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十三陵博物館

鎖定
明十三陵博物館(Ming Tombs Museum)明朝遷都北京後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後共計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的總稱,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南麓,距離北京市中心約5千米,陵區面積約120餘平方千米,館藏文物有金絲翼善冠,鳳冠,袞服,百子衣等 [1-2] 
明十三陵陵區葬有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一位皇貴妃以及數十位殉葬的皇妃,長期對外開放長陵定陵昭陵 [3]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佈明十三陵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 [4]  ;1961年,明十三陵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 
中文名
明十三陵博物館
外文名
Ming Tombs Museum
類    別
歷史博物館
開放時間
4月-10月:8:00-17:30;11月-3月:8:30-17:00
地    點
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昌赤路
館藏精品
金絲翼善冠,鳳冠,袞服,百子衣等
面    積
約120餘平方千米
博物館級別
中國國家二級博物館
景區級別
中國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十三陵博物館歷史沿革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永樂七年(1409年),長陵開工建造。
明洪熙元年(1425年),獻陵開工建造。同年8月,玄營落成,埋葬明仁宗,地面建築陸續營建。
明宣德十年(1435年),景陵開工建造。同年6月21日,葬宣宗 [6] 
明正統七年(1442年),獻陵建造明樓。
明正統八年(1443年),獻陵建築全部完工 [7] 
明天順七年(1463年),景陵施工完畢。
明天順八年(1464年),裕陵開工建造。同年6月20日,裕陵工程全部告竣 [8]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茂陵開工建造。
明弘治元年(1488年),茂陵竣工,歷時七個多月時間。佔地約2.56萬平方米 [9]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泰陵開工建造。歷時四月,玄宮落成,同年10月19日,孝宗葬入陵內。
明正德元年(1506年),泰陵地面建築全部告成 [10]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康陵開工建造。同年9月22日,葬武宗於陵內。
明嘉靖元年(1522年),康陵建成,制度一如明泰陵。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葬皇后夏氏於康陵內 [11]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永陵開工建造 [12]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長陵神道建造完成 [13] 
明隆慶六年(1572年),神宗下詔在大峪山修建昭陵。
明隆慶七年(1573年),昭陵修建工程全部結束。
明萬曆二年(1574年),昭陵建築出現了地基沉陷的問題。
明萬曆三年(1575年),神宗委派工部左侍郎陳一鬆等提督再修昭陵。同年7月,陵工告竣 [14] 
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定陵開工建造。
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定陵歷時6年建造完成,耗銀八百萬兩。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定陵正式啓用 [15] 
明天啓元年(1621年),慶陵開工建造。同年7月29日,地下玄宮合龍門,歷時四個月,耗銀150萬兩。
明天啓六年(1626年),慶陵地面建築完工,共用時六年,佔地約2.76萬平方米 [16] 
明崇禎元年(1628年),德陵開工建造。
明崇禎五年(1632年),德陵竣工。
明崇禎八年(1635年),農民起義軍攻佔鳳陽,將朱元璋父母的皇陵樓殿和30萬株松樹全部燒燬。
明崇禎九年(1636年),清兵焚燬德陵。同年,清兵北撤,崇禎帝下令對德陵重新修葺 [17]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出於對皇帝的仇恨,將明樓付之一炬。
十三陵 十三陵
清順治元年(1644年),思陵開工建造。
清順治二年(1645年),思陵改葬等工程完成。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思陵前增建碑亭一座 [18]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昭陵陵恩殿和兩廡配殿遭雷擊起火,陵恩殿被徹底燒燬。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政府為緩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明十三陵。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明十三陵修葺完成 [14] 
民國六年(1917年),裕陵祾恩門被焚。
民國九年(1920年),乾隆時改建的德陵祾恩門被當地村民燒燬,祾恩殿在之後的戰亂中被拆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國民黨軍隊為修炮樓,大規模地拆毀陵園地面建築。
1956年,定陵開始發掘。
1956年,定陵地下宮殿被打開,出土明神宗萬曆皇帝、皇后的隨葬物品3000餘件。
1985年6月,昭陵開始籌備復原修繕工程。
1987年4月,昭陵復原修繕工程正式動工。
1990年8月,昭陵復原修繕工程完成了除宰牲亭、神廚、神庫以外的全部工程。同年9月1日,做為旅遊景點正式對外開放。
1992年,昭陵復原修繕工程宰牲亭、神廚、神庫竣工 [14] 
2002年,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對德陵殘壞的建築進行修繕,祾恩門則按清代的遺蹟進行了復原。
2003年,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對陵園的殘壞建築進行修繕,祾恩門也依據乾隆改建後的遺蹟進行了復建。
2006年,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對泰陵進行修繕。
2012年,新建的文物庫地上建築部分作為展室對外開放,展出的都是定陵出土文物,包括萬曆皇帝的“金冠”,皇后的“鳳冠”等。
2015年3月27日,明十三陵文物搬家正式啓動。
2015年11月10日,明十三陵文物搬家完成,歷時近8個月,共搬運藏品5000餘件 [19] 

