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昆(拼音:kū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2]  ,本義一般認為指同、共同,引申指眾多。昆還表示時間或順序上的後,特指子孫、後裔。崑崙山(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交界處)的“昆”舊時也寫作“崐”或“崑”,《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將“崐”和“崑”作為“昆”的異體字淘汰。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kūn、hún,hùn
部    首
日(曰)
五    筆
JXXB
倉    頡
APP
鄭    碼
KRRR
筆    順
豎、橫折、橫、橫、橫、豎提、撇、豎彎鈎
字    級
一級(編號:1080) [1] 
平水韻
上平聲·十三元 [5] 
總筆畫數
4+4
四角號碼
6071₂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U+6606
注音字母
ㄎㄨㄣ、ㄏㄨㄣˊ,ㄏㄨㄣˋ
異體字
㒭、晜、罤、*崑、*崐、𣋥、𥊽、𧲟
筆順編號
25111535

文字源流

【甲組】“昆”字形演變流程圖 【甲組】“昆”字形演變流程圖 [2]
昆,金文作甲組圖1。由於古文字材料很少,難以用歷史系列比較法認識形體,學術界頗有爭議。
有的學者認為“昆”由“”分化而來。“眾”和“昆”二字的古文字形體皆像眾人在太陽底下從事勞動。“眾”的甲骨文為“圖A”,上部為“日”,即一輪懸空的烈日,其下部為三個人。是會意字,合起來的意思是:許多人在烈日下從事勞動。甲骨文中偶有圖B的形體,“日”下只有兩個人,也是“昆”字的前身,其意思是:二人在太陽底下一起肩並肩從事勞動,並且十分親密,後來這兩個人寫成了“比”。在古代,那些一起從事勞動,並且十分親密的人多為兄弟輩。由此“昆”引申指“兄”。《説文解字·日部》:“昆,同也。”“同”並不是“昆”的本義,而是“昆”的引申義。“昆”的初義是兩個人一同在太陽下勞動,所以便引申為“同”或“一起”的意思。又由於“昆”是指兩人一起勞動,兩人就為眾,所以“昆”便引申為“眾、眾人”的意思。《大戴禮記·夏小正·二月》:“昆,小蟲,抵蚳(注:抵蚳,擠擠的意思)。昆者,眾也。”這就是説“昆”有“眾、眾多”的意思。所謂“昆蟲”,就是許多蟲的意思。 [6] 
也有人認為,金文字形,上面是日,表示太陽。原始居民想象有一隻鳥載着太陽在天空飛行,金文下面當是神鳥的兩足或兩翼,是神鳥載太陽飛行圖的簡化。太陽是圓的,像個車輪,可以在天上滾動。本義是“滾動”,是“滾”的初文。徐鉉本《説文解字》和《廣韻》中的昆字都是古渾切,徐鍇《説文解字系傳》音古論反,《集韻》音公渾切,類推拼音是gūn,與滾字音近。昆字古音gūn,今音kūn,聲母由g變成了k。一些用昆字作聲符的形聲字的意義,與昆字本義結合得十分緊密。昆字加水旁作混,表示水翻滾。引申出混濁、混同等義後,又用袞作聲符造出滾字。輕塵滾動也用水旁的混字表達。車轂圓度均勻,像輪子一樣,才能安上長度相同的車輻,做出的車輪圓而不扁,故用車旁造出輥字。又引申為滾動。用糸字作形符,昆作聲符,造出緄字,表示用線給衣服緣邊,叫做緄邊,現代漢語寫成“滾邊”。還有䅙字表示束草,棍字表示束木。都與輪子的圓形有關。後來都用困或捆。䅙字已經淘汰。棍字引申為細長圓柱形的木條,口語叫做棍子。至於“昆蟲”,本作“䖵蟲”。漢許衝《上〈説文解字〉書》:“山川舛木,鳥獸䖵蟲。”昆弟本作罤弟。因為䖵、罤兩字生僻,筆畫多,就假借昆字代替。至於昆明、崑山、崑曲的昆都是地名用字,只取其音,與本義無關。 [8-9] 
【乙組】“崑”字形演變流程圖 【乙組】“崑”字形演變流程圖 [7]
古崑崙即今山東泰山,因呈渾沌一團之形而得名。又加山旁作“崑崙”(或作崐崘)。《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把“崑”和“崐”作為“昆”的異體廢除了。實際上,崑崙是“崑崙(崐崘)”的古字,也可以看作“崑崙(崐崘)”的假借字,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異體字。現代寫作“崑崙”,可以説是對古代用字習慣的一種迴歸。 [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kūn
動詞
同,共同。
together
漢·揚雄《太玄‧攡》:“理生昆羣,兼愛之謂仁也。”
昆仲;昆弟;昆季
形容詞
眾,諸多。
many
《大戴禮記‧夏小正》:“昆小蟲,抵蚳。昆者,眾也。”
昆蟲
高。

