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旱地油杉

鎖定
旱地油杉(Keteleeria xerophila HsuehetS.H.Huo),松科(Pinaceae)油杉屬 ( Keteleeria) ,喬木, 高達 2 0 米 , 胸 徑 9 0 釐米 ; 樹皮褐灰色至灰 色 , 呈不規則矩形塊片開 裂 ; 枝條較稀疏 , 平展或斜展 , 樹冠廣圓形 , 一 年生枝幹後淡紅褐色 、 紅褐色或黃褐色 , 通常無毛 , 或稀有稀疏短柔毛; 二 、 三年生枝薄片狀開 裂 , 淡灰 褐色 或灰褐色 , 無毛 ; 冬芽 卵圓形或近 球 形, 無 毛。葉 條形 [1]  。國家三級保護瀕危種。分佈範圍極為狹窄,僅發現於雲南沅江上游,生於海拔800~1100m處乾熱河谷兩岸的草坡灌叢中。喜光耐旱,適應乾熱河谷的特殊氣候和土壤條件。5至6月開花,冬季球果成熟,翌年春季種子飛散,結實間隔3年左右,大樹周圍常有幼樹出現,有一定的天然更新能力,是南亞熱帶乾熱河谷造林的優良樹種。
中文名
旱地油杉
拉丁學名
Keteleeria xerophila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柏綱
松柏目
松科
亞    科
冷杉亞科
油杉屬
旱地油杉
分佈區域
雲南元江上游乾熱河谷局部地段。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

旱地油杉形態特徵

旱地油杉 旱地油杉
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90釐米;樹皮褐灰色至灰色,呈不規則塊狀開裂; [1]  冬芽卵圓形或近球形。葉線形,長3-8釐米,寬2一3毫米,直伸或微彎,先端急尖,上面中脈兩側各具2-4(一6)條連續或間斷的白色氣孔線,下面氣孔線明顯,每側為10-20條。球果圓柱形,長7一11釐米;中部種鱗斜方狀圓形,長寬均為2一2.4釐米,鱗背拱凸,外露部分光滑,先端邊緣外曲,具細鋸齒;苞鱗帶狀,長約為種鱗的一半,中上部微收縮,先端三裂明顯或不明顯,中裂窄長;種子連翅與種鱗幾等長,種翅中部或中下部較寬,與種子約等長。

旱地油杉生長環境

旱地油杉 基本信息 旱地油杉 基本信息
旱地油杉是一種喜光耐旱樹種,能適應乾熱河谷的特殊氣候和土壤條件。分佈區內全年無霜,年降水量約800毫米,10月至翌年6月為旱季,雨量稀少,天氣乾熱,高温天氣常達34℃左右。土壤為紅褐土,近中性反應,乾燥。旱地油杉現均散生於草坡灌叢間,與其伴生者有餘甘子phyIlanthus Emblica L.、木棉Bombax mahlaricum DC。、算盤子Glochidion puberum(L.)Hutch.等,在其分佈上限則有云南松出現。由於生境炎熱乾燥,其發葉、開花和果熟期顯然較同屬其它種類為遲。 5-6月抽梢開花,冬季球果成熟,翌年春季種子飛散。殘存植物結實量普遍偏低,結實間隔期三年左右。在大樹周圍常有幼樹出現,有一定的天然更新能力。 [1] 

旱地油杉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在雲南元江上游乾熱河谷局部區域 800 ~ 1 100 m 的乾熱河谷地帶, 僅在新平縣水塘有成片分佈, 而者竜和老廠兩處僅有少量散生植株。 [2] 

旱地油杉繁殖方法

在雲南一般打塘直播造林。塘距2—3米,塘深10--15釐米,不宜過深,否則,旱季容易枯死。應抓緊在雨季來臨時及時播種,似增加幼苗生長期抗旱的能力。由於母樹有限,應儘可能採用種子育苗。苗牀應選有水源的緩坡或平地,3月播種,需搭蔭棚,並保持苗牀濕潤,幼樹在雨季出圃定植。
當11月上中旬球果由淺綠色轉變為慄褐色時,可採收播種,種子也可用濕沙層積貯藏至次年2月春播,20多天即發芽出土。油杉苗期喜光,但在7、8月間需短期遮蔭。幼苗生長緩慢,經移植培育三、四年可供造林用。油杉萌芽力極強,亦可用萌芽更新恢復成林。

旱地油杉主要價值

旱地油杉保護價值

旱地油杉 旱地油杉
油杉特產中國,是古老的殘遺樹種,對研究中國南方植物區系有一定的價值。旱地油杉是油杉屬分佈最南的種類,對於研究油杉屬地理分佈有一定的價值。
旱地油杉乾熱河谷的鄉土樹種,其材質堅硬,耐腐,優於松材,為南亞熱帶乾熱河谷造林中的優良樹種。木材紋理直,結構細,為建築、傢俱、船艙、面板等良材。
樹形優雅美觀,可作綠化樹種。建議做庭院樹,羣植。

旱地油杉保護措施

旱地油杉 旱地油杉
僅存的成片油杉林,多在寺廟附近和風景區,已實行封禁保護。其他各地零散的油杉應儘快給予保護,對古樹要掛牌保護,同時要積極採種育苗,推廣人工造林。對現有的大樹應作為採種母樹加以保護,對幼樹加強撫育管理。同時積極開展采種、育種和造林工作。
參考資料
  • 1.    薛紀如,火樹華. 我國油杉一新種旱地油杉[J]. 雲南植物研究,1981,(02):249-250.
  • 2.    牟鳳娟,段勝芝,字雪松,李一果. 旱地油杉種子形態及散佈特徵研究[J]. 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6,(06):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