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昭德皇后

(金世宗完顏雍的皇后)

鎖定
昭德皇后烏林答氏,金世宗完顏雍的皇后,金顯宗完顏允恭的母親。金章宗時,因避諱金太祖諡號中含有“昭德”二字而改諡為明德皇后
別    名
昭德皇后,明德皇后
所處時代
金朝
民族族羣
女真族
本    名
烏林答氏
生    於
女真貴族之家
夫    君
金世祖完顏雍
兒    子
金顯宗完顏允恭

昭德皇后人物生平

昭德皇后世宗賢妻

烏林答氏的先人世代居住在海羅伊河,世為烏林答部長,後來率領部族來歸,與完顏部世為婚姻。烏林答氏的曾祖勝管在金康宗時多次出使高麗,父親石土黑騎射絕倫,跟從金太祖伐遼,授為行軍猛安。雖然在行伍中但不嗜殺人。因功授為世襲謀克,擔任東京留守。 [16]  天會五年(1127年),完顏雍烏林答氏訂婚,那時,他倆都是5歲。到了天眷三年(1140年),他們18歲的時候才結婚。不久,他們的兒子完顏允恭出世。烏林答氏知書達禮,文采超羣,侍夫教子,賢良無比。《金史》上説她"事舅姑孝謹,治家有敍,甚得婦道。"
金熙宗晚期,肆酒發狂,喜怒無常,悼平皇后裴滿氏趁機專權肆虐,許多朝臣無端遭貶遇害。這使官居兵部尚書完顏雍如履薄冰,寢食難安。對此,烏林答氏建議丈夫把公公宗輔攻宋時得的一件稀世之寶白玉帶獻給熙宗。因為此物是父親留下的傳家寶,完顏雍有些猶豫不決。烏林答氏説:人若不在,寶傳誰家?完顏雍心有所悟,遂將玉帶獻出,於是熙宗欣然,悼後大喜,認為完顏雍誠信忠厚之至。這不僅使完顏雍保住了兵部尚書之職,而且在熙宗大殺開國勳貴和近臣時,也沒有對完顏雍產生任何猜忌。
皇統九年(1149年),完顏亮殺熙宗而登位,又大開殺戒,排除異己,並且對完顏雍這個文武雙全、口碑好的弟弟特不放心,所以不但將兵部尚書的官職解除,而且頻繁調動官職,唯恐他在一地久了,形成氣候紮下根而有異志,並且一直派人暗中監視,以便找個藉口,將他除掉。對此,完顏雍心存畏懼,一籌莫展。烏林答氏看透了熙宗和海陵的共同本性,便複用前策,勸完顏雍"多獻珍異,以悦其心。"於是完顏雍便看準時機,相繼把"遼骨睹犀佩刀"和"吐鶻良玉茶盞"等獻給海陵。陰險妒忌的海陵見到這些稀世之寶,十分驚異,"由是,忌刻之心頗解"。認為完顏雍膽小,敬他,怕他,不足為患。
烏林答氏不妒忌丈夫寵愛其他妾室,還多次為丈夫挑選姬妾,即使在她的兒子完顏允恭出生之後,也沒有改變這種做法。 [1] 

昭德皇后不屈而死

每當烏林答氏有病,完顏雍為她看視醫藥,守候在身邊照顧她數日不離去。烏林答氏感動的説:“大王對我太好了,知道的人能看出是照顧生病的我,不知道的一定以為我妒忌別人所以不讓你離開我呢。”又説:“婦道以讓家庭和諧為大,我真擔心自己德行微薄,無補內治,我怎麼會像嬪妾一樣只想着自己的好處呢。” [32]  海陵王久聞烏林答氏賢而美,便在完顏雍當濟南尹的時候,詔烏林答氏去中都。烏林答氏知道,如果不去,丈夫必遭其害;如果在去中都的途中而死,丈夫既無罪責,自己又可保持貞節。於是她毅然踏上了赴中都的路。去世前她向王府臣僕張僅言請求為自己祝禱泰山,讓皇天后土明鑑自己不會辜負丈夫。又對僕人囑託説:“我從嫁到王府到今天,沒有見到大王有違背道義的事,如今宗室往往被猜疑者,大都是奴僕因為懷恨主人而誣陷所致。你們都是先國王時的舊人,希望你們能記住過去的恩德不要妄圖富貴出賣大王。如果你們違背了這句話,我死後也會在幽冥之中看着你們的。”眾人都感動流下眼淚。 [33] 
烏林答氏離開濟南,從行者知道她必定不肯去見海陵王,將要有自己的打算,於是防範的很嚴密,在行至離中都的良鄉時,從行者的防護鬆懈了,於是烏林答氏找到機會投湖自殺了。 [34] 
完顏雍由濟南尹調任西京留守,經過良鄉,讓他的女兒即後來的魯國公主將烏林答氏埋葬在宛平縣的土魯原。 [2] 

