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秋三賢

鎖定
春秋三賢皆為孔子門下高足,他們分別是閔子騫、顓孫子張、顏子柳。
三人都是蕭國(春秋地名,户所在今天蕭縣)人。其中閔子騫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他為人所稱道,主要是他的孝,作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稱讚説:“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
中文名
春秋三賢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公元前 503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46年
三    賢
閔子騫顓孫子張、顏子柳
所處時代
春秋蕭國(今天蕭縣)
出生年份
閔損:公元前536一一公元前487

春秋三賢閔子騫

閔子騫(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損,字子騫,中國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
他為人所稱道,主要是他的孝,作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稱讚説: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

春秋三賢名人秩事

閔子騫 閔子騫
閔子騫兄弟共二人,母親死後,他們的父親又娶了一個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兒子。閔子騫給他的父親駕馬,丟失了馬的轡頭,他的父親握着他的手,發覺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單薄。父親回去後,把後母生的兒子叫來,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對妻子説:“我娶你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兒子,現在你欺騙我,讓我的兒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騫上前説:“如果母親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個兒子受寒;如果母親離我們而去,四個兒子就都會受寒啊。”他的父親沉默了。

春秋三賢顓孫子張

顓孫子張 顓孫子張
顓孫子張,(公元前503—公元前446年)名師,孔子的學生十二大賢之一,父輩陳郡陽城人,生於周敬王十七年(公元前503年),魯定公七年戊戌正月十三日。幼聰慧,十歲時,值孔子周遊講學於陳,拜孔子為師。十三歲,隨孔子由陳去蔡國,後又隨孔子由蔡去楚、衞。二十歲時,隨孔子返回魯國。是年,與閔子騫、子貢等同學一起到蕭縣,遊歷了蕭縣東南的天門山(現存有聖人場、曬書枱等聖蹟)。
二十一歲時,子張跟着孔子敍寫《春秋》、編寫《禮記》,釐定樂章。公元前497年四月,已醜,孔子病逝,葬於魯城(今曲阜北泗水之上),子張及部分同學為其守孝三年。二十七歲時(魯哀公十八年),子張為孔子守孝結束,將回老家陳國。但因楚已滅陳,於是把家搬至蕭地掣牛返定居(現掣牛返有子張故廬),後移居蕭地東南一村落。二十八歲時,子張從蕭去魯求見魯哀公,勸説魯哀公以仁德治天下,哀公未採納子張主張,子張沒得到重用。後子張與子夏、子游等想去遊説各國,宣揚孔子的仁道,受曾子勸阻未果。49歲時,隱居在家,不願為官,只同公明儀研究孔子的儒學,著書立説。魯悼公六年(公元前446年)子張病故,葬於堀坊村西。子張死後,直至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及其弟子受到尊崇。漢昭帝時,子張十一世孫顓孫簡首封博士,後世世襲,北齊天寶二年,皇帝封子張為蕭伯(爵位)。
宋真宗時,封子張45世孫書紳土地5頃40畝,專用於子張後代子孫上學讀書所用,免納皇糧。以後,皇帝又封地190畝,專用於子張後代子孫祭祀先祖所用,免交皇糧,子孫享用。子張後代子孫居住的學田村,村中原有祠堂,祠堂有前後兩進院子,前院有門樓,掛金匾和皇帝御賜紗燈。雕樑畫棟。後院為祭祀大殿,立有孔子和顓孫子張塑像及顓孫氏歷代列祖列宗牌位,共三間。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後毀於日寇侵略者的戰火之中,現為顓孫子張76世孫顓孫慈恩及兒孫的住所。
子張作為春秋時代文化名人,古代思想家,一生追隨孔子,研習儒學,宣揚仁義道德,建立了孔子儒學思想體系。把“窮至聖人之道”作為最高思想境界。他提出的“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及“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及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的思想觀點對後世影響很大,在今天仍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