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旰食

鎖定
旰食,漢語詞語,拼音:gàn shí,意思指事務繁忙不能按時吃飯,泛指勤於政事。多用於執政者、帝王等人的勤政。
中文名
旰食
拼    音
gàn shí
類    型
詞語
出    處
《金蓮記·射策》

目錄

旰食釋義

1.晩食。指事務繁忙不能按時吃飯。2.泛指勤於政事。 [1]  [3] 

旰食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年》:“奢聞員不來,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

旰食例句

1、晚食。指事務繁忙不能按時吃飯。
《左傳·昭公二十年》:“奢聞員不來,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 [2] 
2、泛指勤於政事。
漢·應劭《風俗通·過譽·司空潁川韓稜》:“今興官尊任重,經略千里,當聽訟侍祠,班詔勸課,早朝旰食,夕惕若厲。”
《晉書·郭璞傳》:“不然,恐將來必有愆陽苦雨之災,崩震薄蝕之變,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勞也。” [5] 
唐·杜甫《送樊侍御赴漢中判官》詩:“至尊方旰食,仗爾布嘉恩。”
《舊唐書·劉蕡傳》:若夫任賢惕厲,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纖佞,進股肱之大臣。
宋·王安石《乞皇帝御正殿復常膳表》:恭惟皇帝陛下天仁博施,神智曲成,躬忘旰食之勞,坐講日新之政。 [5] 
明·陳汝元《金蓮記·射策》:奮乾綱旰食宵衣,持國柄敬天慰廟。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發刊辭》:“於是大陸之君臣,乃由此而旰食矣。”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