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旬邑縣

鎖定
旬邑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位於咸陽市北部,東接銅川市耀州區,北依甘肅省正寧縣,南傍淳化,西臨彬州,總面積1811平方千米 [45]  。截至2022年10月,旬邑縣下轄1個街道,9個鎮 [47]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常住人口21.06萬人。 [48] 
旬邑古稱豳,周封邑,秦置縣,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孫公劉曾在此開疆立國,開創了古代農耕文明。境內綿延百里的趙家洞石窟,懸巖中空,洞天妙連,始為周人穴居之地,曾是古豳國的首府,是中國最早的城市雛型。建於北宋嘉佑年間的泰塔風格獨特,是旬邑的標誌性文化符號。距今兩千多年前的秦第二大國防工程——秦直道穿境而過,道路兵站遺址至今猶存。民俗文化積澱深厚,以“剪花娘子”民間藝術大師庫淑蘭作品為代表的剪紙藝術馳名。馬欄革命舊址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2022年,旬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1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0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1.3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5.79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8830元。 [48] 
中文名
旬邑縣
外文名
Xunyi County
別    名
行政區劃代碼
610429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咸陽市
地理位置
咸陽市北部
面    積
1811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9個鎮
政府駐地
城關鎮
電話區號
029
郵政編碼
7113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1.06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馬欄革命舊址
石門山森林公園
唐家民居等
車牌代碼
陝D
地區生產總值
124.19 億元(2022年)

旬邑縣歷史沿革

上古
據《尚書·禹貢》載,夏分九州,栒邑屬雍州之豳地。
屬王畿,為栒邑。
平王以豳地賜秦,栒邑境從此為秦所有。
秦始置栒邑縣,開政區之端(一説為秦統一六國後置栒邑縣)。 [2] 
屬內史,為栒邑縣。秦始皇並六國後,為別於諸郡,特稱京師為內史。《通鑑注》説:“秦內史兼治漢三輔”。《十道志》説:“秦兼天下,置內史以領關中”,旬邑縣地處三輔,或曰處關中,正屬內史。戰國秦置栒邑縣,秦統一後,因之不變,仍為栒邑縣。
旬邑縣
旬邑縣(3張)
屬右扶風,仍為栒邑縣。據《漢書·地理志》記載:
高祖元年(前206年),屬雍國(秦滅,項羽封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興平東南)。
高祖二年(前205年),屬中地郡。
高祖九年(前198年),屬內史。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屬右內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屬右扶風。右扶風統縣21,栒邑序列11。
屬京尉郡,仍為栒邑縣。
三輔黃圖》:“王莽分三輔為六都尉,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栒邑、義渠10縣,屬京尉大夫。”
司隸校尉部右扶風,仍為栒邑縣。《後漢書·郡國》一:司隸右扶風統縣15,栒邑序列12。
屬魏之雍州扶風郡,後改屬新平郡,仍為栒邑縣,後省。據《三國郡縣表附考證》記載,魏的扶風郡統縣15,栒邑序列12。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分扶風、安定2郡數縣設新平郡,栒邑屬之。至文帝黃初七年(226年)已無栒邑名。雍正《陝西通志》載“魏省栒邑”。
旬邑縣境置有3縣,均屬涇州新平郡,一為三水縣。《中國地名大辭典》於“栒邑”條説:“北魏徙三水來治。”《陝西地理沿革》説:“漢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設三水縣,北魏太延二年(436年)遷設於今旬邑縣。”《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均説:三水縣屬新平郡。《魏書·地形志》下:涇州統郡6,其三為新平;新平郡統縣4,其三為三水。雍正《陝西通志·建置》二按:“晉邠邑,後魏改置三水縣”。二為爰得縣。西漢爰得縣在今甘肅省涇川縣東南,北魏遷設來縣。三為高平縣。西漢高平縣設於今寧夏固原縣境,北魏遷設來縣。
先屬恆州,次屬南豳州新平郡,後屬豳州新平郡,為三水縣。《通典·州郡》三:“西魏置恆州,亦漢栒邑地。”雍正《陝西通志·西魏州郡縣統屬考》:恆州轄三水縣。《陝西地理沿革》:“西魏大統元年(535年)曾於縣內兼設恆州(實為僑設),不久即廢。”《辭海·歷史地理》於“南豳州”條説:“州名。北魏置。以州境北有豳州相對而得名,治所在白土(今彬縣西南),轄境相當今陝西彬縣、旬邑、長武及甘肅涇川地。”南豳州於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改為豳州。《陝西地理沿革》:西魏豳州新平郡轄有三水縣。
北周
撤銷爰得、高平2縣,轄地併入三水縣,屬豳州新平郡。雍正《陝西通志·北周州郡縣統屬考》:豳州新平郡轄白土、三水、永壽3縣。
先屬豳州,次屬北地郡,後屬新平郡,為三水縣。《元和郡縣誌》:三水於“開皇三年(583年)以縣屬豳州”。《辭海·歷史地理》:“北地郡,大業初改豳州置。治所在安定(今寧縣)。轄境相當於今甘肅寧縣、合水、正寧、慶陽南境及陝西旬邑、彬縣。”《隋書地理志考證附補遺》:“隋北地郡義寧元年(618年)領安定、羅川、襄樂、朋原、新平、三水6縣,義寧二年(619年)安定置歸義縣,以新平、三水屬新平郡。”
京畿道邠州,為三水縣。《通典·州郡》三:“大唐分置15郡,此(古雍州)為京畿關內道”。京畿道的邠州,按《通典》所列統4縣,三水序列2。《舊唐書·地理志》《新唐書·地形》一、《元和郡縣誌》、雍正《陝西通志》、清代各版《三水縣誌》等,均謂邠州統有三水縣。
五代
先後出現10國,是唐末地方割據勢力的延續,旬邑縣先後屬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邠州,仍為三水縣。《陝西地理沿革·旬邑縣沿革表》列五代梁、唐、晉、漢、周均有三水縣,均屬邠州。
永興軍路邠州,為三水縣。《宋史·地理》三:永興軍路邠州統縣5,三水序列3。《太平寰宇記》《文獻通考》同此。
屬慶原路邠州,為三水縣。《金史·地理志》下:慶原路邠州統5縣,三水序列末。《西安府志》:三水“唐屬邠州,金因之”。
初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鞏昌路,為三水縣。
至元七年(1270年),併入淳化縣,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邠州。《中國歷史地圖集》七冊13—14圖,元陝西行省鞏昌路轄縣標有三水。關於併入淳化時間,《元史·地理》三、《大清一統志》《元代行政地理研究·沿革陝西》、雍正《陝西通志》等都説是“元至元七年”(1270年),而清康熙、同治《三水縣誌》《創修城池記》等卻説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但“至正”是元代最後一個皇帝順帝的最後一個年號,至正十八年到元亡只有10年時間,如果這時併入淳化,可以説覓代存設三水縣。今查《大元一統志》中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邠州領縣2,為新平及淳化,無三水縣。各版舊縣誌於“官屬”類中,金縣令後緊接明縣令名,中缺元縣令,據此,“至正”顯系“至元”之誤,併入淳化時間,當以元至元七年(1270年)為準。淳化縣,按《元史·地理志》三所載,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邠州。
屬陝西布政使司西安府邠州,初仍並歸淳化縣,後復置為三水縣。《明史·地理》三於“三水”注説:“成化十三年(1477年)九月,析淳化縣地置”。雍正《陝西通志·建置》三:“成化十三年始割淳化十六里置此邑(指三水縣)。”《創修城池記》:“成化丁酉(十三年),居民思復故邑,上陳制下,仍立三水為縣。”《雍大記》、各版舊縣誌説法同此。可見,成化十三年前,三水仍併入淳化;成化十三年,和淳化分置,三水復為縣。《大明一統志》:陝西布政使司西安府邠州領縣2,為淳化、三水。
屬陝西省鳳邠道邠州直隸州,為三水縣。《清史稿·地理》十於“邠州直隸州”注説:“隸鳳邠道……雍正三年(1725年),升直隸州,領縣3,三水、淳化、長武。”《大清一統志》、雍正《陝西通志》等同此。
依據《全國行政區劃一覽表》《全國行政區劃表》《現行行政區劃一覽表蒡、《中華民國省道縣區域表》《全國行政區域簡表》《行政區域》及舊《辭海》“附條”等記載,初仍為三水縣,民國三年(1914年)1月,因和廣東三水縣重名,複名栒邑縣。始屬陝西省鳳邠道,民國二年(1913年)3月屬陝中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9月屬關中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撤道,直屬陝西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陝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又復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1950年1月1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栒邑縣屬陝西省邠縣分區。
1950年5月2日,劃歸咸陽專區。1953年1月23日,撤銷咸陽專區,栒邑縣劃屬陝西省寶雞專區。1956年10月撤銷寶雞專區,栒邑縣改由陝西省直轄。1958年12月合大縣,撤銷栒邑縣,和長武同時併入彬縣,直屬陝西省。1960年12月劃歸咸陽市。1961年8月22日撤銷大縣建制,恢復栒邑縣,同時復設陝西省咸陽專區,旬邑縣屬之。1964年9月10日,因“栒”字生僻,選同音常用字,改為旬邑縣。1970年咸陽專區改稱咸陽地區,轄旬邑等13縣。1983年10月5日咸陽地區改為咸陽市,旬邑縣受轄至今。 [3] 
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旬邑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4] 
旬邑縣城全景

