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旬邑縣博物館

鎖定
旬邑縣博物館,位於咸陽市旬邑縣東大街 [7]  ,佔地面積5600平方米,建於1984年,是一座地方性綜合博物館。 [1] 
1984年,旬邑縣博物館從縣文化館分立出來,開始館名為“句邑縣化石瓷器博物館”,館址設在縣文化館院內。從2007年6月開始,用三個月時間在新建的旬邑古象犀牛化石館和文廟內進行裝修、布展,舉辦陳列。2007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旬邑縣博物館有藏品有陶、瓷、銅、鐵、木、紙、玉石骨器等藏品總數2018件,其中一級文物16件(套)、二級文物22件(套)、三級文物305件(套)。旬邑縣博物館內有石類、玉類、金屬類、陶類、瓷類、木類、紙類、棉麻絲毛類、骨貝蚌類九大類,共計3610件。其中一級10件、二級31件、三級204件。 [1]  截至2019年末,旬邑縣博物館藏品有6607件/套。 [6] 
2015年,旬邑縣博物館被縣科協命名為科普教育基地。 [1]  2019年10月18號,旬邑縣博物館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旬邑縣博物館
地理位置
咸陽市旬邑縣東大街
佔地面積
5600 m²
類    別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投用時間
1992年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8:30-16:30
館藏精品
旬邑黃河劍齒象、板齒犀牛化石骨架等
票    價
免費

旬邑縣博物館歷史沿革

1984年,旬邑縣博物館從縣文化館分立出來,開始館名為“句邑縣化石瓷器博物館”,館址設在縣文化館院內。
1992年,投資30萬元在縣機械廠院內修建了座佔地面積為300平方米的古象化石展覽館,並正式對外開放。
1995年,又在古象化石展覽館西邊修建了建築面積為360平方米8間兩層文物庫房和辦公樓。
1996年,因修建文化大樓,搬遷到縣博物館辦公樓內辦公,同年經縣政府決定將館名更名為“旬邑縣博物館”。
2003年起,因博物館擴建,逐步搬遷了縣機械廠等周邊單位。
2006年,因修建縣體育場,又先後拆除了古象化石展館和辦公樓。
從2007年6月開始,用三個月時間在新建的旬邑古象犀牛化石館和文廟內進行裝修、布展,舉辦陳列。
2007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 [1] 
旬邑縣博物館全景 旬邑縣博物館全景

旬邑縣博物館建築佈局

旬邑縣博物館綜述

旬邑縣博物館佔地面積5600平方米,座落着北宋泰塔,翻修一新的明代文廟和2006年新建的建築面積為443平方米框架式結構的旬邑古象犀牛化石館。 [1] 

旬邑縣博物館展廳

  • 基本陳列
旬邑縣博物館辦有《古象犀牛化石展》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展》兩個陳列。
古象犀牛化石館內陳列着目前世界上個體最大、距今三百萬年的旬邑黃河劍齒象化石和世界首具板齒犀牛化石。
輔助陳列其它化石12件。 [1] 
  • 專題陳列
《儒家文化專題陳列》位於新維修的文廟內。文廟始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現僅存大殿一座,坐北面南,面闊五間,長18米,進深三間寬12米。2006年,句邑縣政府撥專款照原樣落架維修。文廟大成殿內的正面用玻璃鋼製作了5尊雕像,正中央為孔子仿銅坐像,坐像背部中央用玻璃鋼製作“朝日飛鶴”圖浮雕,浮雕四周鑲樟木製作的‘雲蝠’邊;坐像上方懸掛着“萬世師表”金匾。五尊雕像後面的牆上繪製了反映孔子及其弟子相關聖蹟的壁畫。大殿兩側分別為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簡介和祭孔簽名榜,整個大殿儒家文化氣息濃厚,充分體現了彰顯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 [1] 
旬邑縣博物館

旬邑縣博物館館藏文物

旬邑縣博物館綜述

旬邑縣博物館藏品來源於徵集、考古發掘、案件文物移交;主要類別有石類、玉類、金屬類、陶類、瓷類、木類、紙類、棉麻絲毛類、骨貝蚌類九大類。截至2014年,藏品共計3610件。中一級10件、二級31件、三級204件。(參考書籍)截至2019年末,旬邑縣博物館藏品有6607件/套,珍貴文物266件/套。 [1]  截至2019年末,旬邑縣博物館藏品有6607件/套。 [6] 

