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普(拼音:pǔ)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根據現有材料,此字的最早形體是篆文,也見於《易經》等先秦著作。許慎《説文解字》認為此字是太陽沒有光的意思,但此義不見典籍使用。普的常用義是廣大,引申作修飾語,指全面、廣泛。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日、丷
五    筆
UOGJ(86);UOJF(98)
倉    頡
TCA
鄭    碼
UAKK
字    級
一級(編號:2741) [1] 
平水韻
上聲·七麌 [5] 
總筆畫
4+8、2+10
異體字
注    音
ㄆㄨˇ
結    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造字法
形聲字(存疑)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 U+666E
四角號碼
8060₁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根據現有材料,普字的最早形體是篆文,作圖1。許慎《説文解字》:“普,日無色也。從日,從竝(bìng,今為“”的異體字)。”竝字用二人肩挨肩站立表示並列。如果竝字表示並列,那麼“普”就是兩個太陽並列。但是天上只有一個太陽,沒有兩個太陽。一個太陽都能放射強烈光芒,兩個太陽肯定就不是“日無色”了。 [6]  所以,清代學者段玉裁認為“竝”在“普”字中不是作形旁,而是作聲旁。 [7] 
“普”的聲母p和“竝”的聲母b皆唇音,上古不分輕唇重唇,b、p同音,發聲部分相同;且“竝”上古音屬陽部,“普”上古音屬魚部,二者屬於“陰陽對轉”的關係,故可諧聲。“普”字形結構應是從日竝聲,是形聲字。普字本義不是“日無色也”,應是日光普照,引申為廣大、全。 [2] 
有人認為普字上部不是義為二人排列站立的竝字,當是古替字。替字,金文或作圖A(中山王鼎),由兩個立字構成,表示兩個人站立,一前一後,後者被前者代替,義為廢棄、罷免。篆文寫成兩個立字平列,便與竝字混同。普字出現的時間比替晚,沿用了古替字的訛變形體作為構件,與替字變同步。因此,普字應是從日、㚘(替)會意,表示太陽被月替代遮擋了,造成地球上在晴朗的白天廣大地區不見日光的日食現象,義為廣大,普遍。
戰國以前表示廣大這一意義用“溥”字。戰國用“普”字。在地球這個範圍之內,無論廣大還是局部,擴展到極致,就是整個、普遍了,這成了普字用得最多的意義。 [6]  [8]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日無色。
dusky
漢·許慎《説文解字‧日部》:“普,日無色也。”

廣泛、全面。
general;
universal;
widespread
《易‧乾卦》:“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唐·韓愈《次鄧州界》詩:“早晚王師收海嶽,普將雷雨發萌芽。”
普遍;普查;普照;普天同慶
廣大。
universal
《墨子‧尚賢中》:“聖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

名詞
吐蕃稱成年男子為“普”。

《新唐書‧吐蕃傳上》:“其俗謂彊雄曰贊,丈夫曰普,故號君長為贊普。”
對歷史上普魯士王國的簡稱。
Prussia

普法戰爭
(Pǔ)姓氏用字。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七上】【日部】滂古切(pǔ)
日無色也,從日從竝。 [7] 

説文解字注

日無色也。此義古籍少用。《衣部》袢下曰:“無色也,讀若暜。”兩無色同讀,是則暜之本義實訓日無色,今字借為溥大字耳。今《詩》“溥天之下”,《孟子》及漢人引《詩》皆作“普天”。趙岐曰:“普,徧也。”
從日,竝聲。小徐本如此,《韻會》同。竝古音同傍,暜從竝聲,又轉入虞模部。袢讀若暜,知暜古音亦讀若伴,以雙聲為用也。滂古切,五部。 [7] 

廣韻

滂古切,上姥滂 ‖ 普聲魚部(pǔ)
普,博也。大也。徧也。又姓,後魏十姓,獻帝次兄為普氏。亦虜複姓,《周書》辛威賜姓普屯氏。又虜三字姓,《周書》楊忠賜姓普六如氏。《後魏書》有普陋如氏。滂古切。五。 [11]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普·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唐韻》滂古切。音浦。《説文》作暜,日無色也。注:日無光則遠近皆同,故從竝。今隷作普。
又《廣韻》:博也,大也,徧也。《易·乾卦》: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又姓。《姓氏急就篇》:普氏,後漢十姓有之。
又《集韻》《韻會》竝頗五切。音溥。義同。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亞”寬“日”窄。“丷、亞”,居上居中;上下點、撇和兩短豎分寫豎中線左右;長橫在橫中線。“日”,居下居中,㇕(橫折)的橫段寬度與上面短橫相當。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o
王力系統
ua
董同龢系統
uɑɡ
周法高系統
waɣ
李方桂系統
ph
agx


o


o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uo
擬音/王力系統

u
擬音/董同龢系統

uo
擬音/周法高系統

uo
擬音/李方桂系統

ph
uo
擬音/陳新雄系統
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名稱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十姥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滂古切
pʰuo
集韻
上聲
十姥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頗五切
pʰo
禮部韻略


上聲





滂午切

增韻


上聲





滂五切

中原音韻

上聲
魚模

合口呼

次清

pʼu
中州音韻


上聲
魚模





滂母切

洪武正韻

上聲
五姥


次清
滂五切
p‘u
分韻撮要

陰上
第十二孤古故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1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608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268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5.    平水韻 七麌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7-13]
  • 6.    何金松編著.天地寫真[M].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03:60-61
  • 7.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047.
  • 8.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704-705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011-1012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797.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67.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442.
  • 13.    普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7-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