明十三陵博物館建築格局

明十三陵博物館綜述

明十三陵博物館是明朝(1368-1644年)皇帝的陵寢建築羣,由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後共計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構成,故名“明十三陵”,陵區面積約120餘平方千米 [2]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長陵

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峯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
長陵的陵宮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佈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第一進院落,前設陵門一座。其製為單檐歇山頂的宮門式建築,面闊顯五間,檐下額枋、飛子、檐椽及單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構件;其下闢有三個紅券門。陵門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隨牆式角門(已拆除並封塞)。院內,明朝時建有神廚(居左)、神庫(居右)各五間,神廚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廚、神庫均毀於清代中期,碑亭則保存至今 [20] 
神路
十三陵神道,即長陵神道,是長陵陵寢建築的前導部分。總長約7.3千米。明朝時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橋、大紅門、神功聖德碑亭、石像生、欞星門、南五空橋、七空橋、北五空橋等系列神道墓儀設施及橋涵建築 [13]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定陵

定陵 定陵
定陵,是明十三陵朱翊鈞和兩皇后的合葬墓,是中國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第一座帝陵 [2] 
定陵地面建築的總佈局,呈前方後圓形,含有中國古代哲學觀念“天圓地方”的象徵意義。定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它的地面建築共佔18萬平方米,前有寬闊院落三進,後有高大寶城一座。陵正門前方是三卒漢白玉石橋。過了橋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圍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監等建築物300多間。再往後就是陵園最外面的圍牆-外羅城(圍牆外的圍牆) [15]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昭陵

明昭陵位於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昭陵,是按照明朝舊址全面復原的陵園 [2]  。昭陵的陵寢制度在十三陵中屬中等規模。其神道的設置,從長陵神道七空橋北向西分出,長約2千米。途中建有五空、單空石橋各一座。近陵處建碑亭一座,亭後建並列單空石橋三座。陵宮建築,朝向為南偏東38度,佔地約3.46萬平方米。其總體佈局亦呈前方後圓之形,寶城前設兩進院落,方城下甬道作直通前後的方式,以及稜恩殿、配殿為五間,稜恩門為三間的規制均如泰、康諸陵制度 [14]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永陵

永陵 永陵
明永陵位於陽翠嶺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永陵寶城直徑為81丈,祾恩殿為重檐七間,左右配殿各九間,其規制僅次於長陵(長陵寶城直徑101丈8尺,祾恩殿重檐九間),超過了永陵之前所建的獻、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這些陵的寶城直徑都明顯小於永陵,祾恩殿、左右配殿都是五間)。永陵祾恩門面闊五間與長陵相等,同樣在規模上大於前述六陵制度,因為前述六陵的祾恩門均為三間。其後僅定陵仿永陵建造,大體與之同制,但左右配殿各為七間,也還是略小於永陵。而慶、德、思三陵的建築規模都小於永陵。所以,永陵在十三陵中是僅次於長陵的第二大陵 [12]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獻陵