旬邑縣行政區劃

旬邑縣區劃沿革

宋、金、明、清時期
北宋初,旬邑縣劃為13個鄉,太平興國(978—984年)後為12鄉。元豐年間(1078—1085年)為九鄉及龍泉鎮。
金代增設清泉鎮。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復立三水縣時設土橋、張空(今張洪)、職田、太羽(今太村)、底廟五鎮,編户16裏。弘治年間(1488—1505年)因人逃地荒,裁去四里,其餘為三水、蒲村、北宮、南宮、職田、太義、椒村、金泉、爰得、風泉、義豐、高平等12裏。崇禎十五年(1642年)又裁去四里,其餘八里為蒲村、椒村、職田、金泉、爰得、義豐、南宮、北宮。
清代設土橋、張洪、太羽、職田、底廟五鎮,編户八里,裏下設甲。 [5]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初期,旬邑縣劃為中、東、南、西、北五區。區設自治局,置局紳。中區轄今縣城及汃河上下川,自治局設縣城;東區轄今職田鎮、馬欄鎮、後掌一帶,自治局設職田鎮;南區轄今土橋鎮、清塬鎮及東山一帶,自治局設土橋鎮;西區轄今張洪鎮、鄭家鎮、原底社區、赤道社區,自治局設張洪鎮;北區轄今太村鎮、湫坡頭鎮、底廟鎮一帶,自治局設太村鎮。民國四年(1915年)改自治局為區公所,置區紳。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中、東、南、西、北區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推行保甲制,全縣共14個聯保。中區劃為公劉、石門兩個聯保,東區劃為職田、大同、信用三個聯保,南區劃為土橋、清塬、守望三個聯保,西區劃為張洪、善慶、中原三個聯保,北區劃為太峪、底廟、太平三個聯保。聯保下設保,保下設甲。聯保置主任,保、甲置保、甲長。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夏,迫於革命根據地擴大,國民黨栒邑縣政府縮編保甲,並守望聯保所剩部分村入土橋聯保,並中原聯保入太峪聯保,全縣減為公劉、職田、太峪、善慶、底廟、太平、張洪、土橋等八個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5月改聯保為鄉(鎮),計有公劉、善慶、太平三鄉,職田、太峪、底廟、土橋、張洪五鎮。鄉(鎮)所轄保、甲基本同原聯保,合計八鄉(鎮)、51保、9711甲。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0年1月至1956年3月,全縣劃為八區、56鄉。
1956年3月撤區並鄉,栒邑縣保留了土橋和馬欄區,其他六個區撤銷,併為15個鄉。
1958年9月,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撤銷23個鄉,建立10個人民公社,下轄144個生產大隊。
1958年12月栒邑縣併入邠縣後,境內設土橋、栒邑、職田三個公社、22個管理區、130個生產大隊。
1961年8月栒邑縣制恢復後,全縣設立17個人民公社、176個生產大隊。1962年大隊增至243個。1964年,韓家公社機關遷至丈八寺村,遂改稱丈八寺公社。1965年10月,陽坡頭公社機關遷至後掌村,遂改稱後掌公社。1968年,大隊增至247個。
1984年6月旬邑縣進行機構改革,實行政社分設,撤銷17個人民公社,建立12個鄉,下轄280個行政村。
1998年2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底廟、湫坡頭、鄭家、丈八寺四鄉改為建制鎮,其行政區域和鎮政府駐地不變。全縣設9個鎮和8個鄉。
2001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石門鄉、第界鄉、後掌鄉。石門鄉併入清塬鄉,第界鄉併入城關鎮;後掌鄉與馬欄鄉合併設立馬欄鎮,鎮政府機關移至後掌鄉駐地。全縣設10個鎮和4個鄉。
2002年,撤銷合併馬欄鎮、職田鎮、清塬鄉5個行政村,全縣行政村由原來的280個減至275個。
2005年10月,經過合村並村,全縣行政村減至187個。
2010年12月,旬邑縣在鄉(鎮)機構改革中撤銷排廈、原底、赤道三個鄉,改為社區,分別隸屬土橋鎮、張洪鎮、太村鎮。全縣設丈八寺、土橋、城關、馬欄、職田、湫坡頭、底廟、太村、鄭家、張洪、清塬等11個鎮,排廈、赤道、原底三個社區,共187個行政村、925個村民小組。 [3] 

