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晉祠博物館

鎖定
晉祠博物館,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晉祠公園內,距離市中心25千米,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庫房面積1000平方米,隸屬太原市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保護、學術研究、陳列展覽、安全保衞、景區建設、重要接待及社會教育於一體的地方綜合類博物館。 [6]  [11] 
1952年,成立山西晉祠古蹟保養所。1990年,山西晉祠古蹟保養所更名晉祠博物館。 [11]  截至2019年末,晉祠博物館藏品有741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2060件/套,舉辦展覽12個,教育活動152次,參觀人數150萬人次。 [7] 
晉祠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7年11月,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 [1]  [7] 
2022年12月13日起,晉祠博物館恢復開館。 [13] 
中文名
晉祠博物館
外文名
Jinci Museum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晉祠公園內
佔地面積
12000 m²
類    別
地方綜合類博物館
景點級別
AAAA級 [6] 
投用時間
1952年
開放時間
全年 8:30一17:30
門票價格
全價80元/人;半價40元/人
藏品數量
7410件/套(截至2019年末)

晉祠博物館歷史沿革

晉祠創建年代不詳,最早見於《水經注》,是為紀念晉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堂,又名唐叔虞祠。
晉祠主體建築聖母殿始建於北宋興國九年(984年)。
北宋天聖年間(1023一1032年)追封周代晉國首位國君唐叔虞為汾東王,併為其母邑姜修建了聖母殿,晉祠得到了一次重大的擴展,其後又增加了金人台上的四軀鐵鑄太尉金人。
金大定八年(1168年)增建獻殿等建築和文物,逐步形成了現有的祠宇規模。
後又經過歷代經營擘劃,中部水鏡台、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鐘鼓樓、獻殿、魚沼飛樑,以聖母殿為終端的中軸線建築相繼建成,成為晉祠的主體。
1952年,成立山西晉祠古蹟保養所。
1990年,山西晉祠古蹟保養所更名晉祠博物館。 [11] 
2022年10月7日起,晉祠博物館閉館。 [12] 
2022年12月13日起,晉祠博物館恢復開館。 [13] 
晉祠博物館

晉祠博物館建築佈局

晉祠博物館綜述

晉祠博物館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庫房面積1000平方米,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規劃佈局。
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樑到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築結構嚴謹。
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嶽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枱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
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在目。 [11] 
晉祠博物館

