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道學派

鎖定
明道學派是北宋程顥所創立的理學學派。
中文名
明道學派
創立年代
北宋
創始人
宋程顥
主    張
天理

明道學派簡介

明道學派是北宋程顥所創立的理學學派。程顥,洛陽人,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因稱所創學派為“明道學派”。程顥十五歲時,聽説周敦頤論道,遂與其弟程頤登門求教,慨然有求道之志。最初氾濫於百家,出入於佛老,後返求於六經。與其表叔張載和住在洛陽的邵雍往來甚密。在他們的影響下,程顥刻苦鑽研,認真體會,將各家思想融會貫通,終於建立了自己的理學體系。長期在洛陽講學,宣傳自己的主張,因形成“明道學派”。
程顥弟子眾多,著名者有:劉絢、李籲、謝良佐、楊時,遊酢、呂大忠、呂大鈞、呂大臨、侯仲良、劉立之、朱光庭、田述古、邵伯温、邢恕、靳裁之、胡安國、李俊民等。 [1] 

明道學派學術主張

明道學派宣稱“吾學雖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二程外書》卷十二),把周敦頤的“無極”、“太極”和邵雍的“先天”發展為“天理”,作為最高範疇,認為“理”或“天理”永恆存在,是先於自然和社會而存在的最高原則。認為“一陰一陽謂之道(理)”萬事萬物皆出於理,有理則有氣,再由陰陽二氣交感而生萬事萬物,“獨陰不生,獨陽不長。偏則為禽獸、為夷狄,中則為人”。
明道學派以為“天理”在倫理上則體現為封建的“三綱五常”,主張為學以“識仁”為主,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又提倡“立靜立極”之“定性説”。認為性無內外,強調人心與外不可分,使“物”、“我”渾然一體。提出“天者理也”和“見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宣揚心即性,理即命,故“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本為一事。 [1] 

明道學派主要著作

明道學派主要著作有程顥《識仁篇》、《定性書》等。 [1] 

明道學派學派影響

明道學派與程頤“伊川學派”奠定了宋代理學基礎,為南宋朱熹所繼承和發展,形成系統程朱理學。其中,此派部分學説又為南宋陸九淵所吸收,形成理學中的“心學學派”。明道學派認為“良知良能無不喪失”,知識、真理的來源,只是內在於人的心中。在認識天理的方法和步驟上,強調內心靜養,“當處便認取,更不可外求。”(《遺書》卷二上)這種學説,後來被陸九淵和王守仁所繼承發展,成為“心學”之先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