《後漢書‧荀爽傳》:“察法於地,則崑山象夫,卑澤象妻。”

通“”。盛明。
bright
揚雄《甘泉賦》:“樵蒸昆上,配藜四施。”

名詞
兄;哥哥。
elder brother
《詩經‧王風·葛藟》:“終遠兄弟,謂他人昆。”
漢·張衡《思玄賦》:“牛哀病而成虎兮,雖逢昆其必噬。”

後,與“先”相對。
after
《尚書‧大禹謨》:“官佔,惟先蔽志,昆命於元龜。”

後裔;後代。
progeny
《尚書‧仲虺之誥》:“垂裕後昆。”
郭沫若《懷念董老》詩:“發揚馬列垂型範,萬代後昆執斧柯。”
後昆
古時西南少數民族稱其大種曰“昆”。

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

山名。崑崙山(在中國新疆、西藏和青海交界處)的簡稱。

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十七:“崑山採瓊蕊,可以煉精魄。”
山名。在江蘇省崑山市。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蘇州府》:“崑山,在(崑山)縣治西北隅,廣袤三里,高七十丈,山之右曰馬鞍峯,孤峯特秀,稱一邑之勝。”

山名。在廣東省普寧市。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東·潮州府》:“崑山,在(普寧)縣治東。”

山名。在上海市松江區。

晉·陸機《贈從兄車騎詩》:“髻髯谷水陽,婉孌崑山陰。”李周翰注:“谷水、崑山並吳地山水。”

(Kūn)姓氏用字。



hún
-
【崑崙】(húnlún)廣大無垠的樣子。昆,通“渾”。



hùn
動詞
通“混”。混同。

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老子‧道經》:“有物昆成,先天地生。”按,今本《老子》作“混成”。
漢·揚雄《太玄‧昆》:“昆於黑,不知白。”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10]  《漢語大字典》 [11]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七上】【日部】古渾切(kūn)
(昆)同也。從日從比。 [12] 
【卷九下】【山部】古渾切(kūn)
(崑)崑崙,山名。從山昆聲。《漢書》楊雄文通用崑崙。 [13] 

説文解字注

【卷七上】【日部】
“同也”注:《夏小正》:“昆,小蟲。”傳曰:“昆者,眾也。由(由同猶)䰟。䰟也者,動也,小蟲動也。”《王制》:“昆蟲未蟄。”鄭曰:“昆,明也。明蟲者,得陽而生,得陰而藏。”以上數説兼之而義乃備。惟明斯動,動斯眾,眾斯同。同而或先或後,是以昆義或為先,如昆弟是也;或為後,如“昆命元龜”,《釋言》“昆後也”是也。《羽獵賦》:“噍噍昆鳴。”
“從日,從比”注:從日者,明之義也,亦同之義也。從比者,同之義。今俗謂合同曰渾,其實當用昆、用㮯。古渾切,十三部。 [12] 

