墩高大,分水尖前端向上翹起,拱圈較薄,是一座以麻石磚塊建造而成的雄偉壯觀石拱橋。
據説當年許炳到任後,曾經3次觀察豐溪河發大水的情況。他發現從上游來勢洶洶的洪水混有很多雜木竹枝,橫加於木橋墩上,嚴重阻礙水流而導致浸水。
他苦苦思索,終於聯想到大船在大海中航行,能提速前進,尖狀船頭頗具作用:一是分水於兩旁,一是加大動力。於是他想如果橋墩像尖頭船一樣,用堅硬的石塊砌成,當大水帶來的大小竹木急流而下,一碰到尖墩肯定會被折斷,被水沖走,不再橫阻洪水,能減輕受水浸之害,保證兩岸通行無阻,是一件利民的事。
考慮好後,許炳便和當地鄉紳倡建船形墩石橋之事,很快得到邑紳吳奕材等人的大力支持,迅速捐建。
普濟橋的建築構造,在廣東省內是少有的,雖經176年風雨,但依然壯觀。這是建築橋樑史上的榮光,該橋現被列為豐順縣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