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易堂九子研究

鎖定
《易堂九子研究》是201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將偉。
中文名
易堂九子研究
作    者
馬將偉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8月1日 [1] 
頁    數
527 頁
定    價
128.00
開    本
16 開
ISBN
7509748860
外文名
A Study on the Group of Nine Writers in Yi-Tang
語    種
簡體中文

易堂九子研究圖書目錄

緒論1
第一章 易堂文人羣體之形成10
第一節 易堂文人羣體形成的時代境況10
一 戰事之慘烈11
二 政令之酷急14
三 易堂“結社”與“性命共保”17
第二節 易堂文人羣體形成的文化因素20
一 明代文人結社與講學風氣的影響20
二 明代文人雅集、詩酒風流等重文藝之風的浸潤26
三 前代遺民生活方式的榜樣作用31
第三節 易堂文人羣體的性質35
一 易堂文人羣體的組織形態36
二 魏禧的領袖作用40
三 易堂諸子的結社意識44
四 易堂文人羣體的性質46
第二章 “以生為寄,以死為歸”:易堂九子生存狀態之考察52
第一節 “出”“處”之間:魏際瑞之遊幕及其悖論性生存53
一 魏際瑞遊幕考略54
二 遊幕之由59
三 遊幕之為66
四 遺民情結與慕隱心態71
第二節 遁世與用世的糾葛:曾燦逃禪考論
——兼論林時益晚年之好禪77
一 曾燦逃禪考略78
二 “封侯之志”的幻滅與逃禪之由85
三 “藏其用者”:逃禪意義之生成93
四 “用禪悦以為達”:林時益晚年之好禪99
第三節 躬耕自養與桃源世界的追尋104
一 “躬耕”之作為一種生存方式104
二 桃源世界的追尋及其悖論108
第四節 遊歷:以遺民的方式122
一 生死之議:“生”之焦慮與“遊”之選擇122
二 生命之徵:“遊”的思想意義134
第三章 “以朋友為性命”:易堂師友錄155
第一節 江右地區遺民師友157
第二節 嶺南、皖中、閩中地區遺民師友177
一 嶺南177
二 皖中186
三 閩中196
第三節 吳、越地區遺民師友200
一 吳中200
二 越中213
第四節 非遺民師友221
一 貳臣221
二 清初仕宦文人233
第四章 易堂學術與易堂文風255
第一節 “易堂真氣,天下罕二”:易堂之學論述256
一 對明季學風之批判258
二 以“實”“真”而救“虛”“偽”262
三 師道與史教傳統之重建273
第二節 廢存之間:關於八股文的論爭——以魏禧《制科策》為中心284
一 “廢八股而勒之以論策”:魏禧的策略286
二 “經義負人”還是“人負經義”:邱維屏的論爭291
三 八股文與古文297
第三節 從“文以載道”到“文以經世”305
一 關於“立言”的思考305
二 從“文以載道”到“文以經世”312
三 “積理”“煉識”論:文以經世的實踐324
四 養氣論334
五 對明代“秦漢派”及“唐宋派”的整合——兼及清初文章之取徑問題341
六 關於“法”的言説353
第四節 易堂古文創作述論361
一 雄拔剛健、閎肆奇偉:魏禧論策文與易堂文章的美學風格
——兼論四庫館臣“策士之文”之評價362
二 表揚忠烈、以文存史觀念下的傳志文379
第五章 易堂詩學與詩風392
第一節 易堂情本詩學及其理論建構393
一 情本論393
二 品格論399
三 感興論405
四 聲韻論416
第二節 杜詩典範與易堂詩風——以“出郭九行”為中心422
一 “出郭九行”與“詩史”精神422
二 “出郭九行”的藝術特點430
三 杜詩典範與易堂詩風436
第三節 易堂詩歌創作述論446
一 故君故國之思447
二 詠史寄寓之懷453
三 山水田園之詠462
四 遊歷羈旅之情469
結 語 易堂九子在清初文壇的地位及影響475
第一節 易堂九子在清初文壇的地位475
第二節 易堂後學481
附 錄 易堂九子著述考錄487
參考文獻512
後記524

易堂九子研究內容簡介

馬將偉博士的《易堂九子研究》一書比較全面地研究了清初隱居於江西寧都的一個遺民文士羣體即易堂九子。通過易堂文人的個案創作,考察其與明末清初文風的關係。
此書一開始就展示了在刀光劍影中的清初環境,然後指出,易堂諸子等清初遺民處於時代“夾縫”之中。他們心繫皇明,然皇明已亡;身處大清,又視滿人為寇仇。作者指出:易堂文人羣的形成及其行為方式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而具有了豐富的文化意藴,從他們的心靈世界可以折射出明清易代之時士人的真實處境及生存心態。他們以一種痛苦而又倔強的姿態審視着生命的意義,同時以堅韌的毅力追尋着自己的“理想”。
《易堂九子研究》作者馬將偉力圖從基本文獻人手,原原本本,把隱居於翠微峯的易堂九子獨特的地域自然與人文環境、文化傳統、師友、詩學與文化主張,以及他們與歷代的遺民、與明代其他地區的遺民羣體的異同……儘可能地展示出來,以還原這一段獨特的歷史。雖然歷史是不可能還原的,我們也無法回到歷史現場,但我們仍可以憑藉文獻與自己的體驗去想象歷史,儘可能地接近歷史。

易堂九子研究作者簡介

馬將偉(1976—),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文學博士,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廣州大學俗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學批評;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後基金面上資助項目一項,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12CZW012)、廣州市社科基金規劃項目一項(11041),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