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晚清最後十八年3: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

鎖定
《晚清最後十八年3: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一書由黃治軍所著,花城出版社出版發行。
書    名
晚清最後十八年3: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
作    者
黃治軍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年8月20日
頁    數
326 頁
定    價
39.9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6077751

晚清最後十八年3: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內容簡介

《晚清最後十八年: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第3部內容簡介:八國聯軍侵華後《辛丑條約》簽訂,晚清徹底淪為列強的瓜分地,日本和俄國因為在分贓中國東北時發生了難以調和的利益衝突,日俄戰爭由此爆發,並以日本付出了極慘烈的代價後勝利告終。一場發生在中國的日俄戰爭,徹底刺痛了晚清麻木的神經,改革最終不得不被推上快車道,滿清皇族與實權派袁世凱展開了對改革主導權的殊死爭奪。學習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覺淪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識,是晚清比較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別政治的決鬥場,無論是慈禧太后、保皇黨、滿清權貴,還是親西方勢力、義和團,所有人都被裹挾其中,輪番登場。……一起起看似荒誕詭異的史事背後,是無比清晰的利益選擇和權力博弈 [1] 

晚清最後十八年3: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圖書目錄

第一章 日俄爭霸滿洲,睦仁為何敢“抗俄援清”?
日俄十年滿洲爭霸
實力對比:日本毫無勝算
睦仁決定開戰的底牌
第二章 一日之內數倍於甲午戰爭總傷亡:日軍陷入生死局
奧保鞏慘烈攻下金州古城
旅順俄軍的恐怖實力
睦仁及時調整戰略,乃木希典臨危出征
第三章 乃木希典的破局:失敗中的艱難戰術創新 [1] 
帶電鐵絲網:日軍又遭集體殘殺
乃木希典的戰術創新
乃木希典的正攻法得到實戰檢驗
乃木希典第三次總攻又失敗
第四章 乃木希典為何堅持不主攻易攻的203 高地?
東鄉平八郎的危局與請求
堅持不打203 高地:乃木希典的兩難
睦仁再一次支持乃木希典
第五章 人肉擋機槍!乃木希典慘烈攻下203 高地和旅順
第一次拼刺刀:日軍遭受毀滅性打擊
日軍以“肉彈”突擊!
兒玉源太郎下令同時炮轟俄軍和日軍
日軍慘烈攻下旅順
乃木希典攻佔旅順,大山岩即將決戰奉天戰場
第六章 大山岩的智勇:與俄軍總司令的大兵團對決
睦仁選用大山岩的秘密
大山岩佔據遼陽,卻傷亡更多的兵力
庫羅帕特金被迫放棄戰略
第七章 大山岩陸戰戰略失敗:日軍再次陷入生死局
秋山好古戰勝世界最強騎兵的秘密
日本再一次被逼入絕境
第八章 東鄉平八郎第一戰:海上格殺俄軍司令!
東鄉平八郎出征
驅逐艦夜襲旅順
閉塞作戰:東鄉平八郎連續三次失敗
茫茫大海中格殺馬卡洛夫
第九章 東鄉平八郎第二戰:運用“T”字戰術失敗 [1] 
太平洋艦隊出航
東鄉平八郎嘗試“T”字戰法失敗
太平洋艦隊覆滅,東鄉平八郎即將迎戰波羅的海艦隊
第十章 知行合一的真諦:東鄉平八郎如何判斷波羅的海艦隊航向
日本千年危機:尼古拉二世的絕地反擊
東鄉平八郎的選擇性難題
東鄉平八郎的心學之路
東鄉平八郎的最終判斷
第十一章 知行合一的境界:東鄉平八郎的最強接敵
東鄉平八郎將沒有成功的“T”字戰法上升為戰略
東鄉平八郎在極度煎熬中知行合一
決戰即將打響!
第十二章 “東鄉T”:東鄉平八郎全殲波羅的海艦隊
波羅的海艦隊臨戰變陣
東鄉平八郎為何能最終打出“T”字戰法?
波羅的海艦隊被全殲
幕後人物即將出場
第十三章 睦仁的戰略:從方向上打敗俄國 [1] 
日本“特工之王”明石元二郎
羅斯福調停,日俄《朴茨茅斯和約》簽訂
“一生俯首拜陽明”,乃木希典的最後提醒
第十四章 立憲改革的起點:慈禧親自提拔袁世凱
李鴻章去世,接班人成各派爭奪焦點
慈禧的考慮
鑽營和逢迎:袁世凱為改革打下“皇室靠山”
第十五章 努力學習明治維新:袁世凱最終將大清引向立憲改革
袁世凱用實幹成為大清改革“第一人”
袁世凱推動五大臣出洋
袁世凱的立憲思想
第十六章 袁世凱為何反對立憲學習明治維新?
袁世凱開始主導立憲改革
軍機處的秘密
袁世凱設立責任內閣的設想
第十七章 慈禧緊急叫停立憲改革,新一輪黨爭即將開始
袁世凱為何反對立憲簡單“學日”?
慈禧決定召見瞿鴻禨
慈禧緊急叫停立憲改革,各方勢力蓄勢待發 [1] 

晚清最後十八年3: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作者簡介

黃治軍,曾任《旅伴》雜誌執行主編。自小熟讀兵法、經史子集。曾通讀《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後痴迷於清史,為了尋根探源地解答心中對於清亡的疑問,僅甲午戰爭看過的史料就不下百種。經過沒日沒夜的三年苦寫,終於著成長篇歷史讀物《晚清最後十八年: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 [1] 

晚清最後十八年3: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叢書信息

讀客·這本史書真好看文庫 (共38冊), 這套叢書還有 《張鳴重説晚清民國》,《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晚清最後十八年2》,《楚漢爭霸啓示錄》,《武則天2》 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