昭德皇后身後之事

正隆六年十月完顏雍於東京發動政變,改元大定, [3]  次年於中都追冊烏林答氏為昭德皇后,並於次月立允恭為皇太子。 [4]  立別廟,贈三代,命有司改葬並由皇太子致奠。
世宗封皇后兄長之子烏林答天錫為太尉,授皇后父親石土黑世襲猛安,並對天錫説:“我四五歲時和皇后訂婚,你的祖父把我放在膝上説:‘我的七個女婿裏這個最幼小,將來一定會光大我們家的門楣’如今改葬的日子要到了,過去的預言也應驗了” [5] 
大定八年七月,章宗出生,世宗對太子允恭説:“因為祖宗的保佑和皇后的深厚陰德才有了今天,這是社稷的洪福啊” [6] 
大定三年十月七日,太廟祫享時昭德皇后與睿宗同時升祔太廟。十二年八月別廟建成,次年祭告別廟時由皇太子率百官行禮,二十六年又下令為皇后修建影廟。 [7]  更御名等大事時都祭告別廟 [8] 
大定十一年,世宗下詔給殿前左副點檢烏古論元忠,命他體察昭德皇后親族中可用的人材以上報朝廷。 [9]  同年在皇太子的生日宴上,酒酣之際昭德皇后的親生女兒豫國公主起舞,世宗哭着説:“這個孩子的母親昭德皇后盡妻子的責任到了極致,我不再立皇后是因為想到皇后的德行如今已經無人能比了” [10] 
大定十二年五月,世宗至土魯原為皇后致奠。十九年改葬於大房山,十一月丙辰皇后梓宮運至近郊,百官都來奉迎,乙卯日世宗至楊村致祭,丙辰日登車送葬,哭的非常傷心。戊午日奉安於磐寧宮,庚申日葬於坤厚陵,諸位已去世后妃也都袝葬到坤厚陵。 [11] 
大定二十四年,世宗將要去上京巡幸,下詔命皇太子允恭守國,兩人交談中允恭對世宗説:“我在東宮二十餘年,過失甚多,陛下因為母親(明德皇后)的緣故未嘗責難,我實在愚昧無知,難以承擔,乞請扈從巡幸” [12] 
大定二十六年十一月立章宗為皇太孫,世宗對他説:“你年紀還小,因為皇后的嫡孫只有你一個人,讓你嘗試辦事,也可以憑這多多學習” [15]  大定二十九年世宗去世,葬於興陵 [13]  昭德皇后也由坤厚陵進行遷葬,最終袝葬於興陵。章宗時有司奏太祖諡號有“昭德”二字,於是改諡為明德皇后。 [14] 

昭德皇后個人作品

《上世宗書》
嘗謂女之事夫,猶臣之事君,臣之事君,其心惟一,而後謂之忠;女之事夫,其心惟一,而後謂之節。故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良以此也。
妾自揆蒲柳微軀,草茅賤質,荷蒙殿下不棄,得諧琴瑟之歡。奈何時運不齊,命途多舛,打開水面鴛鴦,拆散花間鸞鳳。妾幼讀詩書,頗知義命,非不諒墜樓之可嘉,見金之可愧,第欲投其鼠,恐傷其器。是誠羝羊觸藩,進退兩難耳。故飲恨以行,揮涕而別。然其心豈得已哉。誠恐楚國亡轅,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云爾。
妾既勉從,君危倖免,逆亮不知此意,以為移花就蝶,飢魚吞餌矣。籲燕雀豈知鴻鵠志哉?今至良鄉,密邇京國,則妾潔身之機,可以逞矣。妾之死為綱常計,縱偷生忍辱,延殘喘於一旦,受唾罵於萬年,而甘聚麀、鶉奔之誚,豈謂之有廉恥者乎?妾之一死,為後世為臣不忠、為婦不節之勸也。非若自經溝瀆而莫知者比焉。
逆亮罪惡滔天,其亡立待,妾願殿下修德政,肅紀綱,延攬英雄,務悦民心,以仁易暴,不佔有孚矣。殿下其卧薪嚐膽,一怒而安天下,勿以賤妾故,哀毀以傷生,而作兒女子態也。裁書永訣,不勝嗚咽痛憤之至! [17] 

