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晝錦堂圖

鎖定
《晝錦堂圖》是明代畫家董其昌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館。
畫面展現的是宋代文學家、書法家歐陽修《晝錦堂記》中所描述的風景。 [1]  此圖全幅不用墨線,無墨立骨(輪廓線),純以顏色點染而成,濃淡相宜,層次分明。設色非常講究,主要以石青、石綠、赭石敷染勾勒,並用淡墨烘染,色彩明淨沉着。 [2] 
中文名
晝錦堂圖
作    者
董其昌
創作年代
明代
規    格
縱42釐米、橫1312釐米
材    質
絹本
現收藏地
吉林省博物館
畫作類型
設色畫
幅    式
長卷

晝錦堂圖畫作內容

畫面表現夏秋之交,一片茂林巒岫,遠近相連,意境平遠開闊的景緻,左半部下方寫一片平靜的水面,波光粼粼,漫漫霧靄飄嫋於畫面上。畫中水面為大片空白,遠處與天際連成一片,它的後面一帶為起伏不平的青山坡石逶迤,煙岫隱現,青山靜靜地綿亙在不遠處,山嶺左半部較平緩,右半部山勢漸漸上升,其間一道溪流從高峯的石縫中湧流而下,樹木錯落其間,或疏或密地點綴在山坡、山谷和岸邊。左右山峯下各有一叢茂林,其中左側樹蔭掩映着數間茅屋,這是畫中所説的晝錦堂,即當是韓琦的居讀處晝錦堂。景色宜人,確實是帶有南方風味典型的山間幽居。
此圖上董其昌自題:“宋人有温國公獨樂園圖,實父有摹本,蓋畫院中界畫樓台,小有恕先趙伯駒之意,非餘所習:茲以董北苑、黃子久法寫界錦堂,欲以真率,當彼鉅麗耳。” [1] 
畫上留有乾隆、嘉慶和宣統的鑑藏印十方。 [3] 

晝錦堂圖創作背景

《晝錦堂圖》為絹本設色手卷。“晝錦”一詞指衣錦還鄉之意這裏指宋仁宗時宰相韓琦回故里,建築名為“晝錦堂”的別墅。歐陽修曾為之作《晝錦堂記》。董其昌即按文而繪製。 [4]  《晝錦堂圖》無作者年款,從其氣息看來,應為董其昌中晚年的作品。 [3] 

晝錦堂圖藝術鑑賞

晝錦堂圖構圖

總體來説,該圖畫面構圖巧妙,意境平遠開闊,遠近層次分明,遠岫層巒疊峯,近處坡石亙連,雜樹錯落其間。 [1] 

晝錦堂圖技法

《晝錦堂圖》局部
《晝錦堂圖》局部(1張)
全卷畫面內容洗練,全幅不用墨線,採用了青綠沒骨的表現技法。全畫無墨立骨,純以顏色寫出,山石畫法用披麻皴,先以重色勾皴,再敷赭石、石青、石綠等色,或暈染、或接染,顯得渾樸醇厚。點苔多用花青,聚散有致,濃淡得宜。樹木造型簡樸,佈置嚴明。樹葉用筆豐富而有變化,有的一抹而就,有的大點橫貫,有的勾以夾葉;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少數地方用墨色,並且皆是作為必不可少的色塊而存在的,使整幅的色彩更加濃重豔麗,形成十分強烈的對比效果。由於此畫用色以石青、石綠為主,兼施赭石和淡墨,色彩明淨沉着,濃淡得宜。尤其作者善於將用淡墨皴染,與沒骨法用色結合,使整幅畫面渾然一體,完好地表現出青綠山水的秀麗風光,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1] 
山石畫法取自董源、黃公望,多平坡、磯頭,用色筆作簡單的披麻皴,使每塊石頭整體感很強,但又有凹有凸。唯磯頭過多且圓,缺少變化,略顯平淡。 [3] 

晝錦堂圖名家點評

煙台大學建築系教授李鳴:《晝錦堂圖》卷的畫面效果,視野開闊深遠,感覺潤澤清新,情趣嫺雅脱俗,充滿了文人畫的氣韻。 [5] 

晝錦堂圖歷史傳承

此捲成後不久即進入清內府,歷經乾隆、嘉慶、宣統鑑藏,《石渠寶笈初編》三十六卷曾予著錄。 [3]  後被溥儀帶出故宮變賣,日本投降後,作品流散到民間。1963年,由吉林省博物院從一市民手裏收購。 [6]  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館。

晝錦堂圖作者簡介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生,崇禎九年(1636年)卒。書法博採眾家之長,融於一爐,自成風格。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對明末清初書壇影響很大。 [7] 
參考資料
  • 1.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1588頁
  • 2.    張澤宇,張書珩編.中國名畫快讀:遠方出版社,2004.08:214
  • 3.    紫都,嶽鑫編著.一生必知的200件國寶:遠方出版社,2005.5:153-154
  • 4.    郭豫斌主編,21世紀青少年百科圖解 文化藝術卷 下=21TH CENTURY ILLUSTRATED ENCYCLOPAEDIA FOR YOUNGSTERS,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第189頁
  • 5.    本社編.中國藝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141
  • 6.    趙新.吉林省博物院藏明董其昌《晝錦堂圖並書晝錦堂記》品鑑與探考[J].文物鑑定與鑑賞,2015,(第9期).
  • 7.    董其昌書《晝錦堂記》卷(局部)  .吉林省博物館[引用日期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