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

鎖定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是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青。
中文名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
作    者
王青
出版時間
2005年4月1日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    數
180 頁
ISBN
7532539369
開    本
32 開
裝    幀
精裝
叢書名
中日文化研究文庫
條形碼
9787532539369
尺    寸
20.6 x 14 x 1.6 cm
重    量
358 g

目錄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內容簡介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
王青博士的著作《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是我國學者對十七世紀後期到十八世紀前期日本學術史上極為重要的學者荻生徂徠(0gyuu.Sorail66-1728)首次進行較為系統的學術梳理和學術解析的學術史專門性著作。對我國人文學界,甚至是對我國儒學研究界來説,荻生徂徠的學術可能還不為大多數學者所知曉。但無論是從日本思想史的立場上考察,還是從東亞思想史的立場上考察,抑或是從中日文化關係史的立場上考察,荻生徂徠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學術存在,缺失了他的學術以及缺失了對他學術的闡述,上述任何領域的學術史將肯定是不完整的。王青博士的這部著作,填補了我國學術研究的這一缺漏,對我國人文學術研究進一步全面和準確地理解人類思想的智慧,把握世界和東亞文化史的線索,做了極具學術意義的貢獻。從學術思想史的角度説,從十七世紀初期到十九世紀中期的日本江户時代①,以本土信仰為核心的"神道論",以儒學為中心的"漢學",從漢學中叛逆出的"國學",從歐洲傳人的以人體醫學為中心的"蘭學",以及早已經成為日本民眾基本信仰的由複雜的多教派組成的"佛學",它們逐漸各成氣候,互相攻訐,又互相滲透,成為日本古代學術思想表現得最為豐富多彩的時代,從而為十九世紀中期開始的日本社會的"近代轉型"作了"前近代"的思想奠基②。荻生徂徠則是這一大時代中"江户儒學"的最光輝的也是最後的旗幟。
江户時代的"儒學"是一個容量很大的概念,其核心成分當然是以闡釋中國"儒學經典"為基礎而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學術系統,但其鬧釋的層面,則是極其多元和複雜生動。一般説來,儒學自紀元5世紀傳人日本之後④,歷經以宮廷為中心的奈良一平安時期的古典儒學,以寺廟為中心的鎌倉一室町一桃山時期的五山儒學,終於經千餘年的漫長曆程而在這個時期開始了在稍具廣泛的層面上表現出了"庶民化"的傾向,並形成了學派紛爭的局面。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二百年間,"江户儒學"便先後出現了以藤原惺窩、林羅山為首座的"朱子學派",以中江藤樹為首座的"陽明學派",以伊藤仁齋為首座的"古義學派"和以荻生徂徠為首座的"古文辭學派"等,而且派中有派,各呈主張,紛繁複雜,互相錯疊④。所有這些學派都表現了生存於同一社會中的不同層面和不同形態中的各色人士,對於自己生存形態的感悟,對於歷史承傳的審視和對未來的設計。荻生徂徠正是在這樣的思想舞台上集先輩的智慧,又試圖擺脱先輩的迂腐,卻始終未能跳出傳統藩籬的"江户儒學"的最傑出的存在。"他一方面批判宋明理學的"心性"崇拜,但另一方面又提倡"聖王之道"而陷入了更深的"古學"崇拜之中;一方而他排斥理學思辨的"私智佞作",提倡經驗的必要,但另一方面又拒絕對古代世界觀作歷史進步的任何修正;一方面他開始認識到"性理之於修身,人皆與我皆不勝其苛刻焉",表現了趨向快樂主義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又強調"先王之道.治天下之道",堅持把儒學的德治主義作為意識形態。"@荻生徂徠的學術正是充滿着如此複雜與豐富的"二律背反"的內容,使他的學術成為當時時代的一面鏡子。王青博士在對日本思想史的把握中,以荻生徂徠人題,切中了日本"江户儒學"的最具有根本意義的命題。她以江户時代總體學術作為綜合文化語境,在"江户儒學"各學派所構建的理論框架中,對荻生徂徠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審視,從語言哲學、人性論、政治論等多層面的視野中闡釋他的學術,致力於揭示荻生徂徠的思想觀念的本質特徵。王青博士對本課題的研究,無疑是對我國學術界至今還處在相當生疏狀態中的"江户儒學"做了重大的填補,並相應構築了就本課題內容進行國際對話的學術平台。
我作為王青博士著作最初的中國人讀者,在閲讀中感悟到著者在研究中透露出的學術睿智和學術勇氣,受益良多,不惟如此,而且從她表現出的智慧和勇氣中,感悟到我國人文學術研究中,既具有較為紮實的學科文本基礎,又具有睿智的科學思考,並且以相同主題能夠健全地進行國際學術對話的新一代學者已經成長,從而感到欣喜。
我自己因為學術專業所繫,常常閲讀學界先生們關於多國文化的研究論述,受到不少的教益,但就其總體而言,卻有些難言的遺憾。我們最大量的關於外國文化的被稱之為"研究"的論述,大多數還只是在"介紹"的層面上着筆;這種"介紹"當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對研究者來説,他總應該對被他介紹的學科內容有一個準確的理解,而且也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和較全面的把握吧,只有具有了這樣的基本素養,然後才能着筆運作吧。這樣的要求不應該視為苛刻,但不幸而大謬不然,應該説確有數量不少的"外國文化研究",其實連研究者自身也沒有弄明白他闡述的對象到底什麼,就在那裏"現場獻技"。當然,另有一種比較"謹慎"的"外國文化研究",他們不這樣"賣野人頭",而是幾乎完全地追隨國外研究者之後,把外國人的研究結果接過手來,不經過本身的咀嚼,甚至連稍加作料重新回鍋都不做,便擔綱起"研究者"甚至"大學者"的資格來,在這個領域裏以外國研究者直接揚聲器的姿態,指手畫腳地説 來説去,擺出嚇唬年輕的研究者的架勢。以我自己的感受,這種狀 態在關於日本經典文化的研究中,可以説尤為突出。其中,不能不 提到的就是在關於"江户儒學"研究這一層面,由於中國研究者對 這一學術注意較少,研究不夠,其主流表述長期處於日本井上哲次 郎和丸山真男論述的框架之內,而評論界還欣欣然以為這是我國 學人為解析日本文化樹立起的"馬列主義的典範"呢!@。王青博 士的著作正是在這一根本性的學術立場和學術研究中,以睿智的 思考,以自己多年的反覆的研討,顛覆了這種虛假的主流學術話 語,表現了卓越的創新精神和學術勇氣!