旬邑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旬邑縣下轄1個街道,9個鎮 [47]  :城關街道、土橋鎮職田鎮張洪鎮太村鎮鄭家鎮湫坡頭鎮底廟鎮馬欄鎮清塬鎮 [1]  旬邑縣人民政府駐城關街道。 [7]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10429001000
城關街道
610429101000
土橋鎮
610429102000
職田鎮
610429103000
張洪鎮
610429104000
太村鎮
610429105000
鄭家鎮
610429106000
湫坡頭鎮
610429107000
底廟鎮
610429109000
馬欄鎮
610429110000
清塬鎮

旬邑縣地理環境

旬邑縣位置境域

旬邑縣位於陝西省中部偏西,咸陽轄境的北端,地處關中平原的北界,陝北高原的南限,東界黃陵縣銅川市耀縣,西鄰彬州市,南連淳化縣,北接甘肅正寧縣 [8]  介於東經108°08′—108°52′,北緯34°57′—35°33′之間,總面積1811平方千米 [45]  ,建成區面積6.1平方千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47.84公頃。 [48] 
旬邑縣城與各地的距離是:距彬州市城44千米,淳化縣城69千米,耀縣城39.9千米,銅川126千米,甘肅正寧縣城94千米。南距省城西安175千米,距咸陽150千米,東北距北京經山西道1500千米。 [3] 

旬邑縣地層地質

地層
陝甘寧盆地分區以發育中、新生代陸相地層為特徵,分為四系:
①三疊系(T):下三疊統(T1):劉家溝組(T1L))、和尚溝組(T1h)。中三疊統(T2):紙坊組(T2Z)、銅川組(T2t)。上三疊統(T3):胡家村組(T3h)、永坪組(T3y)、瓦窯堡組(T3W)。
②侏羅系(J):下侏羅富縣組(J1f)。中侏羅統(J1y):延安組(J2y)、直羅組(J2z)、安定組(J2a)。
③白堊系(K):下白堊統為志丹羣(K1z),自下而上分為宜君組(K1z)、洛河組(K1z)、環河—華池組(K1z)、羅漢洞組(K1z)。
④第三系(N):第三系發育不全,只有上新統(N2)出露,主要分佈在中生代的夷平面上,構成黃土塬的基礎。
⑤第四系(Q):下更新統(Q1),自下而上可分為:三門組()、午城組()。中更新統(Q2),主要為黃土堆積,稱離石組(),與下伏午城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上更新統(Q3),薩拉烏蘇組()、馬欄組()。全新統(Q4):分佈廣泛,成因類型複雜,組成各地的最新覆蓋。 [3] 
地質構造
旬邑縣處在中朝準地台(一級單元)陝甘寧台坳(二級單元)的陝北台凹(三級單元)。
陝北台凹是陝甘寧台坳的主體部分,旬邑縣處在台凹的偏南部,台凹被坳褶斷束環繞。台凹中部出露中生界地層,褶皺和斷裂稀少,未見岩漿侵入活動。
台凹為一大型向斜構造,長軸南北走向,兩翼不對稱。次級褶皺以短軸背斜、鼻狀背斜等平緩拱形隆起為主。旬邑縣屬次級褶皺區的低褶曲帶,地面斷裂少,褶皺寬平,背斜呈短軸狀,褶曲形態不規則,線性延伸不明顯。上三疊系頂侵蝕面對蓋層褶曲形態有影響,背斜軸部一般出露白堊系底部,局部為侏羅系上部地層。 [9] 

旬邑縣地形地貌

旬邑縣地處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地形主要以山地、塬面為主 [8]  。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塬各半,高差明顯。石門山峯海拔1885米,是旬邑縣最高點,三水河出境處是旬邑縣海拔最低處,為850米。主要河流三水河自東北向西南斜穿全境。東北部的馬欄、石門山地,是子午嶺伸向西南的餘脈,海拔1300—1855米,面積976.8平方千米,佔旬邑縣總面積的54%。山體起伏雖大,山勢卻平緩,大部分還被薄層黃土覆蓋。這裏是三水河及其支流和姜家河的發源地。黃土高原佔據旬邑縣的西南部,面積834.2平方千米,佔旬邑縣總面積46%。四郎河、支黨河、梁渠溝、三水河和蒼兒溝等大小河流依次從北而南呈東北-西南向穿流而過,黃土高原受其侵蝕切割,變得支離破碎,塬、梁、峁與溝壑相互交織,水土流失嚴重。 [10] 
地貌類型
可分為八個類型:Ⅰ山地、Ⅰ1土石中低山、Ⅰ2黃土低山、Ⅱ黃土高原、Ⅱ1黃土塬、Ⅱ2黃土殘塬、Ⅱ3黃土梁峁丘陵和Ⅲ河谷平原。 [11] 
地貌分區
以地貌形態上的相似為主要依據,旬邑縣分為土石山地地貌區和黃土高原溝壑地貌區。山地地貌區又可劃分出一個副區,即低山丘陵溝壑副區,共兩個地貌區和一個地貌副區。 [12] 

旬邑縣氣候特徵

旬邑縣屬暖温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温9.2℃,極端最高温度35.0℃,最低氣温-21.3℃。年降水總量589.4毫米,最大積雪深度14釐米。凍土最大深度為67釐米。全年無霜日數197天。年日照總時數2270.4小時。近幾年,春季氣温出現逐年增高趨勢,冬春連旱和倒春寒現象出現較為頻繁。夏季旱澇並存,部分地區經常出現雷電、冰雹、暴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秋季時常出現秋淋現象,冬季乾旱較為明顯。 [8] 

旬邑縣水系水文

旬邑縣河流均屬渭河水系,除瓦房川為石川河支流河外,其餘皆是涇河支流。境內較大的河流有四朗河、支黨河、三水河和姜家河,依次自北而南排列,流向呈東北—西南向,其中唯有三水河從中部橫穿全境。此外,還有長500米以上的溝道379條,其中長5千米以上的河道56條,均有常流水。 [13] 