廣韻

古渾切,平魂見 ‖ 昆聲文2部(gūn,今讀kūn)
昆,兄也。後也。同也。又姓,夏諸侯昆吾之後,《戰國策》有齊賢者昆辨。古渾切。二十。
古渾切,平魂見 ‖ 昆聲文2部(gūn,今讀kūn)
崐,崐崘,山名。 [14]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部】 昆;部外筆畫:4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並音崐。
《説文》:同也。注:日日比之是同也。《前漢·揚雄傳》:噍噍昆鳴。注:師古曰:昆,同也。
又《爾雅·釋言》:昆,後也。注:謂先後也。《書·大禹謨》:昆命於元龜。傳:昆,後也。
又《書·仲虺之誥》:垂裕後昆。傳:垂優足之道示後世。《釋名》:來孫之子曰昆孫。昆,貫也,恩情轉遠,以禮貫連之耳。
又《詩·王風》:謂他人昆。傳:昆,兄也。
又姓。《詩·商頌》:昆吾夏桀。傳:昆吾,巳姓也。《姓氏急就篇》:昆氏,夏諸侯昆吾之後。戰國有賢者昆詳。
又山名。《史記·李斯傳》:致崑山之玉。注:正義曰:昆岡在於闐國東北四百里,其岡出玉。
又左思《魏都賦》:昆蟲毒噬。注:昆,明也。明蟲者,陽而生,隂而藏。
又與崑同。《前漢·地理志》:崑崙、析支、渠叟,西戎卽敍。《書·禹貢》:作崑崙。
又《集韻》《韻會》胡昆切,音魂。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
又《集韻》户袞切,音混。義同。
又昆夷亦作混。
又與渾同。《揚子·太玄經》:崑崙旁薄。◎按,即渾淪。
又《韻補》葉俱倫切。度尚《曹娥碑》:若堯二女,為湘夫人。時效髣髴,以詔後昆。
又葉居員切。韓愈《胡評事墓誌》:宜茲人,肖後昆。五十七,不足年。
《集韻》本作𥊽。 [15] 
【寅集中】【山部】 崐;部外筆畫:8
《廣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
崐崘,山名。《水經注》:山在西北,去嵩高五萬裏,地之中也,高萬一千里,河水出其東北陬,屈從其東南,流入渤海。《前漢·崑崙山》注:山高二千五百餘裏,日月所相隱蔽為光明。《渤海十洲記》:崑崙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幹北辰,名閬風巔,其一正西,名元圃台,其一正東,名崐崘宮,有五城十二樓。
又《爾雅·釋丘》:三成為崑崙丘。注:崑崙山三重,丘有三重,故以名亦作崑崙。義同。
又《山海經》:海內崐崘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萬仞,面有九井,以玉為檻,旁有九門,開明獸守之。注:言海內者,明海外別有崑崙也。
又張騫渡西海,至大秦烏遲國,復有西海,海濵有小崑崙,高萬仞。永平閒竇固出燉煌崑崙塞,擊破白水滷於蒲類。海上博物志引河圖括地象曰:崑崙廣萬里,泉南流入中國曰河,八十城繞之,中國居一分,是也。
又國名。《書·禹貢》:織皮崑崙。疏:崐崘,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按《前漢·郊祀歌》、揚雄《甘泉賦》,崑崙俱作崑崙,文省義通。 [16]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昆”字字形對比 “昆”字字形對比 [4]

書寫提示

“昆”字書寫演示 “昆”字書寫演示
“曰”窄“比”寬。“曰”居上偏左。“比”,居下半格,“匕”分居豎中線兩側,右“匕”比左“匕”略大,乚(豎彎鈎)的豎段在豎中線右側。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wən
王力系統
k
uən
董同龢系統
k
uə̂n
周法高系統
k
wən
李方桂系統
kw
ən
西漢



東漢





ən


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元魂痕

wən
北魏後期北齊
元魂痕

wən
齊梁陳北周隋
元魂痕

wə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uən
擬音/王力系統

k
uən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uən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uən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uən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uə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7-19]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昆、崐
平聲
上平二十三魂

合口呼
全清
古渾切
kuən
集韻
平聲
上平二十三䰟

合口呼
全濁
胡昆切
ɣuən
昆、崐
平聲
上平二十三䰟

合口呼
全清
公渾切
kuən
上聲
二十一混

合口呼
全濁
户袞切
ɣuən
禮部韻略


平聲





公渾切

增韻


平聲





胡昆切

昆、崑、崐


平聲





公渾切



上聲





古本切

中原音韻

陰平
真文

合口呼

次清

kʼuən
中州音韻
昆、崑


平聲
真文





瓜温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八真


全濁
胡昆切
ɣuən
昆、崑、崐

平聲
八真


全清
公渾切
kuən

上聲
八軫


全清
古本切
kuən
分韻撮要
昆、崐

陰平
第八賓稟嬪畢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7-19]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實際發音以當地發音為準。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kʰuən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kʰuẽ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kʰuẽ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kʰuən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kʰuə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kʰuən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kʰuən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kʰu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kʰuən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kaŋ
44
陰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kʰa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kʰuə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kʰuan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kʰun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kʰu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kʰuɐn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kʰuɐn
33
陰平

閩語
潮州
kʰuŋ
33
陰平

閩語
廈門
kʰun
55
陰平

閩語
福州
kʰouŋ
44
陰平

閩語
建甌
kʰɔŋ
54
平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9]  、《漢語方音字彙》 [20]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8-0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608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91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5.    平水韻 十三元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8-03]
  • 6.    吳東平著.漢字的故事[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167
  • 7.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19.
  • 8.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701-704
  • 9.    何金松編著. 天地寫真[M].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03:42-45.
  •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761
  • 1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394;780
  • 12.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046.
  • 13.    王貴元著. 説文解字校箋[M].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2.12:292.
  • 14.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16.
  • 1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436.
  • 1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53.
  • 17.    崐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8-03]
  • 18.    崑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8-03]
  • 19.    昆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8-03]
  • 20.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06:29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