明獻陵,位於天壽山西峯之下,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陵寢。
明獻陵神道從長陵神道北五空橋北分出,長約1千米。途中建有單空石橋一座。路面為中鋪城磚,兩側墁碎石為散水,十分儉樸,並且沒有單獨設置石像生、碑亭(現存碑亭為嘉靖年間增建)等建築。陵宮建築與長陵比較,同樣非常儉樸。其朝向為南偏西20°,佔地僅4.2萬平方米左右。其陵殿、兩廡配殿、神廚均各為5間,而且都是單檐建築;門樓(祾恩門)則僅為3間;方城、明樓不僅不像長陵那樣高大,而且城下券門改為更簡單的直通前後的形式。照壁則因之不設於券洞內而設於方城之後,墓冢之前。上登明樓的礓石察路則改為設於寶城之內的方城左右兩側 [7]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慶陵

明慶陵,位於北京昌平天壽山陵內黃山寺二嶺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
其陵園建築由神道、陵宮及陵宮外附屬建築三部分組成。神道上建單空石橋一座。近陵處建神功聖德碑亭一座,亭內豎碑,螭首龜跌,無字。陵宮建築總體佈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前面有兩進方院,彼此不相連接,在兩進院落之間有神道相連,並於第一進院落後建單空石橋三座。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為陵門,內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第二進院落,前設三座門,內建兩柱牌樓門及石供案,案上擺放石質香爐一,燭台、花瓶各二。方院之後為圓形寶城,在寶城入口處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明樓,樓內豎碑,上刻“大明”“光宗貞皇帝之陵”。明樓後為寶頂。陵宮外還有一些附屬建築,如宰牲亭、神廚、神庫、祠祭署、神宮監、朝房、果園、榛廠、神馬房等 [16]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茂陵

茂陵 茂陵
明茂陵位於天壽山麓聚寶山下,是明代第八位皇帝憲宗朱見深和皇后孝貞王氏、孝穆紀氏、孝惠邵氏的合葬陵墓。
茂陵陵寢制度基本仿裕陵建造,陵宮建築平面呈前方後圓形狀。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為陵門,院內建祾恩殿、左右配殿及神帛爐。第二進院落以三座琉璃花門為前門,內建欞星門及石供案等。方院之後為圓形寶城、明樓及墓冢。其中,寶城內琉璃照壁後面設有左右兩個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寶山,與其他各陵不同 [9]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康陵

康陵 康陵
明康陵,位於金嶺(又名蓮花山或八寶蓮花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寢。
康陵的附屬建築中,神馬房的遺址保存較好也是一大特點。該遺址位於陵園的左前方,雖牆體已殘,但院落佈局清晰。其總寬為68米,縱深85.8米。由前後兩進院落組成。前院於前面正中位置設門,院內左右各有隔牆,形成左右馬廐。後院系一庭院,院內有正房及左配房遺址,當繫馬夫居住的歇房及草料儲存房間。院牆全部用河光石壘砌 [11]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景陵

明景陵,位於天壽山東峯(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
景陵神道從長陵神道北五空橋南向東分出,長約1.5千米,途中建單空石橋一座。陵宮朝向為南偏西55°,佔地約2.5萬平方米。寶城因地勢修成前方後圓的修長形狀。前面的二進方院和後面的寶城連成一體。中軸線上依次修建祾恩門、祾恩殿、三座門、欞星門、石供案、方城、明樓等建築 [6]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泰陵