旬邑縣自然資源

旬邑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旬邑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25089.02公頃(376335.30畝)
其中水澆地76.93公頃(1153.95畝),佔0.31%;旱地25012.09公頃(375181.35畝),佔99.69%。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5254.81公頃(228822.15畝),佔全縣耕地的60.80%;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878.30公頃(58174.50畝),佔15.46%;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095.03公頃(31425.45畝),佔8.35%;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470.23公頃(7053.45畝),佔1.88%;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3390.65公頃(50859.75畝),佔13.51%。
(二)園地12382.97公頃(185744.55畝)
其中果園11698.70公頃(175480.50畝),佔全縣園地的94.47%;其他園地684.27公頃(10264.05畝),佔5.53%。
(三)林地120948.44公頃(1814226.60畝)
其中喬木林地97244.36公頃(1458665.40畝),佔全縣林地的80.40%;灌木林地6595.31公頃(98929.65畝),佔5.45%;其他林地17108.77公頃(256631.55畝),佔14.15%。
(四)草地8452.62公頃(126789.30畝)
其中天然牧草地631.45公頃(9471.75畝),佔全縣草地的7.47%;其中人工牧草地0.39公頃(5.85畝),佔0.01%;其他草地7820.78公頃(117311.70畝),佔92.52%。
(五)濕地171.38公頃(2570.70畝),全部是內陸灘塗。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6345.98公頃(95189.70畝)
其中建制鎮944.16公頃(14162.40畝),佔全縣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的14.88%;村莊4971.21公頃(74568.15畝),佔78.34%;採礦用地218.03公頃(3270.45畝),佔3.43%;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212.58公頃(3188.70畝),佔3.35%。
(七)交通運輸用地2286.22公頃(34293.30畝)
其中鐵路用地11.10公頃(166.5畝),佔全縣交通運輸用地的0.48%;公路用地1084.95公頃(16274.25畝),佔47.46%;農村道路1190.17公頃(17852.55畝),佔52.06%。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982.36公頃(14735.40畝)
其中河流水面758.17公頃(11372.55畝),佔全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77.18%;水庫水面139.69公頃(2095.35畝),佔14.22%;坑塘水面49.21公頃(738.15畝),佔5.01%;溝渠6.17公頃(92.55畝),佔0.63%;水工建築用地29.12公頃(436.80畝),佔2.96%。 [46] 

旬邑縣植物資源

在中國植物區系中,旬邑縣處於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華北地區,黃土高原亞地區。因此在組成植被的植物成分中,無論是建羣種、優勢種或是伴生種,都以華北成分佔絕對優勢。喬木有殼鬥科的遼東櫟、槲樹、麻櫟、槲櫟等,樺木屬的白樺,楊屬的山楊,榆科中的榆,槭屬的地錦槭、元寶槭,還有大葉樸、小葉樸等,以上都是落葉闊葉樹種;針葉樹種有松科的油松和柏科的側柏。
華北區系的灌木有酸棗、荊條、虎榛子、毛櫻桃、北京丁香、抗子梢、毛山荊子、沙棘等等。
華北成分的草本植物有白羊草、黃背草、大披針苔、北京隱子草、大油芒、野古草、百蕊草、藜蘆、遠志等等。
此外,還有黃土高原植物成分,如山杏、扁核木馬棘、艾蒿等。 [14] 

旬邑縣動物資源

在動物地理區劃中,旬邑縣屬古北界華北區黃土高原亞區,但也有一些東洋界成分(熱帶、亞熱帶種)。野生動物主要有林麝、野豬、中華鼢鼠、巖松鼠、花鼠、大倉鼠、大林姬鼠狗獾豹貓黃鼬、青鼬等。
鳥類主要有石雞、縱紋腹小雞、樓燕大斑啄木鳥白鶺鴒紅尾伯勞灰椋鳥、北紅尾鴝、沼澤山雀、金翅雀、小沙百靈、鳳頭百靈、黑卷尾、黑枕黃鸝、三道眉草鴉、紅嘴藍鵲、四聲杜鵑鳥、樓燕、家燕、大山雀、鳶、紅腳隼等。兩棲類有中華大蟾蜍花背蟾蜍黑斑蛙 [15] 

旬邑縣礦產資源

旬邑縣礦產資源以外生礦牀為主,品種不多,主要有煤礦油頁岩石油天然氣和耐火材料等。 [16] 

旬邑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户籍總户數91845户,總人口28.6991萬人。按性別劃分,男15.3569萬人,女13.3422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15:100。按地區劃分,城鎮人口71197人,鄉村人口21.5794萬人。按年齡劃分,0—17歲48477人,18—34歲85128人,35—59歲10.3739萬人,60歲及以上49647人。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常住人口21.0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22‰,人口死亡率為7.17‰,人口自然增長率-0.9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6.57%。 [48] 

旬邑縣政治

縣委
書記
副書記
常委
縣人大
主任
副主任
井志剛喬鴻正、張軍旗、金鑫
縣政府
縣長
師虎
副縣長
王書鵬、孔軍、郝傑解建鋒張鳳妮孫明傑段團輝萬雙、譚震
縣政協
主席
副主席
參考資料: [17] 

旬邑縣經濟

旬邑縣綜述

2022年,旬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01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51.39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35.79億元,增長5.2%。第一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9.8%,較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4%,提高6.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8.8%,下降4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8830元。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66.25億元,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3%,較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2022年,旬邑縣新增“五上”企業18户,年末“五上”企業數量達到93户。 [48]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旬邑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0%,較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投資額同比下降14.6%;第二產業投資額同比下降1.0%;第三產業投資額同比增長24.6%。 [48] 
財税收支
2022年,旬邑縣公共預算收入4.43億元,同比增長43.3%。財政支出28.35億元,同比增長12.1%。 [48] 
人民生活
2022年,旬邑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0元,同比增長6.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43元,同比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4元,同比增長7.0%。 [48] 

旬邑縣第一產業

202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7.27億元,同比增長7.3%;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9.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7%;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共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5家、市級8家,省級農業產業化示範聯合體1個。現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5個,果蔬儲藏流通企業41個。發展家庭農場54個。其中,省級11家、市級16家。發展專業合作社250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市級14家。 [48] 
農業
2022年,旬邑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8.25萬畝,同比增長0.8%。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4萬畝,同比增長1.0%,糧食總產量13.03萬噸,同比增長0.1%。2022年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2.79萬畝,同比增長3.0%,蔬菜總產量6.36萬噸,同比增長2.6%。 [48] 
林業
2022年,旬邑縣造林3.9萬畝,森林總面積達152.6萬畝。自然保護區1個,保護區面積27050.3公頃。2022年,旬邑縣園林水果種植面積33萬畝,同比增長3.1%,水果總產量52.73萬噸,同比增長2.7%。 [48] 
畜牧業
2022年,旬邑縣生豬存欄27.56萬頭,同比下降1.6%,累計出欄44.01萬頭,同比下降0.4%;牛存欄3963頭,同比增長20.1%,累計出欄2094頭,同比增長16.9%;羊存欄4.52萬隻,同比下降3.0%,累計出欄4.58萬隻,同比下降2.2%;活家禽存欄36.07萬隻,同比增長0.1%,累計出欄41.65萬隻,同比增長21.7%。2022年,旬邑縣肉類總產量3.66萬噸,同比下降1.2%。 [48] 

