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昆布

(中藥)

鎖定
昆布,中藥名。為海帶科植物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乾燥葉狀體。夏、秋二季採撈,曬乾。海帶,生於較冷的海洋中,多附生於大幹潮線以下1~3米深處的岩礁上。分佈山東,遼寧一帶沿海地區。已有人工養殖。昆布,生於低潮線附近的岩礁上。分佈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具有消痰軟堅散結,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癭瘤,瘰癧,睾丸腫痛,痰飲水腫。
植物界
中文學名
昆布
採收時間
夏、秋二季採撈
用    量
6~12g
毒    性
無毒

昆布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葉狀體。

昆布性味

味鹹,性寒。

昆布歸經

歸肝,胃、腎經

昆布功效

消痰軟堅散結,利水消腫。

昆布主治

用於癭瘤,瘰癧,睾丸腫痛,痰飲水腫。

昆布相關配伍

1、癭氣結核 ,腫硬。以昆布一兩,洗去鹹,曬乾為散。每以一錢綿裹,好醋中浸過,含之咽津,味盡再易之。(《聖惠方》)
2、治膀胱結氣,急宜下氣。用高麗昆布一斤,白米泔浸一宿,洗去鹹味。以水一斛,煮熟劈細。入葱白一握,寸斷之。更煮極爛,乃下鹽酢豉糝姜橘椒末調和食之。仍宜食粱米、粳米飯。極能下氣。無所忌。海藻亦可依此法作之。(《廣濟方》)

昆布用法用量

6~12g。

昆布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

昆布炮製

昆布採集加工

夏、秋二季採撈,曬乾。

昆布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漂淨,稍晾,切寬絲,曬乾。

昆布生理特性

1、海帶:多年生大型褐藻,植物體成熟時成帶狀,長可達6米以上。根狀固着器粗纖維狀,由數輪叉狀分歧的假根組成,假根末端有吸着盤。其上為圓柱狀的短柄,長5~15釐米。柄的上部為葉狀體,葉狀體幼時呈長卵狀,後漸伸長成帶狀,扁平,長2~6米,寬20~50釐米,堅厚,革質狀,中部稍厚,兩邊較薄,有波狀皺褶。生殖期在葉狀體兩面產生孢子囊。
2、昆布:多年生大型褐藻。根狀固着器由樹枝狀的又狀假根組成,數輪重疊成圓錐狀,直徑5~15釐米。柄部圓柱狀或略扁圓形,中實,長8~100釐米,直徑10~15毫米,粘液腔道呈不規則的環狀,散生在皮層中。葉狀體扁平,革質,微皺縮,暗褐色,厚2~3毫米,1~2回羽狀深裂,兩側裂片長舌狀,基部楔形,葉緣一般有粗鋸齒。孢子囊羣在葉狀體表面形成,9~11月產生遊孢子。

昆布生長環境

1、海帶:生於較冷的海洋中,多附生於大幹潮線以下1~3米深處的岩礁上。分佈山東,遼寧一帶沿海地區。目前已有人工養殖。
2、昆布:生於低潮線附近的岩礁上。分佈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

昆布鑑別

藥材性狀
1、海帶:捲曲摺疊成團狀,或纏結成把。全體呈黑褐色或綠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軟則膨脹成扁平長帶狀,長50~150cm,寬10~40cm,中部較厚,邊緣較薄而呈波狀。類革質,殘存柄部扁圓柱狀。氣腥,味鹹。
2、昆布:捲曲皺縮成不規則團狀。全體呈黑色,較薄。用水浸軟則膨脹呈扁平的葉狀,長寬約為16~26cm,厚約1.6mm;兩側呈羽狀深裂,裂片呈長舌狀,邊緣有小齒或全緣。質柔滑。

昆布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昆布生登、萊者,搓如繩索之狀。出閩、浙者,大葉似菜。蓋海中諸菜性味相近,主療一致。雖稍有不同,亦無大異也。
2、《別錄》: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痿瘡。
3、《藥性論》:利水道,去面腫,去惡瘡鼠瘻。
[1-5]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版
  • 3.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
  • 4.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
  • 5.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