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翠閣

鎖定
明翠閣禪寺,位於南平市城區北面涼傘鋪鳳冠巖的懸崖峭壁上,宋朝已建有小廟祀奉觀音菩薩,明代為觀音閣,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擴建時因此處風景秀麗,溪明山翠,故改名為明翠閣。乾隆二年(1737)和二十七年(1762)、嘉慶年間幾次重修。1894年僧真覺重修,清末民國住持儷珠、心化、心圓、自空等先後募緣維修,尤以自空擴建之功為最。 [1] 
中文名
明翠閣
佔    地
六百畝
全    長
301.6米
位    置
南平市中心水東橋獅子山鳳巖

目錄

明翠閣歷史沿革

明翠閣原貌 明翠閣原貌
清同治十年(1871),愛爾蘭攝影家約翰·湯姆森,為探尋“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閩北茶葉出口歐洲的主產區南平,他僱木船專程從福州到南平,並拍攝了一張重建不久的明翠閣和五帝樓,這張珍貴的老照片,再現了清代明翠閣的壯麗奇景。
1903年自空赴南洋,曾到馬來西亞、泰國、緬甸、柬埔寨等佛教國家募緣。1906年回國,任明翠閣住持。此時,明翠閣破爛不堪,自空便請南平縣商會會長章鶴徵設計,建造接龍橋兩端的螺旋亭,一座有旋梯三十二級,一座旋梯五十一級。
明翠閣 明翠閣
1906年自空回國,任明翠閣住持。此時,明翠閣破爛不堪,自空便請南平縣商會會長章鶴徵設計,建造接龍橋兩端的螺旋亭,一座有旋梯三十二級,一座旋梯五十一級。
1937年江蘇鎮江縣人陳文才,來到南平,暫居於明翠閣。後拜自空方丈為師,削髮受戒,皈依佛門。自空賜陳文才法號為“心圓”。
明翠閣 明翠閣
1941年在抗日戰爭期間,福州淪陷,福建省政府搬遷到南平專署管轄的永安縣。彼時,南平是抗日戰爭後方,閩江水運是日軍炸不壞的交通。時任省府主席的陳儀將明翠閣三寶殿改造成陳儀公館,山後還挖了一個防空洞,以躲避日本飛機的轟炸。陳儀夫人是日本人,她為明翠閣拍了一張照片,展示陳公館的全貌。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紅衞兵“破四舊”將明翠閣藏經樓裏的佛經、古籍全部焚燒,閣內的珍貴文物搗毀,明翠閣國寶——明代觀音銅像送給福建省文物總店。
1970年在“砸爛明翠閣,修復戰備路”的口號下,具有三百年曆史的“閩北第一閣”毀於一旦,拆了禪寺還挖了山體。心圓和尚也於當年含淚去世,享年九十一歲。
項南登上重新修建的明翠閣 項南登上重新修建的明翠閣
1984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延平山城,荒蕪十多年的獅山再現春意。南平市將召開政協第六屆二次會議,劉光舟、陳必珍,葉友璜、王旭明,陳著生五位政協常委寫議案,建議重建明翠閣。1984年6月28日,市長夏玉瑚,副市長宮維祺等主持召開政府辦公會議。會議紀要説,關於重建明翠閣的問題,會議同意。
1984年6月29日,南平市規劃管理處批覆重建明翠閣籌備會,同意在市區東郊獅山重建明翠閣。1984年7月1日,明翠閣舊址舉行動工典禮。現場呈現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的生動局面。1985年5月4日,新華社向國內外播放南平明翠閣動工興建的新聞。
1985年秋時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項南來南平指導工作,他青年時代曾在明翠閣閲讀《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聽説明翠閣正在建設中,他懷念心切,登上明翠閣參觀正在雕刻的木件。重建明翠閣以最省的資金、最快的速度、最優的工程,經過三年的緊張施工,於1987年基本落成,工程總決算二十四萬零七百五十四元七角七分,不包括羣眾捐獻的木材等建築材料。
1987年重建竣工的明翠閣圓通寶殿,1987年7月9日,明翠閣籌委會將落成的明翠閣移交給南平市佛教協會會長僧崇道。 [2] 

明翠閣特色

明翠閣 明翠閣
明翠閣觀音殿,是閩北罕見的一座大型的木雕藝術品。觀音殿建築材料為特別定製,天花板厚度2.5公分,瓦片是在閩清定製的加厚青瓦。建築專家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高樓大廈,它的壽命只有七十年,但是,明翠閣觀音殿在幾百年後,仍然會鶴立雞羣,屹立在鳳冠巖上。
明翠閣的建築特色,概括為三個字:精、奇、險。精,精雕細刻。觀音殿大部分構件均是深度雕刻,人物、花鳥栩栩如生,殿內藻井直徑六米,由一千三百多個拱鬥重疊拼裝而成。曲欄明朗典雅,翹角飛舉,十八個吊籃十分精美。整座大殿木頭構造都是榫頭串連,不用一根鐵釘。而且杉木來自南平與建甌交界處海拔千米的五穀巖原始森林,堪稱閩北之最,省內少有。奇,明翠閣樓奇、景奇。旋梯盤空行,閣中有地洞。走出地洞,可觀賞劍溪山城美麗風光,九峯羅列窗前,二水平分靜流,令人流連忘返。險,明翠閣依山而建,落差數十米,半是石崖,半是懸樓,主殿如頂託天空,像是蓬萊仙境,閣廊俯瞰四方,青山環抱,綠水環流,山城風光盡收眼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