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易和書院

鎖定
易和書院由“國學培訓”首創者、象思維專家顧問委員會常委馬仙蕊女士創辦於2005年,是中國首家提倡並實踐傳統文化的國學培訓專業機構,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家面向社會人士提供傳統文化培訓的專業組織。
中文名
易和書院
創辦時間
2005年
創辦人
馬仙蕊
思想內涵
易為國學之源,和為民族之魂。

易和書院基本介紹

易和書院將自身定位為“您身邊的國學培訓機構”,旨在讓每位中國人都從國學中獲益。 [1] 

易和書院思想內涵

“易為國學之源,和為民族之魂。”
“易”代表中華民族的第一經典《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從《易經》提煉出來的“象思維”是國學的精華和靈魂,是中華文化的生成元。
“和”代表平衡世界,內心和諧。儒家的陽性思維與道家的陰性思維交互構成中華思維的脈絡(一陰一陽之謂道),無論易醫儒道禪哪家,皆以“和”作為最高價值本體,在具備了中國傳統文化修養的同時,可通過自身努力打破中西的思維界限而求得會通。
“和諧”的修煉不僅對傳統文化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具有會通古今與會通中西的廣闊前景

易和書院理念宗旨

易和書院是精神的家園,心靈的故鄉,是快樂人生的智慧加油站。“易和書院”的每個字都有明確的定位。“易”代表“易道之思”,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是國學經典的思維模式;“和”代表“和諧世界,從心開始”,是易醫儒道禪各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書”代表以經典為載體,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閲無數人;“院”代表要匯聚同修,打造一個悟真的道場。所以“易和書院”的名稱清楚地表明瞭其工作內容——以修煉的形式傳播國學精粹,以及其工作目的——修心開智。

易和書院易和國學觀

(一)易為國學之源,和為民族之魂,體認傳統文化當自《易經》開始。“和”為國學諸家共同的宗旨,建立內在的“和諧世界”是我們國學修煉的目標。
(二)易和書院獨創性地提出國學智慧的核心內涵是“心文化”,並以象思維這一獨特的視角作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本原方法,貫穿易、醫、儒、道、禪諸家,體認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修心價值。
易和書院 易和書院
(三)如果把中國傳統文化比作一棵樹,那麼生生不息的天人合一之道就是這棵樹的樹根,象思維就是這棵大樹的樹幹;在這棵大樹上有五個主要的枝杈,它們是易經、中醫、儒家、道家和禪宗,而“易經洗心、中醫養心、儒家正心、道家靜心和禪宗明心”是這棵樹上的果實。 [2] 

易和書院繼承與創新

書院”之名始於唐代,書院制度成於宋代。書院是古代士人圍繞研習、講經、著書等活動在民間散播文化與思想的載體,是沉留在文人士子血脈中抹之不去的情懷。
書院名下的實際形態以導師和學生的長期聚會方式為主。真正的書院精神,外顯為于山林名勝之地授書講經,內現為師生同遊山水,質疑問難,提倡兼容幷蓄、學煉結合的內省學風。
易和書院秉承傳統文化“天人和諧”的自然觀,“半日讀書,半日靜坐”的教育觀,弘揚書院精神,再現書院生機。
在現代,各民族通過競爭以求生存和發展,因此文化原創性如何,具有決定意義。中西文化不同,源於不同思維方式。易和書院立足於自主文化創新,易、醫、儒、道、禪之文化經典,雖然其中不乏義理,但其思維軸心,從來沒有離開象思維。易和書院是搭建培養民族原創動力與推進悟性培育的平台,以期在中西文化交匯大潮流中以一顆永遠的中國心對於僵化事物和觀念不斷超越,達到與動態整體之天道相通境界。
“易和書院”旨在令“象思維”這個創生中國思想文化之源,重現其本然光輝。對於中國學子而言,只有重獲這一思維視野,才能真正走進中國思想文化之原典,並在與西方思想文化會通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

易和書院國學培訓

易和書院秉承中國古聖先賢性命雙修、知行合一的研修方式,通過迴歸身心靈的直覺內觀,激發培訓者的國學感受,開發生命潛能。與此同時,易和書院將西方管理學領域的內容引入國學培訓流程,應用“東方國學智慧與西方管理思想的陰陽合璧”大大提升國學培訓績效。
易和書院強調國學的研修次第,由此開發出三個維度的國學培訓課程,奠定了以“象思維”為基礎的國學學修路線。
易和書院 易和書院
一階修心開智系列培訓:主講國學修心·五步到心課程,包含易經洗心、中醫養心、儒家正心、道家靜心、禪宗明心,讓學員在最短的時間,用最少的投入,聆聽到最完整的國學體系,領悟到當下問題最實用的解決方法。
二階國學應用系列培訓:包括國學修心二階課程(易、醫、儒、道、禪特訓營)、五行識人工作坊、五行能量修復訓練營、國學管理等課程,深入研習國學經典,傳授排除身心負擔、修復自身能量的方法,啓迪識人用人智慧,研討用國學思維管理企事業單位。
三階國學禪修系列培訓:明心禪修煉營,引導學員在實修實證中切實體悟古聖先賢智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