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易性癖者

鎖定
易性癖是指從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別,認為自己的性別與外生殖器的性別相反,而要求變換生理的性別特徵。故又稱變換性別癖或性別轉換症,是一種心理上的變態,屬於性別身份識別障礙。此種行為男女都可見,以男性較多,男女比例約為3:1。
中文名
易性癖者
別    名
變換性別癖或性別轉換症
患    者
男性較多,男女比例約為3:1
定    義
是指從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別,認為自己的性別與外生殖器的性別相反,而要求變換生理的性別特徵。

易性癖者產生原因

易性癖或與童年經歷有關,易性癖產生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傳統認為與其幼年時期的生活經歷有關。如有的父母生了個男孩,卻偏偏想要女孩,於是違背客觀事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打扮、教育孩子,使孩子的性別認知心理被扭曲而導致易性癖。“目前學術界推測易性癖和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有關,比如父母把男孩當女孩養等。”陳佐明説。但是,也有易性癖者幼年期受過父母正確的性別教育,女孩穿女性化的服飾且被父母教育表現文雅温柔的一面,男孩穿男性化的服飾也被父母教育表現勇敢大膽的一面,但是易性癖者本人拒絕接受父母的性別認知教育,堅決要求內外都表現出異性化喜好的特點,因此,傳統認為易性癖者與父母幼年性別教育不當的説法其實是不全面的。
易性癖者 易性癖者
因此,公眾將變性視為“不良癖好”、“性疾病”、“性變態”等,是對變性者的一種歧視和傷害 。

易性癖者易性癖的行為表現

對自己生理上的性別不滿意,不舒服,有改變性別的強烈願望,希望改換成另外一種性別,作為另一種性別生活在他(她)們之中。這種人往往作異性裝束,言談舉止如同異性一樣,還常到醫院請醫生做轉變性別的手術。男性於青春期前後在心理上認定自己是女性,並經常穿着女式服裝,蓄女式髮型,抹口紅,畫眉毛,逼尖嗓音説話,模仿女性的姿態,使用化學劑脱須,墊起胸部乳房,參加女性社會活動,喜愛烹調縫紉,性慾較低,僅有1/3的患者結婚,婚後又有半數離婚。他們糾纏醫生,固執地要求用手術改變乳腺與外生殖器的形狀,在醫生不能滿足要求時,常有自行切除外生殖器,或服用女性激素的。抑鬱自殺者也常見。女性患者同樣從外表打扮到內部感情、習慣愛好,均模仿男性,要求醫生作乳房和子宮切除,少數的甚至要求作安裝塑料陰莖的矯形手術。
在診斷易性癖時,需要與同性戀和異裝癖區別開來。同性戀患者在性夥伴的關係中,是從自己的生殖器上得到快樂,沒有切除外生殖器的要求。而易性癖患者與性夥伴的關係,一般是追求心理上的滿足或心身合一;易性癖雖然也像異裝癖一樣有穿異性服裝、異性打扮的偏好,但這完全是出於心理上的需要,覺得自己就是個女性,因此在穿着異性服裝時並不引起性興奮。而異裝癖患者則在穿着異性服裝時,伴有性興奮,得到性滿足的特點。
易性癖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根據具體情況,也可做變形手術。
支持性心理治療 心理醫生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引導患者將內心的痛苦傾吐出來,並給予患者理解、關心和支持。因為易性癖是一種性別身份識別障礙,醫生要用自己的知識來幫助患者認知自己的真正“身份”,幫助患者渡過心理上的危機。

易性癖者支持性心理治療

認知領悟療法 (1)讓患者確認自身問題,接受現實。

易性癖者認知領悟療法

(2)宣泄、調整情緒。
(3)改變認知,接納自我,消除自卑感。
疏導療法 幫助患者分析易性癖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患者對性別的認識,接受現實,使患者從痛苦中解放出來。交給患者一些治療方法,樹立起矯正易性癖行為的勇氣和信心。

易性癖者疏導療法

變性手術 如今國內外雖然做了一些變性手術,但各國似乎都不提倡。專家認為社會過分渲染,無異於向患者暗示從變性手術找出路,這會對患者的症狀起固化作用,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再説,受術者的社會性別能否真正適應,還有待進一步追蹤觀察。良策是及早預防。要告戒為人父母者,千萬別把對孩子作異性打扮當兒戲。當發現孩子有易性癖傾向時,須及時找心理醫生做心理治療。實踐證明,引導、促進這種人與異性結婚,有利於變態心理的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