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恥教戰

鎖定
明恥教戰,漢語成語,拼音míng chǐ jiào zhàn,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因而能夠奮勇向前,殺敵取勝。 [1] 
中文名
明恥教戰
出    處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拼    音
míng chǐ jiào zhàn
注    音
ㄇㄧㄥˊ ㄔㄧˇ ㄐㄧㄠˋ ㄓㄢˋ
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意為使士兵懂得什麼是恥辱,並以此教導他們去作戰。周襄王十五年(前638),奉行“蠢豬似的仁義道德”(毛澤東語)的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戰敗受傷,宋司馬子魚針對他的行為,闡述了包括“明恥教戰”在內的一系列重要軍事原則。“明恥”,是士兵應該樹立榮辱之心,具有為國家、民族的生存和榮耀而英勇獻身的精神。“明恥教戰”後來逐漸演化為古代兵家將帥治軍的重要傳統。《國語・越語》載勾踐曰:“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韋昭注云:“少恥為進不念功,臨難苟免。”即是説作戰不以立功為榮,在戰場上遇到禍難便逃避,這樣的士兵是不能作戰的。《吳子》也強調,治軍首先要“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圖國第一》)。其他如《孫臏兵法》《黃石公三略》等書也都以道、德、仁、義、禮作為激勵士卒的根本信條。岳飛、戚繼光等名將也把用道德觀、生死榮辱觀教育部隊,培養將士的“殺身以成仁”(《論語・衞靈公》)、“捨生而取義”(《孟子・告子上》)的忘我精神,作為建設一支“威武節制之師”的首要任務。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2] 
參考資料
  • 1.    明恥教戰  .漢辭網[引用日期2014-11-12]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