旬邑縣博物館重要藏品

  • 綜述
旬邑縣博物館具有較高科學、歷史、藝術價值的藏品有距今300萬年的句邑黃河劍齒象化石骨架、板齒犀牛化石骨架;距今1億多年恐龍腳印化石、戰國(秦)夔龍龍紋玉佩、宋代紅胎素燒玩球趺坐童孩、宋代牡丹紋瓷碗等。 [1] 
  • “旬邑黃河劍齒象”化石
犀牛化石 犀牛化石
古象化石館內陳列的“旬邑黃河劍齒象”化石,1975年,出土於旬邑縣馬欄鎮西原村,體長8.45米,高4.3米,生活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大象化石體魄之大,象牙之巨都堪稱世界之最,稱譽為“世界第一象”。同時陳列的古犀牛化石世界上覆原裝架的第一具完整板齒犀牛化石骨架,體長4.8米,高3.1米,它和古象化石同時同地出土,生活於同一時代。 它們距今已有三百多萬年,是研究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古地質、古氣候,古地貌、古生物的重要標本。
  • 泰塔
泰塔,亦稱旬邑寶塔,建於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高53米,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石結構有木質樓梯可登上頂層,縣城景色盡收眼底。7層8稜,24個窗洞,56個風鈴,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塔雄偉挺拔,精巧靈秀,仍是縣城標誌性建築,是旬邑古老文明的象徵。
  • 文廟
文廟 文廟
文廟,建於明萬曆年間(1583年),坐北面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屋面為歇山頂,正脊兩端鴟吻有一米多高,垂脊各端均有脊獸。四檐均施斗拱,斗拱為一斗三升、五彩重昂。整個建築結構嚴謹,肅穆壯觀,體現了明代的建築風格。

旬邑縣博物館藏品保護

旬邑縣博物館內沒有一套相對完備的藏品保護措施,藏品庫房、展室無恆温、恆濕措施,文物、標本風化現象比較嚴重,彩繪鏽蝕現象嚴重,亟待修復解決。 [1] 

旬邑縣博物館文化活動

旬邑縣博物館學術研究

旬邑縣博物館有一批基礎的科研人才。
自1984年建館以來,旬邑縣博物館先後編輯出版了《旬陽縣文物志》(三秦出社出版發行)《博物館簡介》《旬陽文物志資料》《旬陽文博》《旬陽文博簡訊》等出版物和內部刊物,另有42篇文物研究文章在省級以上文博報刊上發表。
2005年11月,對秦直道旬邑段進行考察,考察報告在2006年第三期《文博》雜誌發表,之後秦直道旬邑段被國務院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旬邑縣博物館宣傳活動

2019年7月12日,旬邑縣博物館“探尋仰韶文化,體驗淘泥工藝”社教活動在古豳文化博覽園文化長廊舉行。此次活動吸引了60多名小朋友及其家長的參與。 [2] 
2019年5月18日,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其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旬邑縣博物館舉辦了“拜先賢·誦經典”國學文化誦讀活動。  [3] 

旬邑縣博物館所獲榮譽

2015年,旬邑縣博物館被旬邑縣科協命名為科普教育基地。 [1] 
2019年10月18號,旬邑縣博物館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旬邑縣博物館機構設置

單位性質:國有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財政撥款。
機構設置:內設辦公室、參觀接待室、安全保衞室三個部門。
人員編制、組成:人員編制16人,設館長、副館長各1名,講解員7名,安全保衞人員4名,其他人員3名。
服務觀眾項目:多媒體講解以及智力拼圖等。
觀眾接待:年接待各類參觀人數為1.5萬人次。
現任領導:何一平(2008.1.4~至今)
歷任領導:景凡(1984~1993年),鄭文傑(1993副館長主持工作),張永超(1994.12~2008.1.4)。 [1] 

旬邑縣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咸陽市旬邑縣東大街。 [1]  [7]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8:30-16:30。 [1] 
  • 門票
實行“免費不免票”。 [1] 
  • 交通指引
在咸陽乘坐去旬邑的長途汽車。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