晉祠博物館展廳

  • 傅山紀念館
傅山紀念館,原為同樂亭,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傅山紀念館位於晉祠博物館內勝瀛樓的西南側,是坐南向北的一座清代建築的四合院,其總佔地面積553.5平方米,整個館址東西寬20.7米,南北深27米,館內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構形與裝飾,內有南屋五楹,東西配房各三間,前開屏門,別成院落。東北隅闢小門,東出別構小院。館內四周連通,布展靈活方便,為迴廊式的展廳。其前門出廊,雕刻精緻,油飾彩繪,雅緻怡人。傅山紀念館已是永久性陳列展覽與收藏博山書面精品、文獻資料及對外文化交流、舉行各種活動的重要場所。 [2] 
  • 董壽平美術館
1983年3月,董壽平美術館建館,董壽平將200幅書畫捐獻給山西人民。山西省委省政府領導研究決定,在太原晉祠籌建董壽平美術館。1986年,董壽平美術館的籌備工作在董老的同意下,省、市領導研究通過,於1987年拔款100餘萬元開始建設,至1989年第一期工程完成。1990年初,館內外裝潢、彩畫、園林規劃等工程也全部竣工。
董壽平美術館佔地2200平方米,建築面積870平方米,展線200米。北院中央雕刻有董壽平先生漢白玉浮雕像一座,碑陰刻有袁旭臨書、趙寶琴親自設計並摹勒刻石的《董壽平美術館碑記》全文。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趙寶琴設計摹勒刻石的"董壽平美術館"大型石刻巨幅門額。 [3] 
  • 趙梅生美術館
2008年12月31日,趙梅生美術館正式開館,進行專門的陳列展示。展廳面積130餘平方米,陳列展現46延米。
2010年底,趙梅生美術館重新修葺展館,製作展櫃,製作了《梅生書畫》陳列,展出先生捐贈的書畫作品49幅和各類藝術作品、各類證書獎牌及出版物等。 [4] 
  • 王氏宗祠
太子晉也稱王子晉、王子氏、王喬,相傳是太原、琅邪兩個王氏望族的祖先,也是三槐王氏的祖先。今晉祠內晉溪書院的主建築子喬祠,即為紀念太子晉而建。晉溪書院的建立源於明武宗大臣王瓊,他非常重視王陽明的學説,晚年因遭受排擠而告老還鄉。王瓊之子於是在晉水之源修建了“晉溪園”,其原址就是晉溪書院。 [5] 
  • 獻殿
獻殿位於對越坊之西,是給聖母邑姜供奉祭品的享堂,始建於金大定八年(1168年)。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1955年,依原樣翻修,是晉祠三大國寶建築之一。獻殿高9.75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後當心間敞門,四周寬厚的檻牆上安直欞柵欄,單檐歇山頂,出檐深遠。殿頂布青瓦,黃綠色琉璃剪邊。雕花琉璃脊飾為明代修葺時添置,脊剎盒子內仍可見明萬曆年間重修題記。獻殿的樑架設置,既省料,又堅固,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層平梁,上立駝峯、蜀柱,平梁兩端用駝峯架在四椽栿上。梁思成先生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評價道:“獻殿的樑架,只是簡單的四椽栿上放一層幹梁,梁身簡單輕巧,不弱不費,故能經久不壞。”
獻殿當心間前後闢門,四周設低矮檻牆,門扇為直欞柵欄門,其餘各間在敦厚的檻牆上安直欞柵欄,為《營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中的實例。獻殿造型,體量確為殿堂,但外觀又好似一座涼亭,玲瓏而穩定。 [11] 
  • 魚沼飛樑
魚沼飛樑西依聖母殿,東鄰獻殿,是介於兩座殿宇之間的橋樑,位於魚沼之上。關於魚沼,古人以圓形為池,方形為沼,且水中多魚,故名,是晉水三泉之一。沼上十字形橋樑為“飛樑”。古人云:“飛樑石磴,陵跨水道”,“架虛為橋,若飛也”,故名。《水經注》記載:“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樑於水上。”可見,飛樑應是創建於北魏以前。橋東西長19.6米,寬5米;南北長18.55米,寬4.91米。此橋高出地面1.3米,兩側做成坡橋下斜,與地面相接,形如鳥之兩翼。
魚沼飛樑平面圖
魚沼中的小八角形石柱和柱礎保留了北朝風格,現存橋樑為宋代遺物。根據1953年翻修魚沼飛樑時發現聖母殿下的水洞與魚沼西岸唇齒密接的情況判斷,魚沼飛樑是在北宋時與聖母殿同一時期修建,是晉祠三大國寶建築之一。
橋下魚沼寬18.22米,長15.01米,面積為273.48平方米,沼中立有34根小八角形石柱,柱徑40釐米,柱高因位置不同分別為276.5釐米、250釐米、189釐米。柱底為覆盆蓮瓣式柱礎,礎高24釐米。柱的上端有卷剎如殿宇之柱,上有普柏枋相互交結,中心石柱上置大斗和十字形華拱承託樑架,四面橋和沼岸相連。橋上置漢白玉欄杆、望柱。飛樑東西寬闊,為通往聖母殿的要道。南北如鳥翼,整個造型像一隻欲飛的大鳥。古往今來,世上的橋樑多為“一”字形,唯有此橋連通沼岸,四面結成“十”字形。我國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評價道:“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魚沼原為晉祠第二泉,流量很大,游魚眾多,橋邊綴以勾欄。 [11] 
  • 讀書枱
讀書枱 讀書枱
讀書枱,位於半山腰,南連呂祖閣,北接三台閣,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邑人高汝行所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建築長9.15米,寬6.22米,檐高3.08米,面積56.91平方米,坐西朝東,面闊3間,捲棚硬山頂,前廊深1.3米,檐下懸畫卷式“讀書枱”匾額,為太原知縣吳重光題寫。讀書枱最早建於懸甕山歡喜嶺上,東望山川田疇一片秀色,西邊層巒疊翠,聳入雲霄。相傳是北齊名臣楊愔讀書處,現僅存遺址。楊愔,字遵彥,祖籍陝西華陰,其父楊津,做過北魏的北州刺史,楊愔幼年隨父來過晉陽,曾在這裏讀書學習。《北齊書》載:“楊愔隨父之幷州,性既能活潑,又好山水,遂入晉陽西懸甕山讀書。”後輔助高歡成就霸業,其文武雙全,為北齊名相,對晉祠有“日落應歸去,魚鳥見留連”的感情。 [11] 
  • 聖母殿
聖母殿
聖母殿(2張)
聖母殿是晉祠建築羣的主體,是奉祀唐叔虞的母親邑姜的殿堂,也是祠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它位於祠內中軸線西端,背靠懸甕山,前臨“魚沼飛樑”橋,南北兩側“難老”“善利”二泉呼應,坐西朝東,冠於全祠。聖母殿在晉祠三大國寶建築中價值最高,其價值主要體現於大殿的建築形制、規格和構造方法,堪稱北宋建築的典範。
聖母殿創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事載《嘉靖太原縣誌》中尚書職方員外郎趙昌言撰《新修晉祠碑銘並序》。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晉陽地震後,重修聖母殿。聖母殿長31米,寬25米,大殿為重檐歇山頂,總高19米,面寬七間,進深六間,平面近似方形。四周圍廊,最為獨特之處是前廊深兩間,廊下異常寬闊。這樣的處理,充分滿足了祭祀活動的需要。
大殿“副階周匝”的做法在中國現存的古代建築中為最早的實例。樑架採用乳栿對六櫞栿用三柱的形式,是中國現存古代建築中少有符合宋《營造法式》殿堂式構架形式的孤例。殿內無一根明柱,只是在殿身四周設以廊柱和檐柱承託殿頂屋架,這在建築學上叫做減柱營造法。大殿四周26根柱子皆微微內傾,製成“側角”;平柱至角柱逐漸升高,造成“升起”。這樣,既増加了建築造型的穩固力,又使大殿翼角翹起,顯示出曲線之美。這種做法打破了之前建築輪廓僵直的格調,反映出宋代木構建築的高超技術。大殿上翹的翼角與殿前魚沼飛樑下折的兩翼相互映襯,一起一伏,一張一弛。
聖母殿在兩層檐下均施斗拱。上層檐為六鋪作單抄雙下昂;下層檐為五鋪作雙下昂,承託着深遠翼出的層檐。斗拱與柱高的比例適當。斗拱配置十分疏朗,前檐各間設補間斗拱一攢,山面及後檐除稍間施補間斗拱外,其他全都用赴壁拱。在轉角鋪作上,各層下昂及出昂均水平伸出,由下面望去,頗呈高爽之勢。殿身拱眼壁畫是《營造法式》卷三十三中“五彩遍裝”圖案。現存二層南山拱眼壁滿繪旋紋、卷草、吉祥花卉,是十分珍貴的宋代高等級彩畫遺物。斗拱彩畫與《營造法式》卷三十四圖樣中所繪“五彩遍裝”相似,是在原有輪廓上經後世重裝的,但仍保存了宋時的風韻。大殿頂部四周綠色琉璃剪邊,脊飾雖為明代修葺時添配,但鴟吻和脊剎華美。
聖母殿前檐廊柱上飾有八條蜿蜒欲動的木雕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雕盤龍柱。其中,六條雕龍制於宋元祐二年(1087年),兩條為宋崇寧元年(1102年)増加,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聖母殿正面台基兩側還有兩條無角的石雕螭首。 [11] 

