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安橋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普安橋)

鎖定
普安橋,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裏鎮區東北後港,拱形單孔,南北走向,跨後港,2009年,普安橋被列為第五批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普安橋
位    置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吳江
氣候類型
温帶季風氣候
稱    號
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形    狀
拱形單孔,南北走向,跨後港
建立時間
明洪武二年(1369年)
特    點
典型江南古石橋

普安橋古橋簡介

同裏普安橋 同裏普安橋
初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里人顧寬、沈達重建,現存之橋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橋全長21米多,拱券跨度為7米,由清一色的花崗石砌成,與同裏古鎮周圍景色融為一體,為典型江南古石橋,具有較高文物價值。

普安橋歷史淵源

普安橋
普安橋(4張)
普安橋為何又叫“讀書橋”,原來,橋身西側有着這麼一副對聯:“一泓月色含規影;兩岸書聲接榜歌。”此聯上聯所創造的意境名為“東溪望月”,是同裏古景之一。據載,同裏古時有前八景、後四景和續八景,共二十景,“東溪望月”在續八景之中。下聯中的“榜”除指船櫓外,另有其意,古時,科舉取士及選官的次第曰“榜”。因此,普安橋對聯在生動記錄古鎮同裏讀書風氣歷來濃厚的同時,也記錄了同裏以前科舉發達的盛況,記錄了從這裏走出了無數名人志士。
普安橋的東側橋身上也有一副對聯,是為:“古塔搖紅迎旭彩;羅星暈碧鎖溪光。”上聯中的“古塔”,據清嘉慶年間所出的《同裏志·卷四》記載,在普安橋附近有一座古紅塔,初為佛幢,清乾隆六年(1741年)由里人“架屋一椽覆之”,長洲(今屬蘇州市吳中區)籍學者沈德潛書額,清嘉慶五年(1800年)里人王祖瓚募資重建。現古紅塔已無,但“紅塔埭”的地名還在當地沿用至今。下聯中的“羅星”指同裏鎮東同裏湖中的一個小島,以周圍蘆叢形似羅星得名,洲上有觀音寺、文昌閣、鬥姆閣等建築,其景色優美,遠望之,殿宇樓閣浮在碧水之上,如湖面托起一座仙山瓊台,驅舟從普安橋往東,出港即可到此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