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鍾蟋

鎖定
型較大,黑色,扁平。頭較小,凸形,下口式。額突狹於觸角第1節;複眼突出。觸角甚長,除第1、第2兩節黑色外其餘皆白色。前胸背板前部較狹,近似馬鞍狀。
中文學名
日本鍾蟋
拉丁學名
Meloimorpha japonica (De Haan,1842)
動物界
原始屬名
Gryllus
中文拼音
RIBENZHONGXI
分類等級
模式標本產地
Asia-Temperate, Eastern Asia, Japan, Sakashita-ana Cave, Kawanobe-cho, Kagoshima Pref
模式標本保存地
RMNH Leiden
中國特有

日本鍾蟋形態描述

前翅Sc脈分支較多,雄性前翅甚寬,具5-7條斜脈,鏡膜較大;基部呈角狀,端部弧形,內具2條分脈;雄性前翅翅脈較亂,後翅較長。足細長,前足脛節內外兩側均具橢圓形的膜質聽器,後足脛節背面具刺,刺間具2-3枚背距,外端距非常短,內側中端距最長。尾須細長。雄性產卵瓣矛狀。
夜行性動物,所以觸角非常長 。觸角有大部分呈白色,部分呈黑色。頭部較小,翅膀寬大,成瓜種形,人們認為它有2 只翅膀,但是成蟲個體有4只翅膀,後方用後足將後退掉。
日本鍾蟋 日本鍾蟋
體長:雄 12-15 mm,雌 12 mm;前翅長:雄 14.5 mm,雌11.5 mm;後足股節長:雄10-12 mm,雌 10 mm;產卵瓣長:10 mm。 [1]  [2] 
日本鍾蟋 日本鍾蟋

日本鍾蟋聲音

叫聲較細,好像震動鈴鐺發出的聲音,所以叫做鍾蟋。聽到它的聲音就好像聽到風吹鬆動的聲音。

日本鍾蟋分佈範圍

上海市山東省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江蘇省河南三門峽市靈寶市浙江省海南省福建省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河南省三門峽市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台灣省 [1]  [2] 
參考資料
  • 1.    王治國,張秀江。 2007. 河南直翅類昆蟲。 河南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 2.    De Haan. 1842. Verhandelingen over de natuurlijke geschiedenis der Nederlandsche overzeesche bezittingen Zoologie. :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