泰陵 泰陵
明泰陵,位於筆架山東南麓,這裏又稱“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
整個陵寢建築按《明武宗實錄》記載包括:“金井寶山城、明樓、琉璃照壁各一所,聖號石碑一通,羅城周圍為丈一百四十有二,一字門三座,香殿一座為室五,左右廂、紙爐各兩座,宮門一座為室三,神廚、奉祀房、火房各一所,橋五座,神宮監、神馬房、果園各一所” [10]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德陵

德陵 德陵
明德陵,位於潭峪嶺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
德陵總體佈局仿照昭陵,但寶城內的琉璃照壁和牌樓門前的三座門卻都仿照慶陵建造。照壁的壁身和門樓的門垛,不僅有華麗的琉璃岔腳,中間還有雕飾精美的琉璃盒子。盒子的圖案取材寶相花、牡丹花、月季花、菊花等花卉品種,花黃葉綠,襯以硃紅色的牆面,光彩照人,十分醒目。祾恩殿月台前的御路石雕也和慶陵一樣,作龍鳳戲珠圖案 [17]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裕陵

明裕陵,位於天壽山西峯石門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鎮和皇后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寢。
《明憲宗實錄》記載當時裕陵的規制為:“金井寶山城池一座,照壁一座,明樓、花門樓各一座,俱三間,香殿一座五間,雲龍五彩貼金硃紅油石碑一,祭台一,燒紙爐二,神廚正房五,左右廂房六,宰牲亭一,牆門一,奉祀房三,門房三,神路五百三十八丈七尺,神宮監前堂五間、穿堂三間、後堂五間、左右廂房四座二十間、周圍歇房並廚房八十六、門樓一、門房一、大小牆門二十五、小房八、井一,神馬房馬房二十、歇房九、馬樁三十二、大小牆門六,白石橋三、磚石橋二、周圍包砌河岸溝渠三百八十八丈二尺、栽培松樹二千六百八十四株” [8] 

明十三陵博物館明思陵

明思陵,位於陵區西南隅的鹿馬山(又名錦屏山或錦壁山)南麓,是明朝最後一帝崇禎帝朱由檢及皇后周氏、皇貴妃田氏的合葬陵墓。
清代學者談遷曾赴思陵拜謁,他在《北遊錄》一書中記述了當時思陵的建築規制:“周垣之南垣博六十步。中門丈有二尺,左右各户而鑰其右。垣以內左右廡三楹,崇不三丈。几案供奉明懷宗端皇帝神位(此處當指享殿內)。循壁而北,又垣。其門、左右廡如前。中為碑亭,雲‘懷宗端皇帝陵',篆首‘大明'。進此垣,除地五丈則石坎,淺五寸、方數尺,焚帛處。坎北爐瓶五事,並琢以石。稍進五尺,橫石几,盤果五之,俱石也。蜕龍之藏,湧土曰三四尺,茅塞榛荒,酸棗數本。” [18] 