晉祠博物館館藏文物

晉祠博物館文物綜述

晉祠博物館藏品包括陶瓷器、青銅器、木器、竹器、玉器、刺繡、書畫、碑刻、古籍善本等。 [11]  截至2019年末,晉祠博物館藏品有741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2060件/套。 [7] 

晉祠博物館重要藏品

晉祠博物館主要藏品有戰國青銅器、唐華嚴經石幢、元青花刻花蓋罐、山西地方名人如傅山、趙鐵山、祁雋藻等之書畫作品以及近現代摺扇等。 [11] 
重要藏品

晉祠博物館文化活動

晉祠博物館舉辦的大型展覽有“中日書法展覽”、“董壽平美術作品展”、“晉陽文物精品展”、“清代帝后文化生活展”、“翰墨迎春—山西近代書畫名家作品展”等。
1997年9月19日—12月20日,應日本國文字文化研究所邀請,晉祠博物館提供展品50件/套在日本大阪、滋賀等地舉辦了“傅山書畫展”。
晉祠博物館相繼出版了《晉祠碑碣》《華嚴經石刻》《太原文物》《翰香館法書》《中國晉祠》《晉祠之銘並序》《晉祠(宋代)彩塑》等圖書資料。 [11] 

晉祠博物館所獲榮譽

2001年,晉祠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6] 
2017年11月,晉祠博物館先後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1] 
2023年7月,“晉心遠揚——晉祠文化遺產傳承及旅遊體驗綜合項目”入選2022全國文化遺產旅遊百強案例 [14] 

晉祠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晉祠博物館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晉祠公園內。 [9] 
  • 開放時間
8:00一17:30(4月1日至10月7日)。
8:30一17:00(10月8日至次年3月31日)。 [8] 
  • 門票價格
全價80元/人;半價40元/人。 [10] 
  • 交通指引
乘飛機抵達太原武宿機場,經高速公路20分鐘可達晉祠。
太原市內乘車至太原火車站,換308、804、848、856路專線車可直達晉祠。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