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晉遺30號

鎖定
晉遺30號是一種生物,屬於植物界,育成單位是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中文名
晉遺30號
育成單位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技術負責人
張海生
品種名稱
晉遺30號
株    高
85—101.8cm
產    地
山西

晉遺30號認定情況

該品種於2003年7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4年1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5年2月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晉遺30號特徵特性

品種株高85—101.8cm,分枝3.3個,主莖節數21個,結莢高度為8.6cm,單株有效莢數為84.7個,單株粒數為192個,單株粒重為41.2g。幼苗生長穩健,根莖粗壯,根系發達,入土深,抗旱性好,根瘤多,固氮能力強,葉片橢圓形,大小適中,葉色濃綠,葉片肥厚, 光合效率高。茸毛呈棕黃色,花為紫色。籽粒形狀橢圓形,種皮深黃色,臍黑色,色澤光亮,百粒重為22.2g,屬大粒型。春播生育期為135—140天,夏播生育期為95—100天,屬亞有限結莢習性,以三粒莢為主。
其主要優點是:抗旱耐瘠,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MV),抗孢囊線蟲病。

晉遺30號產量表現

晉遺30號於1998年在省農科院作物所參加鑑定試驗,摺合單產197.5kg/666.7m2,較對照晉豆19號增產24.6%;1999年參加品比試驗,摺合單產185.0kg/666.7m2,比對照晉豆19號增產76.3%;2000—2002年參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組區試,三年平均單產175.0kg/666.7m2,比對照晉豆19號增產5.6%,其中2002年單產211.4kg/666.7m2,比對照晉豆19號增產7.9%。2002年參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單產171.0㎏/666.7m2,比對照晉豆19號增產7.6%。2001—2002年參加國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組區試,兩年平均單產217.2kg/666.7m2,比對照開育10號增產9.8%,其中2001年平均單產225.6kg/666.7m2,比對照開育10號增產18.2%,在全國北方春大豆、黃淮海夏大豆、南方秋大豆、西北春大豆四大區、9個組、83個試驗點、75個試驗品種中單產位居第一位,在新疆阿克蘇良種場最高單產355.9kg/666.7m2。2002年參加國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單產208.7㎏/666.7,比對照開育10號增產1.3%。

晉遺30號品質表現

晉遺30號於2000年經山西省分析測試中心分析:脂肪含量為24.20%,蛋白質含量為42.52%。2001年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脂肪含量為21.51%,蛋白質含量為42.55%;2002年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脂肪含量為21.97%,蛋白質含量為40.01%;2003年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脂肪含量為22.65%,蛋白質含量為39.01%。2002年經農業部大豆及大豆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佳木斯)分析:脂肪含量為22.16%,蛋白質含量為41.63%。晉遺30號具有顆粒飽滿,粒形微圓,種皮顏色深黃,色澤光亮,商品性好等特點。用於油脂加工,具有成本低、出油率高、效益好等優點。

晉遺30號抗病抗蟲

該品種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MV),抗大豆灰斑病,抗孢囊線蟲病,高抗大豆霜黴病。較抗大豆食心蟲和大豆蚜蟲。

晉遺30號品種特點

該品種的主要特點是:產量高、品質優、適應範圍廣。屬優質高脂肪大豆,是大豆食用油加工的上好原料。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和良好的開發利用價值。該品種為非轉基因大豆品種,具有較好的國際市場前景。該品種同時被國家和省級審定,其原種、良種生產與經營將會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晉遺30號栽培要點

施足底肥:播前施農家肥2000公斤/畝,硝酸磷25—30公斤/畝。適期播種:春播以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為宜;夏播一般以6月1日—6月15日播種為宜。 播種方式:以等行距條播,單株留苗為佳,播種深度為3—5cm,採用播種機精量播種。 適宜密度:春播以7000-8000株/畝為宜;夏播一般以12000-15000株/畝為宜。 病蟲害防治:在播種前,使用辛拌磷、多菌靈拌種,以防治地下害蟲和各種病害。在生長期內注意防治大豆蚜蟲、大豆紅蜘蛛、大豆食心蟲、豆元青等。生長期間用多效唑進行化學調控,控制生長,促進早熟。

晉遺30號適應區域

該品種適合山西省晉中、太原、忻州、呂梁、陽泉、長治、晉城等地(市)春播;臨汾、運城兩市及晉城的陽城、沁水兩縣夏播。同時還適合全國北方春播大豆晚熟區的遼寧省南部、河北省北部、陝西省北部、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省、區春播,適合在全國黃淮海地區北片、中片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中南部、陝西省南部、山東省、河南省等省、市夏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