昭德皇后人際關係

昭德皇后曾祖輩

曾祖父:烏林答勝管 贈司空,徐國公
曾祖母:完顏氏 贈徐國夫人

昭德皇后祖輩

祖父:烏林答術思黑 贈司徒、代國公
祖母:完顏氏 贈代國夫人

昭德皇后父輩

父親:烏林答石土黑 以功授世襲謀克,為東京留守 [19]  贈太尉、瀋國公
母親:完顏氏 瀋國夫人 [18] 

昭德皇后平輩

兄長:烏林答暉 都點檢、兼侍衞親軍副都指揮使 [20] 
丈夫:金世宗完顏雍

昭德皇后子輩

兒子:完顏允恭 即宣孝太子,後追封為顯宗 [25] 
完顏孰輦 早卒 追封魯王 後追封趙王 [22] 
完顏斜魯 早卒 追封越王 [21] 
女兒:魯國大長公主 [23] 
女婿:烏古論元忠 世宗朝任平章政事、尚書右丞相等,封任國公 [24] 
侄子:烏林答天錫 烏林答暉第三子 太尉 世襲納鄰河猛安並親管謀克 世宗朝任河南路統軍使等職 [26-28] 

昭德皇后人物評價

金史:後聰敏孝慈,容儀整肅,在父母家,宗族皆敬重之。既歸世宗,事舅姑孝謹,治家有敍,甚得婦道。 [29] 
金世宗:1.得社稷冢嗣,朕樂何極。此皇后貽爾以陰德也 [30]  2.此女之母皇后,婦道至矣。朕所以不立中宮者,念皇后之德今無其比故也 [31] 