旬邑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規模工業總產值94.39億元,同比增長23.7%。分行業看:煤炭開採洗選業產值87.88億元,同比增長26.2%;食品製造業產值1.38億元,同比增長261.4%;酒飲料製茶業產值0.23億元,同比下降12.3%;醫藥製造業產值1.32億元,同比下降34.7%;非金屬礦物製造業產值1.52億元,同比下降5.0%;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產值1.49億元,同比下降19.4%;水的生產供應業產值0.26億元,同比增長0.03%;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完成產值0.31億元,同比增長1.7%。各行業佔比為:採礦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93.1%;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0%;供應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9%。2022年,旬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4.69億元,同比增長23.3%。 [48] 
建築業
2022年,旬邑縣資質以上建築總專包企業8家,實現總產值5.67億元,同比增長20.6%。資質以上建築總專包共簽訂合同額6.96億元,同比增長10.4%。 [48] 

旬邑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6億元,同比增長11.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77億元,同比增長11.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09億元,同比增長12.0%。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7.75億元,同比增長11.2%;餐飲收入額7.11億元,同比增長13.5%。2022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25.3%;飲料類同比增長16.2%,煙酒類同比增長14.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同比增長6.6%,化妝品類同比增長4.1%,日用品類同比增長55.7%,中西藥品類同比增長14.0%,文化辦公用品類同比下降1.6%,傢俱類同比增長37.6%,汽車類同比增長556.4%。 [48] 
房地產業
2022年,旬邑縣房地產開發投資4.39億元,同比增長19.9%。商品房銷售面積54713平方米,同比下降18.1%。商品房銷售額2.49億元,同比下降17.0%。 [48] 
郵電通信
2022年,旬邑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2022年,旬邑縣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29萬件,快遞業務196.74萬件。2022年,旬邑縣完成電信業務總量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1.4%。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移動電話用户總數194538户。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78248户,比上年末增加12271户。 [48] 
旅遊業
2022年,旬邑縣接待境內外遊客312萬人次。 [48]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47.43億元,同比增長15.2%,比年初增加19.41億元。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01.67億元,同比增長16.1%,比年初增加14.12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23.29億元,同比增長46.7%,比年初增加7.41億元。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46.32億元,同比增長2.7%,比年初增加1.22億元。其中,住户貸款餘額19.09億元,同比增長13.0%,比年初增加2.20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27.23億元,同比下降3.5%,比年初減少0.98億元。 [48] 
太村產業園區 太村產業園區

旬邑縣交通運輸

旬邑縣交通

旬邑縣境內211國道穿越南北,342國道橫貫東西,鹹旬高速、銅旬高速、旬耀二級公路建成通車後,融入了西鹹1小時經濟圈,成為連接隴東板塊與關天經濟區的區域性副中心城市。 [2]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境內公路里程2099.46千米,其中:“四好”公路65.3千米,高速公路74.96千米。2022年,旬邑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64億元,增長1.1%。 [48] 

旬邑縣運輸

2022年,旬邑縣貨物運輸總量731萬噸。2022年,旬邑縣旅客運輸總量8.6萬人次。縣轄區內營運公交線路5條,營運里程157千米,營運公交車20輛。 [48] 

旬邑縣社會事業

旬邑縣科技事業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家。各類技術合同成交總額0.32億元。2022年,旬邑縣申請專利57件。 [48] 

旬邑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共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60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招生人數1110人,在校學生3131人,專任教師249人;普通初中16所,招生人數2830人,在校學生7764人,專任教師765人;小學43所,在校學生16012人,專任教師124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招生人數742人,在校學生2011人,專任教師135人;幼兒園51所,招生人數1637人,在校學生6198人,專任教師466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95人,專任教師24人。 [48] 

旬邑縣文體事業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9.1萬冊,博物館2個。2022年,旬邑縣組織舉辦嗩吶、剪紙、二胡、合唱等培訓班7期,累計參訓3000多人次。辦理項目文勘備案9個,開展田野文物巡查、文博場館安全檢查等專項檢查10場次,組織開展消防演練4次,確保文物安全無事故。成功舉辦線上春節文藝晚會、“福虎迎新春·樂享幸福年”元宵節系列文化活動、“綠韻旬邑·清涼之旅”避暑納涼節等活動、“唱響旬邑”歌手大賽、“百姓大舞台·有你更精彩”舞蹈大賽、“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羣眾文化節系列活動。2022年,組織開展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演出155場次,線上累計觀看人數9萬人次,線下累計觀看人數20萬人次。泰塔搶險加固工程、唐家民居彩繪泥塑保護維修工程分別榮獲2022年陝西優秀文物保護工程;鹿野苑旅遊度假區森林康養基地成功入選第二批陝西省森林康養基地;陝西旬邑西頭遺址列入2022年度陝西六大重要考古發現,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8] 

旬邑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247個,衞生機構牀位數967張。執業(助理)醫師486名。

旬邑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091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數158892人。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51082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6600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234482人。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城鄉最低生活保障16209人。其中,城鎮低保505户、861人,農村低保5219户、15348人。社會福利機構3個,牀位627張。 [48] 

旬邑縣環境保護

2022年,旬邑縣城區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345天。 [48] 

旬邑縣安全生產

2022年,旬邑縣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0起。 [48] 

旬邑縣歷史文化

旬邑縣綜述

旬邑縣文化藝術源遠流長,《詩經》中的《豳風》《公劉》等便產生於旬邑縣。 [18] 
旬邑古稱豳,周封邑,秦置縣,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孫公劉曾在此開疆立國,開創了古代農耕文明。綿延百里的趙家洞石窟,懸巖中空,洞天妙連,始為周人穴居之地,曾是古豳國的首府,是中國最早的城市雛型。建於北宋嘉佑年間的泰塔風格獨特,是旬邑的標誌性文化符號。明末清初的唐家民居建築融北方四合院和蘇杭園林藝術為一體,磚木石雕精美細膩。出土的黃河劍齒象、板齒犀牛化石距今已有300多萬年曆史。距今兩千多年前的秦第二大國防工程——秦直道穿境而過,道路兵站遺址至今猶存。民俗文化積澱深厚,以“剪花娘子”民間藝術大師庫淑蘭作品為代表的剪紙藝術馳名海內外。
民國十五年(1926年),旬邑建立黨組織。民國十七年(1928年),爆發了聲震渭北的“二八”起義,革命戰爭年代曾是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關中分區和陝北公學所在地,習仲勳、汪鋒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長期生活和戰鬥過。旬邑馬欄是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碩果僅存的紅色根據地之一,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血與火的洗禮,同陝甘、陝北革命根據地一道成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為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馬欄革命舊址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旬邑縣戲曲

