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晨鐘

(雜誌社名稱)

鎖定
《晨鐘》,雜誌社名稱,是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統一監督、院團委直接領導下的編輯出版。
中文名
晨鐘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海豐
原    名
王晨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晨鐘《晨鐘》雜誌社

《晨鐘》雜誌的學生自治組織,由其常務責任編輯編輯出版的《晨鐘》雜誌是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院刊,是一本以發展學生個性、拓展學生素質、宏揚校園文化為宗旨的校園窗口性刊物,《晨鐘》雜誌社因之成為學院十三大宣傳媒體中重要的一環。與《長沙民院報》、《青春心語》、《學子生活報》並稱為民院四大校園媒體。全部策劃組稿工作均由學生獨立完成,面向全院師生髮放。雜誌在長沙地區乃至湖南高校之中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晨鐘晨鐘詞義

.清晨的鐘聲。 北周 庾信 《陪駕幸終南山和宇文內史》:“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鐘。” 唐 杜甫 《游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五代 牛希濟 《臨江仙》詞之一:“月斜江上,徵棹動晨鐘。”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太陽雖還在遠方,海水中早聽着晨鐘在響:丁當,丁當,丁當。”
又取“暮鼓晨鐘”中“晨鐘”之意。 “暮鼓晨鐘”是佛教規矩,寺裏晚上打鼓,早晨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出自】:唐·李鹹中《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
意味着雜誌社在民院的作用與地位,給青年以警覺醒悟,所謂是“引領青年,致遠人生”,也符合劉曉院長的題詞“民院有聲,晨鐘長鳴”之期盼。

晨鐘人名晨鐘

原名王晨廣東海豐人。中共黨員。1941年參加黨的外圍組織海豐六區戰時工作隊,到抗日前線從事宣傳工作,歷任廣東東江抗日遊擊縱隊某連文化教員,第三野戰軍兩廣縱隊文工團分隊長,兩廣縱隊第二團政治處通訊幹事兼團新華社通訊站站長,新華社五十二支社隨軍記者,新華社十五分社記者組長,新華社廣東分社記者、編委,《廣東文史資料》編輯,《南方時報》編輯,廣東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學編輯,花城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黨委書記、社長。廣東省作家協會第三屆理事,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中國出版家協會廣東分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廣東省老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二、三、四屆副理事長。194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晨鐘晨鐘文學社

晨鐘文學社是南京曉莊學院最大的文學團體。她成立於1984年,是目前曉莊學院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社團。現下設創作,編輯,影視,公關,網絡五個部門,社員分佈於全院個大系科。同時,“晨鐘”在南京各大高校也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每年晨鐘都會邀請省市作家協會有關人士前來講學,為同學們傳播文學的基礎知識和最新的文學動態。2001—2002年度我們曾邀請了蘇支超,鄒文曦,黃東成,馮羽等學者來院講學,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響應和一致好評;同時,晨鐘文學社定期舉辦的文學採風也搞得有聲有色,燕子磯,棲霞山,紫金山都曾留下過我們的身影,一羣文學的擁躉者沿着自然的腳印談文學,談生活,談理想,極大地增強了文學社內部的凝聚力:一學期一期的《晨鐘》雜誌在晨鐘人的精心呵護下也已初具規模,每期都能收到和刊載大量高質量的稿件,履痕留香,文海泛舟等欄目成為了了同學們久談不衰的話題。撰稿,組稿,編稿的嚴謹和認真使得《晨鐘》成為院內發行量最大的雜誌;再有,面對網絡大潮的衝擊,晨鐘人適時而動,創立了網絡部,使網絡與文學完美結合,網絡部雖然成立時間長,但已取得矚目的成績,它極大地調動了社員創作的熱情,增強了社內成員的交流,加大了編輯部選稿的透明度,豐富和發展了傳統文學的創作手段,增強了本社對外宣傳的窗口;另外,本社與三江學院,南京氣象學院的十幾所南京高校的文學社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及時瞭解和分享關於校園,關於文學的最原始,最純粹的見解,頗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