昭德皇后個人成就

昭德皇后烏林答氏,即金世宗完顏雍皇后烏林答氏。生於女真貴族之家,世居黑龍江的海羅伊河畔(牡丹江流域)。烏林答氏是石土黑的女兒,世宗稱帝前的原配妻子。烏林答氏“聰敏孝慈,容儀整肅,在父母家,家族皆敬重之。”完顏雍13歲喪父。母親遠離皇宮,削髮為尼。烏林答氏不但給完顏雍帶來了生活和情愛的温暖,而且伴隨丈夫闖過了一道道政治上的難關。
參考資料
  • 1.    《金史·后妃下·世宗昭德皇后》:後不妒忌,為世宗擇後房,廣繼嗣,雖顯宗生後而此心不移。
  • 2.    〔2〕世宗自濟南改西京留守,過良鄉,使魯國公主葬後於宛平縣土魯原。
  • 3.    〔3〕十月乙巳,陰迷失道,二鼓始達營所。丙午,慶雲見。東京留守曹國公烏祿即位於遼陽,改元大定,大赦。
  • 4.    〔4〕二年四月己卯,賜名允迪。五月壬寅,立為皇太子,世守謂之曰:“在禮貴嫡,所以立卿。
  • 5.    《金史·后妃下·世宗昭德皇后》以後兄暉子天錫為太尉,石土黑後授世襲猛安。上謂天錫曰:“朕四五歲時與皇后定婚,乃祖太尉置朕於膝上曰:‘吾婿七人,此婿最幼,後來必大吾門。’今卜葬有期,疇昔之言驗矣。”
  • 6.    《金史·后妃下·顯宗孝懿皇后》既而皇孫生,是為章宗。時上幸金蓮川,次冰井,翌日,上臨幸撫視,宴甚歡。又賜御服佩刀等物,謂顯宗曰:“祖宗積慶,且皇后陰德至厚,而有今日,社稷之洪福也。”
  • 7.    《金史·禮志·別廟》大定二年,有司援唐典,昭德皇后合立別廟,擬於太廟內垣東北起建,從之。三年十月七日,太廟祫享,升祔睿宗皇帝並昭德皇后,神主同時製造題寫,奉詣殿庭,謁畢祔於祖姑欽仁皇后之左,享祀畢,奉主還本廟。十二月二十一日,臘享,禮官言:“唐禮,別廟薦享皆準太廟一室之儀,伏恐今廟享畢已過質明,請別差官攝祭。”制可。後以殿制小,又於太廟之東別建一位。十二年八月,廟成,正殿三間,東西各空半間,以兩間為室,從西一間西壁上安置祏室。廟置一便門,與太廟相通。仍以舊殿為冊寶殿,祏室奏毀。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奏告太廟,祭告別廟。二十三日,奉安,用前祫享過廟儀。有司言當用鹵簿,以廟相去不遠,參酌擬用清道二人,次圍扇二人,次職掌八人,次衙官二十六人為十三重,供奉官充。次腰輿,輿士一十六人,傘子二人,次圍扇十四為七重,方扇四,次排列職掌六人,燭籠十對,輦官並錦襖盤裹。仍令皇太子率百官行禮。……二十六年,敕別建昭德皇后影廟於太廟內。有司言:“宜建殿三間,南面一屋三門,垣周以甓,外垣置靈星門一,神廚及西房各三間。然禮無廟中別建影廟之例,今皇后廟西有隙地,廣三十四步,袤五十四步,可以興建。”制可。
  • 8.    《金史·禮志·奏告儀》大定十四年三月十七日,詔更御名,命左丞相良弼告天地,平章守道告太廟,左丞石琚告昭德皇后廟,禮部尚書張景仁告社稷,及遣官祭告五嶽。
  • 9.    《金史·列傳第二十五·僕散忠義》十一年,詔曰:“故左丞相忠義族人,及昭德皇后親族,人材可用者,左副點檢烏古論元忠體察以聞。”
  • 10.    《金史·后妃下·世宗昭德皇后》十一年,皇太子生日,世宗宴於東宮。酒酣,命豫國公主起舞。上流涕曰:“此女之母皇后,婦道至矣。朕所以不立中宮者,念皇后之德今無其比故也。”
  • 11.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十二年四月,立皇后別廟於太廟東北隅。是歲五月,車駕幸士魯原致奠。十九年,改卜於大房山。十一月甲寅,皇后梓宮至近郊,百官奉迎。乙卯,車駕如楊村致祭。丙辰,上登車送,哭之慟。戊午,奉安於磐寧宮。庚申,葬於坤厚陵,諸妃祔焉。
  • 12.    《金史·世紀補·顯宗》二十四年,世宗將幸上京,詔帝守國,作“守國之寶”以授之。…………世宗曰:“今巡幸或能留一二年,以汝守國。譬之農家種田,商人營利,但能不墜父業。即為克家子也。”帝對曰:“臣在東宮二十餘年,過失甚多,陛下以明德皇后之故未嘗見責。臣誠愚昧,不克負荷,乞備扈從。”
  • 13.    二十九年正月壬辰朔,上大漸,不能視朝。詔遣宋高麗、夏賀正旦使還。癸巳,上崩於福安殿,壽六十七。皇太孫即皇帝位。己亥,殯於大安殿。三月辛卯朔,上尊諡曰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廟號世宗。四月乙酉,葬興陵。
  • 14.    《金史·后妃下·世宗昭德皇后》二十九年,祔葬興陵。章宗時,有司奏太祖諡有“昭德”字,改諡明德皇后。
  • 15.    《金史·章宗本紀一》十一月,詔立為皇太孫,稱謝於慶和殿。世宗諭之曰:“爾年尚幼,以明德皇后嫡孫惟汝一人,試之以事,甚有可學之資。
  • 16.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世宗昭德皇后。烏林荅氏,其先居海羅伊河,世為烏林荅部長,率部族來歸,居上京,與本朝為婚姻家。曾祖勝管,康宗時累使高麗。父石土黑,騎射絕倫,從太祖伐遼,領行軍猛安。雖在行伍間,不嗜殺人。以功授世襲謀克,為東京留守。