流傳於旬邑縣的劇種主要有秦腔眉户。秦腔是本縣流傳最廣的地方戲曲劇種。建國前,較大的村一般都有戲班,不少人都會唱幾句亂彈。每遇年節、廟會、祈雨、物資交流會,有錢人家祝壽、婚喪喜慶,常演秦腔以助興。田間地頭、家庭院落、行人路上,常可聽到激越的秦腔聲腔。農事間隙,三五人一聚,吹、拉、彈、唱,自娛自樂,乃是常事。演出的劇目主要有:《春秋筆》、《二進宮》、《三滴血》、《打金枝》、《周仁回府》、《趙氏孤兒》、《轅門斬子》、《啞女告狀》等100多個本戲;有虎口緣、櫃中緣、審椅子、補鍋等81個摺子戲。
眉户清時在本縣流傳,當地人稱“念”曲子。眉户多為坐唱,少則一人懷抱三絃自彈自唱,也可二三人或七八人演唱,並加入絲絃樂器及打擊樂器伴奏。
還有皮影、木偶,多在元霄節前後演出。演出者外地居多。本縣有魏洛村周車組織的皮影班子。太村、職田也有人組織過木偶班子,但均時間不長。 [19] 

旬邑縣音樂

流傳於旬邑的音樂主要有鑼鼓打擊樂和以嗩吶為主的吹打樂。
鑼鼓打擊樂多用於歌舞伴奏,常用的樂器是大鼓、大鑼、鐃,有時加京鑔、小鑼。旬邑大鼓,獨具特色,鼓高1米,鼓面直徑70釐米,在鼓幫三分之二高處,順直徑橫穿一鐵條,鐵條中央吊一老碗大的銅鈴。擊鼓時,銅鈴隨節奏叮鐺作響,既豐富了音色、又增加了音量,使鼓聲鏗鏘有力。常用的曲牌有《常興鼓》、《三錘鼓》、《鴨子拌嘴》、《鳳凰三點頭》等。
旬邑嗩吶吹打樂遍佈全縣各鄉鎮,分佈於南、北、中三條塬上的嗩吶班子,至少有14家以上,嗩吶藝人達500餘人。旬邑嗩吶的優勢在中原,中原以周、呂派為代表。周派嗩吶曲目廣泛,豐滿華麗,細膩曲回,富於韻味。呂派嗩吶以“哨子硬”著稱,粗獷豪放、剛健有力。北原嗩吶杆採用竹製,高亢明亮,淳厚朴實。南原嗩吶演奏曲目、風格沿襲中原周派嗩吶。
嗩吶吹打樂班,在農村多以應請婚娶助興,喪葬致哀。建國後,歡送參軍、獎勵勞模、喜慶集會,都少不了吹鼓手參與,以隆氣氛,嗩吶曲目有《大開門》、《四季到春》、《雁落沙灘》、《祭靈》、《弔孝》、《十對花》、《番王令》、《雪花飄》等,全是標題音樂。 [19] 

旬邑縣舞蹈

流傳於旬邑縣的舞蹈形式有地故事、秧歌、獅子舞、龍舞、竹馬、旱船、蚌舞、打花棍等。其中地故事和秧歌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地方風格,深受羣眾喜愛。
地故事在清初就在旬邑盛行。建國前,陝甘寧邊區關中分區設在職田鎮馬家堡時,習仲勳親自帶領馬家堡社火隊在縣城演出。建國後,各村秧歌、地故事開展比賽活動,深入村鎮為羣眾表演,一時甚為活躍。秧歌、打花棍是音樂和舞蹈的綜合藝術,表演時邊唱邊舞,引用陝北“打黃軍”、“東征調”、“珍珠倒捲簾”等曲調,歌舞有《繡荷包》、《十二月忙》、《女望娘》、《鬧長工》、《小放牛》等。 [19] 

旬邑縣社火

流行於旬邑的社火主要有高抬、高蹺、馬故事。由羣眾自發組織,盡情娛樂,其表演空間小至場頭院落,大至田疇廣場,演員眾多,觀者如潮。
旬邑社火帶有儺祭遺風,每年耍社火前,先由社火頭率領村民打上彩旗,敲起鑼鼓,去廟中敬神,俗稱“謁廟”,“謁廟”禮儀莊重、肅穆,要向神靈燒香、磕頭、致頌詞、禱告、唱曲子、祈神保佑,求得來年風調雨順。“謁廟”之後第二天正式表演,表演形式是將角色高置於人抬的桌架上,或足踩細梅而凌空挺立,或足踏壘卵而悠然自得,或以佛塵系孩童而安然無恙,或隨輪轉而故作滑稽,高而險、妙而奇、險而巧,彩帛臨風,引人注目。隨後是高蹺或馬故事。表演內容多為古典戲曲和歷史、神話故事,近年來又增添了現代生活人物。 [19] 

旬邑縣剪紙

剪紙,旬邑人稱窗花。盛行於農村婦女之中。剪紙活動貫穿於四時節令、 喜慶婚宴、喪葬禮儀、生男育女、日常家居和生產勞動諸方面。
1985年,範雙芹的巨幅剪紙《狀元塔》獲省婦聯“女能人”剪紙創作一等獎。1986年,旬邑民間剪紙在西安美術家畫廊展出,為庫淑蘭的剪紙設專廳陳列。1987年,上海科教製片廠《中國民間剪紙》攝製組,專程採訪拍攝庫淑蘭及其剪紙藝術,向國內外介紹。1988年,旬邑民間剪紙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收藏作品196幅。先後有百餘幅作品在國內外10多家刊物上發表與介紹。 [19] 

旬邑縣刺繡

旬邑縣民間稱刺繡為“扎花”。扎花之術是舊時婦女的必修課,繡花之難,在於精針密線耗工費神,圖案碎小,配色不易。從初學到熟練一般要經過幾年實踐。姑娘出嫁之期,都要“趕陪房”繡嫁妝。
本縣刺繡的針法有:拾針、綈針(切針)、套針(破針)、捎針、灑針、紋針、曳針(連針)、釦針、包針、套曳針、羽葉針、珠寶針、單鎖、雙鎖、濺針、窩針、單疙瘩、雙疙瘩、懸針等20多種。
刺繡品主要有繡花枕頭、枕頂、裹肚、圍裙、門簾、炕圍、繡鞋、鞋墊等。
刺繡紋樣有蟠虺紋、龍鳳紋、八卦紋、瓜果紋、花鳥紋、日月紋、禽獸紋、佳人紋、五毒紋等,大都藴含祝福吉祥之意。 [19] 

旬邑縣面花

又叫花饃、禮饃。盛行於本縣農村婦女之中。用小麥麪粉蒸至九成熟,然後用彩筆繪畫塗抹即成。蒸前用手,輔助以剪子、刀子、錐子、梳子、筷子作成各種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活物。裝飾用的材料是紅棗、綠豆、紅豆、刀豆、黑豆、桔皮等。
女子出嫁頭一年的正月十六,孃家人要送面花。所蒸麪花有花鳥蟲魚,祥禽瑞獸。小兒滿月蒸“囫聯”,是一個直徑為1尺2寸的環形項圈,外沿作出蓮花瓣、魚鱗、鳳羽等紋狀,也有用面片粘貼的圖案。囫聯頂上插一圈十二生肖,中心作龍鳳、麒麟、獅子或五穀糧食。農曆九月九蒸棗糕,棗糕和一般面花所不同的是用紅棗填充裝飾,其工序是先掐面花,再墊棗。 [19] 