明十三陵博物館館藏文物

藏品介紹
藏品圖片
金絲翼善冠
金冠又稱金絲翼善冠,由三部分組成,前屋、後山和兩角。前屋指的是帽殼部分,工匠是用“編燈籠空兒”的方法,從上至下用518根直徑為0.2毫米的細金絲手工編結而成,由於工匠的技藝純熟,編的花紋不僅空檔均勻,疏密一致,而且中間無小結,看上去薄如輕紗,半圓形的帽山上挺立着兩個狀如兔耳的金絲網片,即兩角,俗稱“紗帽翅”,後山的正前方是精彩的二龍戲珠圖案,這也正是金冠製作過程中最難做的一部分,據專家鑑定,龍首、龍身、龍爪、背鰭等部位均是單獨製成後,進行整體圖案的焊接組裝完成的。冠上僅龍鱗就用了8400片。截至2016年2月,金冠在中國僅此一頂 [21] 
金絲翼善冠 金絲翼善冠
六龍三鳳冠
六龍三鳳冠是以鳳作為主要裝飾物的皇后禮冠。定陵出土,屬於孝端皇后,冠上飾花絲金龍三條,翠鳳兩隻,龍用金絲堆累工藝焊接,呈鏤空狀。鳳以翠鳥羽毛貼飾。除此之外,鳳冠上還有翠雲80片,珍珠3426顆,寶石95塊,博鬢左右各三扇,鳳冠總重2165克,約四斤三兩重,鳳冠是皇后在受冊封朝會,謁廟等重大慶典時戴用的 [22] 
六龍三鳳冠 六龍三鳳冠
紅素羅繡平金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
定陵地下宮殿共出土,為孝靖皇后的陪葬品。因為這件衣服上繡有一百個童子故而得名百子衣,百子衣為立領、對開襟,以方目紗為底料,織工用五種繡線,十餘種針法,用色五十餘個,繡滿了一百個童子嬉戲的場面。這些場面按畫面情節內容來分,共有39個,例如:跳繩圖、踢毽圖、蹴鞠圖、沐浴圖等。在衣領、袖口、後背還繡有騰飛的金龍,花草、樹木點翠其中,就連衣服的扣子都是黃金製成的,織工將釦子做成蓮花的形狀,因為蓮花多籽,寓意皇家多子多孫、多福多壽 [23] 
紅素羅繡平金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 紅素羅繡平金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
黃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
袞服用於古代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廟、社稷所舉行的大典時穿的禮服,是龍袍中最為華貴的極品。用“卐壽”字、蝙蝠、如意雲,作豎行排列,地為黃色,通體緙絲,形制盤領,大袖、窄袖口。織有十二章和十二團龍,十二章即十二種紋樣,包括:日、月、星辰、龍、山、華蟲、宗彝、火、藻、粉米、黼和黻。十二團龍則分別緙織在前後身及兩袖部位,每條團龍又單獨構成一組圓形圖案,中心為一條蛟龍,兩側為八吉祥紋樣中的輪、羅、傘、蓋或花、貫、魚、盤長四種。蛟龍之上,再飾流雲,龍下飾海水江崖,龍身墨綠色的地方全部是用孔雀羽線緙織而成,再與金線交織在一起。除此之外,在宮黃色的底料上還織有279個“卐”字,256個“壽”字,301只蝙蝠和271個如意雲紋,象徵皇帝萬壽洪福 [24] 
黃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 黃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
金酒注
金酒注為直口,方腹圓筒形高圈足,一側附耳形把,對稱一側有細長流口。器身紋樣分為三部分:蓋、腹身、托盤,蓋為覆盆形,蓋頂嵌玉,並在玉頂鑲一紅石榴子寶石為鈕。在酒注的肩部鑲嵌紅、藍寶石共7塊。腹部兩側各鑲嵌有一條玉製盤龍,龍身各嵌紅寶石3塊。器身遍刻如意雲紋、流雲紋及海水江崖,托盤內壁雕刻有靈芝及牡丹花卉紋。酒注總重481.5克 [25] 
金酒注 金酒注
金爵杯
金爵杯滿身飾以金龍,並放在二龍戲珠的托盤內,周圍鑲有珍珠寶石製成的花釵,其中爵身是由雙層製成,外壁刻半浮雕式的二龍戲珠及海水江崖,流雲紋飾,內壁則平素光亮,每一部位包括爵的三足、立柱,把和器身均是單獨製成後焊接在一起的,爵身及託共嵌寶石25塊,珍珠5顆,底部還刻有銘文“萬曆年制金爵重五兩一錢七分”。總重531.5克,含金量達95%,是定陵出土的金器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件 [26] 
金爵杯 金爵杯

明十三陵博物館榮譽表彰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佈明十三陵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 [4] 
1961年,明十三陵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1982年,中國國務院公佈八達嶺-明十三陵風景區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27] 
1991年,明十三陵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2] 
1992年,明十三陵被北京旅遊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羣” [2]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 

