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旮旯

鎖定
旮旯(gālá)是漢語方言詞彙,是北方、南方許多省份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個詞,指屋子裏或院子裏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詮釋,是“狹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
中文名
旮旯
拼    音
gā lá
類    型
概念
類    別
漢語方言

旮旯詞語解釋

旮旯(gālá)是漢語方言詞彙,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個詞,指屋子裏或院子裏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詮釋,是“狹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根據《廣東音詞典》的翻譯,“山旮旯”解釋為:偏僻、破爛不堪的地方,含有歧視的意思。
旮旯(gālá)也是中國江西中部地方吉安地區方言,特別是泰和縣方言發音詞,意思與北方的不同,指某個地方比較髒,可以單獨説,“這地方旮旯”,有時也習慣説為“這地方‘旮裏旮旯’”,是同一個意思,這地方很髒的意思。

旮旯詞組

1.角落,溝壑。
山旮旯子 :shān ɡā lá zi
2.方言。偏僻的山區。也説山旮旯兒
嘰哩旮旯:jī li ɡā lá
3.方言。各個角落。
4.方言 ①角落:牆~。②狹窄偏僻的地方:山~ 背~。
旮旮旯旯兒 :ɡā ɡā lá lá er
5.方言 所有的角落:~都打掃乾淨了。
6.方言 髒,雜亂:旮裏~

旮旯閩南方言

某一帶、某一角落 也是讀作gak a(‘角’的閩南話讀音為'gak',角落一詞應與旮旯同源)
而圓圈,亦在閩南話中仍保有kho lin a 與北方方言的圐圙同源。
隨著普通話的普及,這些詞彙有消失的趨勢。
旮旯,應該與“角落”是同來源,而相對於角落更保存古音。
在閩南話與粵語中照字面念“角落”一詞,分別是gak lo,gok lo,與gala十分相似。
旮旯一詞是古漢語詞彙,並非外來語。

旮旯青島方言

青島話中,“旮旯”的第一個義項也是指偏僻的角落:如“牆旮旯”、“山旮旯”,意即牆角和山的偏僻處。“炕旮旯”略有不同,它是膠東半島農家火炕邊那塊供人走動的地方,是腿腳必經之地,並不偏僻,只是光線太暗。
與權威辭書詮釋不同的是,“旮旯”在青島話中還被當成動詞用。如果你到鞋匠那兒去修鞋,他正忙着,就會對你説:“把鞋先放這兒,你到別處去“旮旯旮旯”吧,一會兒再來!”大概意思是,你隨便到什麼地方去轉一轉,逛一逛!
“旮旯”成了動詞,許多説法就應運而生了。如將搬弄是非散佈流言飛語的行為説成是“旮旯淡話”,把一些拐彎抹角硬拉扯上的親戚叫成“旮旯親戚”,還有比如“把圍巾旮旯在脖子上”——把圍巾圍在脖子上,將一些互不關聯的事理穿鑿附會到一起叫成“胡旮旯”等。還有一種藤類植物,叫做“旮旯蔓兒”(讀作ga la wanr)。
更有意思的是,“旮旯”在這裏從動詞又重新返回了名詞,也就是從前面説的“轉一轉”又演繹成畫個圓圈叫作“畫個旮旯”,用鐵絲彎個圓圈也叫“圈個旮旯”。

旮旯高密方言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家鄉,山東高密的方言“旮旯”的發音是:ga(平聲) ha(四聲),表示人們注意不到的地方。 [1] 

旮旯江淮方言

旮旯 江淮方言泰興話中的詞彙。(角落。因音義皆同,現多寫成“角落”,會意字,意為9個太陽才能照到的地方。地方小,且偏僻也稱“角落頭”、“隔落頭”)。 江淮方言温州話中也有此詞彙,詞義亦大致為角落。但運用時,多造詞為:旮旯兜(意義仍為角落)。大致為角落。但温州話運用時,多造詞為:旮旯兜(意義仍為角落)。

旮旯粵語方言

1.山旮旯:表示偏遠山區;一般帶貶義,形容地區貧窮經濟不發達。
2.粵語中有“旮旯底”一詞,即夾肢窩。

旮旯客家方言

客家語系中也保留中原古漢語“旮旯”這一詞,如“山旮旯”。

旮旯西北方言

“旮旯”在西北方言中有兩個音,gelao,表示牆角;gela(la為四聲)表示小縫、狹窄的地方。兩個音都可以表示偏僻的地方。

旮旯燈謎

九九重陽(打兩字常用語)------旮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