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惠金融

(2022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普惠金融》是2022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普惠金融
出版時間
2022年8月1日
出版社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4239862

普惠金融內容簡介

普惠金融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領域,市場上現有的教材質量一般,比較空洞。本教材依託長期關注弱勢羣體金融服務的上海財經大學小企業融資研究中心平台,編寫者均為該中心研究員。教材共11章,一到四章主要概述普惠金融的發展,基本框架,理論基礎和指標體系;五到九章主要梳理中國大中小銀行開展普惠金融的實踐情況,其中第七章聚焦普惠金融的重點,農村金融,第八章討論數字普惠,第九章是普惠金融的國際經驗;最後兩章分別討論普惠金融的政策設計以及監管。本教材的特色是運用大量從實際調研訪談中獲得的案例穿插在相關章節。 [1] 

普惠金融圖書目錄

第一章 普惠金融概述 /1
第一節 概念與歷史沿革 /1
一、從小額信貸到微型金融 /2
二、從微型金融到普惠金融 /3
三、小額信貸、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關係 /3
第二節 定義、內涵與必要性 /4
一、普惠金融的定義及其演變 /4
二、普惠金融的內涵 /6
三、發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7
第三節 關鍵要素 /9
一、可獲得性 /9
二、合適性與多樣性 /11
三、安全性 /12
四、可持續性 /13
第四節 發展歷程與現狀 /14
一、發展歷程 /14
二、發展現狀 /17
本章小結 /20
思考題 /21
參考文獻 /21
第二章 普惠金融的基本框架 /22
第一節 服務宗旨與原則 /22
一、普惠金融宗旨 /22
二、基本原則 /24
第二節 參與主體 /28
一、服務供給方 /28
二、服務需求方 /30
三、政府 /31
第三節 普惠金融體系 /31
一、客户層面 /32
二、微觀層面 /33
三、中觀層面 /34
四、宏觀層面 /39
第四節 核心問題 /39
一、風險問題 /40
二、定價原則 /40
三、可持續發展問題 /40
四、能力建設問題 /42
本章小結 /43
思考題 /43
參考文獻 /44
附錄 世界銀行扶貧協商小組提出的微型金融的基本原則 /45
第三章 普惠金融理論 /47
第一節 普惠金融理論關注的主要問題 /47
一、難點在哪 /47
二、為誰服務 /48
三、誰來服務 /49
四、誰來出資 /49
第二節 信息不對稱理論 /49
一、信息不對稱無處不在 /49
二、信息不對稱與逆向選擇、道德風險 /51
三、信息不對稱與信貸配給、融資約束 /52
第三節 關係型貸款 /53
一、信息的分類 /53
二、貸款的分類 /54
三、主要結論 /54
第四節 金融排斥 /55
一、金融排斥的定義 /55
二、金融排斥的類型 /55
三、金融排斥的對象 /56
第五節 社會網絡理論 /56
一、社會網絡的特徵 /56
二、社會網絡理論的應用 /57
第六節 其他理論 /59
一、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 /59
二、微型金融機構使命漂移理論 /60
三、特殊代理人理論 /63
四、社區階梯理論 /64
五、合作干預理論 /65
六、公共物品理論 /65
七、公共責任理論 /66
本章小結 /66
思考題 /66
參考文獻 /67
第四章 普惠金融的測度 /70
第一節 構建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必要性及原則 /70
一、構建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必要性 /70
二、構建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 /70
第二節 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 /71
一、層次分析法 /71
二、變異係數法 /75
三、主成分分析法 /78
四、熵值法 /80
第三節 國內外主要普惠金融指標體系 /84
一、國外機構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 /84
二、國內機構主要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 /89
三、中國人民銀行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 /92
四、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的發展方向 /94
本章小結 /95
思考題 /95
參考文獻 /95
附錄 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 /96
第五章 大型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 /99
第一節 優劣勢分析 /99
一、優勢 /99
二、劣勢 /101
三、存在的問題 /101
第二節 組織保障 /102
一、普惠金融事業部的總體特點 /103
二、普惠金融事業部的組織架構 /104
第三節 內部機制建設 /107
一、中國工商銀行 /107
二、中國農業銀行 /109
三、中國銀行 /110
四、中國建設銀行 /110
五、交通銀行 /112
第四節 普惠金融模式 /113
