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豆霜黴病

鎖定
大豆霜黴病是由東北霜黴引起的、發生在大豆上的一種病害。在大豆生育期均可發病,為害大豆幼苗葉片、莢和籽粒。發病最明顯的症狀是葉背產生霜黴狀物。 [1] 
大豆霜黴病在中國大豆產區內廣泛分佈,大豆生長期間較為涼爽的地方發病較重。發病後減產6-15%,一般種子被害率達10%左右,嚴重者達26%以上,個別高達60%。含油量降低2.7-7.5%。 [2] 
大豆霜黴病的防治可實行輪作制度,合理密植。還可在發病初期,用1:1:200倍波爾多液進行噴施。 [2] 
中文名
大豆霜黴病
病    原
東北霜黴
為害植物
大豆
為害部位
幼苗、葉片、莢和籽粒

大豆霜黴病病原特徵

大豆霜黴病形態特徵

大豆霜黴病的病原是東北黴菌(Peronospora man-schurica (Naum.) Syd.),屬卵菌綱霜黴目。病菌的孢囊梗由氣孔伸出,單生或數根叢生,無色,灰色至淡紫色,呈加叉狀分枝。大小(240-424)微米×(6-10)微米,頂端3-4次二叉分枝,主枝呈對稱狀,彎或微彎,無隔膜,小枝成直角或鋭角,最末的小枝頂端較尖,每個小枝上着生1個孢子囊。孢子囊無色透明或淡灰紫色,單胞,橢圓形,大小(14-26)微米×(14-20)微米,無乳突。卵孢子黃褐色,近球形,壁厚,內含1個卵球,直徑29-50微米。藏卵器不正形,淡黃色。 [1] 

大豆霜黴病生理特性

病菌高於30℃或低於10℃不發病,不能形成孢子。卵孢子形成適温15-20℃。孢子囊形成的適温是10-25℃。病菌在温濕度適宜、營養充分的條件下,可反覆循環產生無性分生孢子。遇不良外界條件時產生有性的卵孢子。卵孢子着生於種皮上或種皮內。在寄主根的髓組織、莖、葉柄中也可形成。將天然病斑組織浸潤3-4天后,於室內15℃培養,可獲得大量的卵孢子。貯存8年的卵孢子仍可萌發,存活率為20%。 [1] 

大豆霜黴病為害症狀

幼苗:從第1對真葉基部現褪綠斑塊,沿主脈,側脈擴展,呈現淡黃色的大斑塊。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生灰白色黴狀物,即孢囊梗和孢子囊。病葉轉黃變褐而乾枯,造成植株萎縮矮化,葉片凋萎早落,重者早期死亡,輕者很少結莢。 [1] 
成株期:發病初期葉片密生圓形或不正規形的黃綠色小斑點,後漸變成褐色,周圍呈深褐色,大小2-3毫米,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病健交界明顯。葉背的病斑上,產生灰白色黴狀物,後變為灰色或淡紫色。此病斑部分,除產生孢子囊外,還能產生卵孢子。病斑可癒合成較大的斑點,引起葉片早期大量脱落。 [1] 
豆莢:外部症狀不明顯,但剝開豆莢,病粒表面粘附有大量灰白色的菌絲層,內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 [1] 
為害症狀

大豆霜黴病分佈範圍

大豆霜黴病廣泛分佈於中國各大豆產區,在中國東北、華北及大豆生育期氣候冷涼地區發生較多,尤以黑龍江吉林最為嚴重。 [1] 

大豆霜黴病侵染循環

菌源:病菌卵孢子在種子上或病葉殘體中越冬,是第2年初次侵染來源,以種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為主,病殘體上的卵孢子侵染機會少。 [1] 
傳播:卵孢子隨種子發芽而萌發,產生遊動孢子,從寄主胚軸侵入,進入生長點,向全株蔓延成為系統侵發病害。隨後病組織上產生大量孢子囊,由風雨、氣流傳播。孢子囊萌發產生芽管後從氣孔侵入寄主,在細胞間隙蔓延,再形成孢囊梗和孢子囊,如此進行多次再侵染。結莢後,病株內的菌絲通過莖和果柄的髓部侵入莢內,引起豆粒發病,並在豆粒上形成菌絲和卵孢子。 [1] 

大豆霜黴病流行規律

大豆霜黴病的發生、流行與氣候條件、品種抗病性以及菌源的多少有關。其中氣候條件是影響流行的主要因素。 [1] 
菌源:種子帶菌率高不僅苗期病重,也為成株期發病提供大量菌源,引起嚴重發病。 [1] 
寄主抗性:品種問抗病性也有較大差異。大面積種植發病品種,有利於病害的流行。 [1] 
環境:温度20-22℃和高濕最利病害發展。低温、多雨或陰天發病多且重。孢子形成要求温度較低,但病菌菌絲生長卻又要求高於孢子形成的温度。7-8月份為大豆霜黴病發病盛期,在中國東北、華北等地的平均温度在20-24℃左右,且晝暖夜冷,有利於病菌的生長蔓延和孢子囊的形成、萌發,且7-8月份正是雨季,所以常發病重。在中國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7-8月份氣温較高,均在26℃以上,不利於發病,所以發病較輕。在中國黑龍江省大豆成株期6月上旬開始發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發病盛期,8月下旬病勢不再明顯上升。7月初到8月上旬多雨,陰天多,露大大豆霜黴病發生重;相反,7月份乾旱,病害發生輕。 [1] 
栽培:大豆田連作,田間越冬菌源量大,大豆霜黴病重;苗期發病與土壤温濕度也有關係。大豆萌芽階段,土壤温度超過18℃,卵孢子就不能侵染;土温13℃左右,可引起40%幼苗發病。土壤濕度大,有利於大豆霜黴病發生,經灌溉土壤含水量在80%以上,發病重;土壤含水量在60%以下,則發病輕。 [1] 

大豆霜黴病防治方法

大豆霜黴病農業防治

選種抗病品種︰大豆霜黴病病菌有不少生理小種,在培育和種植抗病品種時,應注意生理小種問題,結合抗病毒病選育抗病品種。 [2] 
實行輪作:進行2年以上的輪作,大豆收穫後,進行秋季深翻,清除田間病葉殘株,以減少初次侵染菌源。 [2] 
合理密植:避免過於密植,保證通風透光,以降低田間濕度,控制再侵染。 [2] 
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增加中耕次數,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 [2]  [3] 

大豆霜黴病化學防治

種子處理︰選用健全無病種子,並進行藥劑拌種。可用50%福美雙250克拌豆種50千克或用50%四氯苯琨或65%福美特拌種,10千克種子加100克藥;還可用70%敵克松,以種子量的0.3%劑量進行拌種,防治大豆霜黴病效果較好。 [2]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落花後,用1:1:200倍波爾多液或用50%福美雙500-1000倍液或用65%代森鋅500倍液,還可用75%百菌清700-800倍液噴1-2次,每600平方米用量75千克。 [2]  [3] 
參考資料
  • 1.    郭普主編.植保大典:中國三峽出版社,2006.10:142-143
  • 2.    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農作物病蟲害 上:農業出版社,1979.12:717-718
  • 3.    孫穎,王向陽編著.植物保護技術手冊:山西經濟出版社,2017.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