  • 17.    張金吾:《金文最》卷50,第734頁。
  • 18.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大定二年,追冊為昭德皇后,立別廟。贈三代,曾祖勝管司空、徐國公,曾祖母完顏氏徐國夫人,祖術思黑司徒、代國公,祖母完顏氏,代國夫人,父石土黑太尉、瀋國公,母完顏氏瀋國夫人。
  • 19.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父石土黑,騎射絕倫,從太祖伐遼,領行軍猛安。雖在行伍間,不嗜殺人。以功授世襲謀克,為東京留守。
  • 20.    《金史·世戚傳·烏林答暉》烏林答暉,本名謀良虎,明德皇后兄也。………遷都點檢、兼侍衞親軍副都指揮使,卒。
  • 21.    《金史·卷八十五·列傳第二十三》世宗昭德皇后生顯宗、趙王孰輦、越王斜魯。元妃張氏生鄗王允中、越王允功。元妃李氏生鄭王允蹈、衞紹王允濟、潞王允德。昭儀梁氏生豫王允成。才人石抹氏生夔王允升。孰輦、斜魯皆早卒。
  • 22.    《金史·卷九十三·列傳第三十一》四年,詔追封故魯王孰輦為趙王
  • 23.    《大金故魯國大長公主墓誌銘》:公主,世宗皇元女,明德皇后之出也。………大定初,始封豫國(長)公主
  • 24.    《金史·世戚傳·烏古論元忠》元忠幼秀異,世宗在潛邸以長女妻之,後封魯國大長公主。…………世宗問左丞相紇石烈良弼孰可相者,良弼以元忠對,乃拜平章政事,封任國公,進尚書右丞相。策論進士之科設,元忠贊成之。世宗將幸會寧,元忠進諫不聽,出知真定府,尋復詔為右丞相。
  • 25.    《金史·卷十九·本紀第十九》顯宗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諱允恭,本諱胡土瓦,世宗第二子,母曰明德皇后烏林答氏。……七月壬午朔,賜諡宣孝太子。………二十六年,立子璟為皇太孫。二十九年,世宗崩。太孫即位,是為章宗。 五月甲午,追諡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廟號顯宗。丁酉,祔於太廟,陵曰裕陵。
  • 26.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以後兄暉子天錫為太尉,石土黑後授世襲猛安。
  • 27.    《金史·世戚傳·烏林答暉》詔以暉第三子天錫世襲納鄰河猛安親管謀克。
  • 28.    《重修汝州香山觀音禪院記》時大定二十有五年歲次…… 奉國上將軍、河南路統軍使、駙馬都尉、廣平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户、食實封壹伯户烏林答天錫 皇女唐國公主建
  • 29.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後聰敏孝慈,容儀整肅,在父母家,宗族皆敬重之。既歸世宗,事舅姑孝謹,治家有敍,甚得婦道。
  • 30.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八年七月,章宗生,世宗喜甚。謂顯宗曰:“得社稷冢嗣,朕樂何極。此皇后貽爾以陰德也。”
  • 31.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上流涕曰:“此女之母皇后,婦道至矣。朕所以不立中宮者,念皇后之德今無其比故也。”
  • 32.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後嘗有疾,世宗為視醫藥,數日不離去。後曰:“大王視妾過厚,其知者以為視疾,不知者必有專妒之嫌。”又曰:“婦道以正家為大,第恐德薄,無補內治,安能效嬪妾所為,惟欲己厚也。”
  • 33.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後念若身死濟南,海陵必殺世宗,惟奉詔,去濟南而死,世宗可以免。謂世宗曰:“我當自勉,不可累大王也。”召王府臣僕張僅言諭之曰:“汝,王之腹心人也。為我禱諸東嶽,我不負王,使皇天后土明鑑我心。”召家人謂之曰:“我自初年為婦以至今日,未嘗見王有違道之事。今宗室往往被疑者,皆奴僕不良,傲恨其主,以誣陷之耳。汝等皆先國王時舊人,當念舊恩,無或妄圖也。違此言者,我死後於冥中觀汝所為。”眾皆泣下。
  • 34.    《金史·后妃傳·世宗昭德皇后》後既離濟南,從行者知後必不肯見海陵,將自為之所,防護甚謹。行至良鄉,去中都七十里,從行者防之稍緩,後得間即自殺。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