旬邑縣風景名勝

截至2022年末,旬邑縣共有各類旅遊景區(景點)5個,其中,國家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3個。 [48] 
卧龍潭
清朝咸豐十年,溝底顯現一神潭,周圍百里以外的人都前來神潭祭奠,求潭保佑,乞福保安,求醫救人。在此期間,傳説潭中有一巨龍,夜出晝伏,保佑地方百姓。朝中一位中堂大人,聽聞此言,於是駕臨神潭,乞求神龍為其家人醫病。中堂來此,神龍顯現,回家以後,久病家人病症痊癒,此事傳入皇上之耳,皇上封此潭為卧龍潭。從此,遠近聞名,在此乞福者甚眾。胡家村也因此聞名於世。 [20] 
北宋泰塔
泰塔又稱旬邑塔,在旬邑縣城內。
泰塔是樓閣式磚塔,八角七層,高五十三米。在第一層北面正中闢有半圓形券門,通過門裏的甬道,進至塔心小室後,有木梯可盤登遠眺。從第二層起,每層都有拱形的門洞與長方形的假門相間,並逐層依次變換其方位。
各層塔檐於轉角部位的中線上,用青石製成角石一根。它的外端均特意被加工雕鑿成螭首,自翼角伸出。螭首的頸部各有鐵鑄環套,用以系鈴。每當清風徐來,鐵馬叮鐺,抑揚頓挫,使人心曠神怡。 [21] 
古象犀牛化石展館
陳列有1975年出土於旬邑縣馬欄鎮西塬村的黃河劍齒象化石和犀牛化石骨架,其中古象化石體長8.45米,高4.3米,犀牛化石體長4.8米,高3.1米,距今已有三百多萬年的歷史,是研究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古地質、古氣候,古地貌、古生物的重要標本。大象化石體魄之大,象牙之巨都堪稱世界之最,被譽為“世界第一象”;犀牛化石是世界上覆原裝架的第一具完整的板齒犀牛化石骨架。古象、犀牛化石為國家一級文物。 [22-23] 
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陝西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1994年經陝西省林業廳批准成立,2010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地處子午嶺南段餘脈,總面積885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境內有1200多種植物,其中列入國家級保護樹種有水曲柳、杜松等樹種。有野生動物200多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對象的有2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黑鸛、白鶴、金雕、林麝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豺、水獺、鴛鴦、灰鶴、大天鵝等17種,是渭北高原溝壑區最大的植物景觀羣落,被譽為“渭北高原上的西雙版納”,“西安咸陽的後花園”。 [24-25] 
旬邑紅色旅遊
紅色馬欄——革命聖地延安和陝甘寧邊區南大門,是習仲勳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造性實踐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重要成果,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碩果僅存的紅色根據之一,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血與火的洗禮,同陝甘、陝北革命根據地一道成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為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為爭奪和旬邑這塊土地,曾發生過大小戰鬥170餘次。 [26] 

旬邑縣地方特產

旬邑蘋果
旬邑縣蘋果總面積達到50萬畝,總產量42.5萬噸,產值7.86億元。旬邑縣所有鄉鎮獲得陝西蘋果“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歐瑞金),已建成綠色蘋果基地25萬畝,無公害蘋果基地10萬畝,歐盟有機蘋果認證3200畝,EUREP—GAP認證3000畝,有機蘋果基地認證5300畝。旬邑蘋果個大形正,色澤鮮豔,汁豐味濃,香甜可口。尤其是“旬寶”牌紅富士,色澤豔麗,肉細汁多,脆甜濃香,風味獨特,堪稱果中之上品。先後有11個主栽品種、130多次榮獲國家、省級各類農博會、評優會大獎,獲獎總數居陝西各縣區之首。
旬邑甜糯玉米
石門山甜糯玉米產自自然條件優越、無環境污染的石門山下。那裏平均海拔1600米,無霜期180天,年降水600毫米,日照時數2390小時。且晝夜温差大,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所產甜糯玉米蛋白質,氨基酸,脂肪和粗纖維的含量比普通玉米高,特別是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鐵,鋅,鈣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7%—18%,尤其是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比普通玉米高7.5倍,是集色香味於一體的特種果蔬營養佳品。 [27] 
旬邑核桃
旬邑核桃是在沒有工業污染純天然生態環境中生長的一種“長壽果、益智果、萬歲果。”因長年吸收天地之靈氣,所產出的核桃品質佳,有養人之寶的美稱。旬邑核桃皮薄肉厚,兩個核桃握在手裏,稍稍用力核桃皮開裂破碎,呈現出現人腦一樣的果仁,食之口味香甜。
吃核桃仁可以開胃通潤血脈,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核桃中磷脂對腦神經有良好保健作用,有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和保護心血管的功能。核桃是世界四大幹果之一,既可生食,炒食,也可榨油,是保健和休閒養生的理想食品。 [28] 
底廟大葱
旬邑縣底廟鎮位於陝甘兩省交界處,由於海拔較高,光照時間長,夏季雨量多,秋季氣候涼爽,空氣乾燥、紅粘土壤及適宜大葱喜涼爽生長習性,形成了大葱生長的最佳適宜區。當地羣眾有着千年栽種大葱的豐富經驗,所產大葱其葱體盈尺,葱頭和鱗莖潔白光亮,肥厚柔嫩,辣香味濃,清香宜口,葱白多,葱汁濃,實為烹製佳餚的上等用菜,深受人們喜歡。
底廟鎮年種植大葱1500多畝,產量2300多噸。大葱因形似鞭杆,因形似鞭杆,故亦有“鞭杆葱”之稱,辛辣芳香,營養豐富。 [29] 
旬邑馬欄土豆
馬欄地處旬邑縣東北部,該地區海拔高、氣候涼爽、晝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層深厚,土壤疏鬆,含鉀豐富,雨水充足,適應土豆的生長。該地出產的土豆形狀美觀、口感好、耐儲藏,屬優質無公害特色農產品。隨着種植規模擴大及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馬欄土豆遠銷省內外。 [30] 
馬欄老玉米
“馬欄山”老玉米產自紅色革命聖地——馬欄。採用無公害化、優良品種栽培,屬綠色食品。除了含有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C、豐富的鈣質外,還含有核黃素等營養成分,對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預防左右,而且還具有美容、抗衰老之功效。 [31] 
旬邑土甜瓜
旬邑土甜瓜產於旬邑縣底廟鎮。底廟鎮有“甜瓜故鄉”的美譽。該鎮羣眾種植甜瓜已有千年歷史,現有種植面積600餘畝。肥沃的土地、乾燥的氣候、充足的陽光,具備了甜瓜生長的天然特性,再加之豐富的種植經驗,所產甜瓜色澤鮮豔、果肉香甜、常帶香氣,深受人們的喜愛。
甜瓜,別名梨瓜子,又名香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有機成份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每百克甜瓜瓤肉內含蛋白質0.4克,脂肪0.1克,鈣29毫克,磷10毫克,抗壞血酸13毫克,還含有鐵、胡蘿蔔素、乳糖、樹膠、樹脂等,是滋補佳品。 [32] 