明十三陵博物館文化活動

2015年5月18日,明十三陵博物館的定陵博物館和長陵博物館分別設置宣傳諮詢台,嚮往來遊客發放宣傳材料,傳播博物館知識 [3] 
2019年4月5日,明十三陵博物館舉辦“己亥年清明明十三陵禮樂文化展演” [28] 

明十三陵博物館社會事件

2012年4月,明十三陵最後一座殘陵裕陵大修時,工作人員在明樓的圈洞中發現3000多塊明代城磚和一些琉璃製品 [29] 
2016年4月,明十三陵的思陵石五供中的兩個燭台被盜,2017年3月經市民反映後發現 [30] 

明十三陵博物館參觀信息

明十三陵博物館開放時間

旺季(4月至10月):8:00-17:30
淡季(11月至3月):8:30-17:00 [31] 

明十三陵博物館門票價格

  • 購票價格
景點名稱
旺季票價(含郵資)
淡季票價(含郵資)
明定陵
65元/張
45元/張
明長陵
50元/張
35元/張
明昭陵
35元/張
25元/張
總神道
35元/張
25元/張
注:各景點門票均為明信片樣式,分為含郵資和不含郵資兩種,郵資為5元/張 [32] 
  • 購票優惠
1、1.2米以下兒童免票。
2、離休人員憑離休證免票。
3、60歲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證或藍色優待卡半價優惠。
4、北京市户籍65歲以上老年人持紅色優待卡免票(大型活動期間除外)。
5、大中小學生憑有效證件半價優惠(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
6、持有社會保障金領取證的人員憑證半價優惠。
7、殘疾人員憑有效證件免票。
8、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票 [32] 

明十三陵博物館交通路線

  • 位置
明十三陵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昌赤路。
  • 自駕
定陵:八達嶺高速16出口-西關環島-十三陵定陵。
長陵:八達嶺高速16出口-西關環島-十三陵長陵。
昭陵:八達嶺高速16出口-西關環島-十三陵昭陵 [33] 
  • 巴士
世界文化遺產遊A線:八達嶺長城-定陵
售票時間:6:30-10:30
發車時間:6:40-10:30 (坐滿發車)
價格:160元(成人/Adult)、125元(1.2-1.4米學生,1.4米以上持證學生,60歲以上持證老年人),包括往返車費、景區門票、午餐及導遊服務費。
發車地點:天安門發車中心(前門西大街甲1號,天安門廣場西南角,前門西大街肯德基馬路對面)
行程:
9點半以前出發:前門(出發)-八達嶺(參觀遊覽150分鐘)-御鹿苑用餐(用餐停留70分鐘)-定陵(參觀遊覽70分鐘)-前門(返回)
9點半以後出發:前門(出發)-定陵(參觀遊覽70分鐘)-御鹿苑用餐(用餐停留70分鐘)-八達嶺(參觀遊覽150分鐘)-前門(返回)
注:
1、如遇特殊情況適當調整行程。
2、此線路發車時間不固定,每日客滿發車。
3、正常情況下從出發到返回發車中心全程約9小時左右;八達嶺高速道路情況比較複雜,如有乘火車、飛機、辦事等情況請慎重選擇參加 [34] 
  • 公交
定陵、長陵:乘坐北京公交345支線在昌平東關路口站轉換乘北京公交314路;乘北京公交881路在昌平東關路口站轉換乘北京公交314路。
昭陵:乘坐北京公交345支線在昌平體委站轉換乘北京公交22路;乘坐北京公交昌平22路公交在昭陵村站下車;乘坐北京公交881路在沙河站轉換乘北京公交昌平22路。
總神道:乘坐北京公交345支線在昌平體委站轉換乘北京公交22路;乘坐北京公交345支線、881路在昌平東關路口站轉換乘北京公交314路在南新村站下車;乘坐北京地鐵5號線在天通苑站下車,換乘北京公交昌平22路 [3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