一、中國工商銀行 /114
二、中國農業銀行 /116
三、中國銀行 /118
四、中國建設銀行 /121
五、交通銀行 /125
本章小結 /129
思考題 /129
參考文獻 /129
第六章 中小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實踐 /130
第一節 發展現狀 /130
一、中小銀行的普惠金融發展動因 /130
二、中小銀行的普惠金融實踐現狀 /131
第二節 主要特點 /133
一、信貸技術———軟信息與關係型借貸 /133
二、地緣特徵 /139 三、組織架構 /140
四、信貸文化 /141
第三節 主要模式 /144
一、IPC模式 /144
二、台州模式 /147
三、社區模式 /151
四、信貸工廠模式 /154
第四節 典型案例 /157
一、興業銀行 /157
二、億聯銀行 /158
三、泰隆銀行 /160
本章小結 /167
思考題 /168
參考文獻 /168
第七章 農村普惠金融 /170
第一節 概述 /170
一、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意義 /170
二、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171
三、農村普惠金融的主要特點 /175
第二節 需求分析 /177
一、需求主體 /177
二、家庭農場的金融需求 /179
三、需求特點 /179
第三節 供給分析 /181
一、供給主體 /181
二、市場結構 /183
三、供給特點 /187
第四節 各地區與機構的探索 /188
一、進一步做好農村基礎金融服務 /188
二、加快創新“三農”特色產品和服務模式 /189
三、紮實推進服務“三農”長效機制建設 /190
四、先授信再徵信,解決農民信用缺失問題 /190
第五節 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完善 /196
一、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信用貸款發展 /197
二、推進農村支付體系建設,優化支付環境 /198
三、健全農村金融法規體系,完善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相關法規 /199
四、提升農村居民金融素養,加強農村地區金融消費者保護 /199
五、提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200
六、健全農村金融監管體系,提升監管能力 /201
七、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共享,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 /201
本章小結 /202
思考題 /203
參考文獻 /203
第八章 數字普惠金融實踐 /204
第一節 數字普惠金融概述 /204
一、數字普惠金融的定義 /204
二、數字普惠金融的必然性 /205
三、數字普惠金融的特徵 /207
四、數字普惠金融的風險 /208
五、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 /209
第二節 數字技術的作用機制與特點 /211
一、通信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作用機制與特點 /211
二、生物識別技術的作用機制與特點 /214
三、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作用機制與特點 /215
四、區塊鏈技術的作用機制與特點 /217
第三節 實踐 /219
一、傳統普惠金融機構的數字化 /219
二、金融科技公司的普惠金融 /223
本章小結 /238 思考題 /238
參考文獻 /239
附錄1 數字技術概述 /240
附錄2 我國對P2P網絡借貸的監管 /245
第九章 國際經驗與啓示 /246
第一節 普惠金融國際發展概況 /246
一、全球概覽 /246
二、普惠金融國際組織 /252
第二節 普惠金融的國別實踐 /258
一、發展中國家的普惠金融實踐 /258
二、發達國家的普惠金融實踐 /264
第三節 國際經驗對我國的啓示 /271
一、有效利用社會資本 /271
二、發展負責任的數字普惠,警惕“算法風險” /271
三、政府彌補農村金融市場空白 /272
四、加強行業自律 /272
五、準確的市場定位,與大銀行錯位發展 /273
本章小結 /273
思考題 /274
參考文獻 /274
第十章 普惠金融激勵政策 /276
第一節 政策的必要性及作用機理 /276
一、普惠金融發展中政策的必要性 /276
二、財政政策在普惠金融發展中的作用機理 /277
三、貨幣政策在普惠金融發展中的作用機理 /278
第二節 中國普惠金融政策 /278
一、中國財政激勵政策 /278
二、中國貨幣激勵政策 /283
第三節 普惠金融政策激勵效果 /287
一、政策激勵效果 /287
二、國外發展普惠金融的做法和經驗啓示 /291
本章小結 /294
思考題 /294
參考文獻 /294
第十一章 普惠金融監管 /295
第一節 目標和原則 /295
一、監管目標 /295
二、監管原則 /295
第二節 普惠金融監管的基本內容 /296
一、監管框架 /296
二、風險監管 /297
三、分類監管 /297
四、行為監管 /298
第三節 普惠金融監管政策 /299
一、調整考核政策,完善差異化監管 /299
二、加強普惠金融模式創新監管 /301
第四節 數字普惠金融監管 /302
一、數字普惠金融支持體系監管 /302
二、數字普惠金融資產監管 /304
本章小結 /305
思考題 /305
參考文獻 /305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