旬邑縣風味小吃

旬邑餄餎
餄餎,古書中謂之“河漏”。關於餄餎的做法,清代高潤生在《爾雅谷名考》中有十分詳細的記述:“系以水和麪為團,用木機榨壓而成。其木機則牝牡各一,聯以活軸,可隨手起落,外施以牀,用時置機釜上,實麪糰於牝機內,其牝機之底,則嵌以鐵片,密鑿細孔,面入牝機內,乃下牡機壓之,其滑美也,其木機俗呼河漏牀。”隨着社會的發展,金屬工具替代了木製,但餄餎的做法基本未變。餄餎隨篩孔粗細,可粗可細,粗若筷子,細如粉條,圓細韌長,連綿不斷,快火煮熟,挑入碗中,食之筋光。 [33] 
旬邑花子饃
花子饃,又叫心連心,旬邑特色小吃。據考,花子饃源於周代的禮饃,在旬邑民間的逢年過節、慶生祝壽、婚喪嫁娶、建房築屋等活動中較為流行。因其純系手工製作,口味筋道,深受大眾喜愛。
花子饃製作工藝較為複雜。將上好的麥面發酵成麪糰,取適量的乾麪粉、食用鹼和入揉勻,使麪糰酸鹼度呈中性、筋光狀,再揉搓成圓條,揪面提,備用。將面提反覆揉搓成饅頭狀,用手壓成麪餅,在其一面塗上豬油,取兩塊相向疊蓋、壓實,等分4份。取一份雙手捏住兩個底角,輕輕拉長成帶狀,在底部同向相纏,做成底座即成。做夠一屜後,用大火蒸約20分鐘就可出鍋食用。出鍋後的花子饃,兩瓣分開,呈心心相連狀,美觀美味。
麻什
麻什又叫“貓耳朵”,旬邑地方小吃。麻什的做法簡單,先將和好的麥面醒20分鐘後,擀成1釐米厚的麪餅。然後,切成約1.5釐米寬的麪條,用手在案板上搓成圓柱,再切成小面丁,備用。在案板上撒少許乾麪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斜摁,面就會捲起來,樣子像貓耳朵,即麻什。麻什的吃法多樣,配以肉類、蔬菜和佐料,或炒或燴,食之可口,風味炯然。 [34] 
御面
御面又稱玉面、淤面,旬邑名特小吃。御面的製作過程比較複雜,先將上好的小麥麪粉和成團,置盆中反覆揉搓水洗,待水混濁後,過濾倒入大容器中,如此反覆,直至將麪糰中的直鏈澱粉全部分離出來。待澱粉全部沉澱後,潷掉多餘的清水,將澱粉水攪拌均勻,倒入鍋中,快火加熱攪拌,成團後出鍋,在案板上揉勻,分成小塊,搓成長約40釐米、寬約5釐米的條型,用手壓成扁平狀,並在上面用木梳壓出魚鱗狀花紋,然後用大火蒸熟,出鍋冷卻後即可食用。御麪食用時,先切成薄片,然後佐以熟豬肉、葱花、香菜、蒜泥、芥末油(或香油)等涼拌。御面片白如玉狀,薄似蟬翼,其佐料或綠或黃,形色俱佳,味道極美。 [35] 
旬邑花饃
旬邑花饃是一種民間麪塑品。鄉間逢年節都要蒸制花饃。如春節蒸大饅、棗花、元寶人、元寶籃;正月十五做面盞、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雞、面豬等;清明節捏面為燕;七巧做巧花(巧餑餑),形如石榴、桃、虎獅、魚等;四月,出嫁女兒給孃家送“面魚”,象徵豐收;也有女兒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頭餛飩;寒食節上墳時用“蛇盤盤”以示消災;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嬰兒滿月做“囫圇”謂之“龍鳳呈祥”、“猛虎驅邪”;老人祝壽用“大壽桃”等等。花饃在民間依不同歲時和用途有各種形式。
花饃的製作原料以白麪為主,另有豆子、棗、胡椒等輔料;製作所需的工具為極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製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壓、搓、撥、按等。花饃除了可食用外,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是百姓寄託心願的一種方式。 [36] 
粘糕
粘(nián)糕,旬邑名特小吃。用粘糜子面發酵蒸做,蒸前,先將發酵好的麪糰加上一定比例的燙麪和生面揉勻,用手搓成一尺多長的園條狀,並在上面捏出一道小梁後入鍋蒸熟。
粘糕食用時,切成約0.5釐米的薄片,用植物油煎炸,上面的小梁會變為小尖,狀如桃形。色黃、性粘、味甜為其主要特點。也可佐以蜂蜜或白糖食之,口味更佳,是民間待客之佳餚。 [37] 
旬邑甑糕
甑(zèng)糕,旬邑地方食品。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考,甑糕是從中國最古老的“粉餈”演變而來,唐代趨於定型。因為甑糕是用“甑”蒸成的糕,故謂之甑糕。
甑糕的製作工藝較為複雜,取一定數量的江米,涼水浸泡2—4小時,待米心泡開後淘洗乾淨,控幹水分。另取一定比例的大棗洗淨備用。先在鐵甑篦上均勻鋪一層棗,取江米的三分之一鋪在棗上,如此反覆。最後再均勻鋪一層棗,在棗上蓋一層白布,加上鍋蓋,即可燜蒸。初用旺火猛燒,間隔30分鐘向米上澆灑少許的温水,一小時後用文火蒸燜,約3—5小時即成。製作成的甑糕,米棗交融,色澤鮮潤,綿、粘、甜,棗香撲鼻。 [3] 
旬邑麻花
麻花,旬邑風味食品。製作工藝較為簡單,用上好的麥面發酵成麪糰,添加適量的乾麪粉、食用鹼、雞蛋、食鹽(或白糖)、五香粉揉勻,揪一定分量的面提,再搓成長約20釐米的條狀,用油一刷,備用。待油鍋沸騰之後,便可揉搓合成繩狀入鍋炸制。一般有三股、兩股之分,根據需要確定。炸制過程中,要用特製的長筷子及時翻撥,炸至金黃色即可。麻花的品種多樣,有大麻花、小麻花、碎麻花;有鹹、甜、五香、麻辣多種風味。 [38] 

旬邑縣榮譽稱號

2019年1月25日,旬邑縣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39]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40]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縣榜”。 [41]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42]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43] 
2020年11月,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4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