王青博士在著作中明確地認為,我國學術界自朱謙之先生的《日本哲學史》以來對日本近世儒學的古學派特別是其中的"徂徠學"的普遍評價,基本沿襲了日本著名政治思想史學家丸山真男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觀點,將"徂徠學"視為日本近代思想的胎動和萌芽。王青説:"通過對"徂徠學"龐雜浩繁的原典著作的解,發現丸山真男對"徂徠學"的引用有斷章取義、為我所用之處。他的"徂徠學"研究其實是把"徂徠學"當作他構建有關日本近代起源學説的一個工具。"著者認為,"丸山(真男)藉助"徂徠學"研究敍述了一個"徂徠學"=反"朱子學"="近代思想"的神話。"
王青博士在事實的文本的基礎上,致力於辨析闡明中國儒學和日本儒學觀念與價值的異同、日本傳統儒學與江户時代朱子學的承傳與特質、江户"朱子學"在江户時代意識形態中的真實的地位與價值等複雜的學術思想關係,從而為客觀地認識荻生徂徠學術構築起真實的文化語境。在此基礎上闡明瞭"徂徠學"與"朱子學"相互辯駁的學術意義與思想特徵,由此揭穿了由丸山真男構築起來的"荻生徂徠學術虛影",而在實證的基礎上重建了"荻生徂徠學術實像"。不惟如此,她進一步揭示了這種"虛影"的意識特徵的本質,認為丸山真男的觀念,"是從近代主義=脱亞論和日本中心主義角度出發得出的儒學觀,丸山的徂徠學研究的意義實際上並不在於他對於徂徠學的評價是否準確這一問題本身,而是在於他通過把批判朱子學的徂徠學塑造為"人性解放"的近代思想的先驅來對抗二戰時期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專制統治。丸山的出發點無疑是為了維護近代的民主主義,反對日本法西斯主義,從這個意義上講丸山的學説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但是丸山研究的前提是把西方的近代化視為唯一的典型和楷模,可以説這是一種西方中心史觀的產物。"
我讀書至此,為著者在著作中所積蓄的厚實的知識、睿智的思考和公允的闡述所感動。我以為這是我國人文學術界為闡釋日本經典文化提供的一部具有相當學術價值的著作。
本書作者王青博士,在日本思想史特別是儒學史研究領域中,有相當卓越的造詣。1985年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在全國大學中第一次設立"國際中國學(漢學)"的碩士學位方向,王青是本學位方向的第一位碩士生。她以日本五山文化中的禪宗儒僧義堂周信(Gitou-Syushinl325--1388)為研究課題,獲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學位,顯示了很好的學識基礎和對學術的注意點。其間,她對日本漢學的關注和興趣日漸提升。後來,她到日本國立一橋大學攻讀博士課程,師從著名的思想史學家和社會史學家安丸良夫(Yasumaru-Yoshio)先生,並以《荻生徂徠研究》獲博士學位。1998年王青博士回國即進入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繼續從事她關於江户時代思想史的研究。結束博士後的研究,王青博士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東方哲學研究室開始了她更深入的學術研究。我作為王青博士學術成長的幾乎是全程的見證人--她在北京大學念本科的後期,我擔任着專業主任,我又是她的碩士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即使在日本留學中,我們還互通着學術信息。當她在北京大學成為“博士後”時,我又是她的課題的合作教授。她開始在中國社科院工作後,我們又在各種研討會上經常晤面。她那種對於學術孜孜求索的態度,踏實執着的文獻實證的學風,深思睿智的學術感悟,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二十餘年的時間,在我國人文學術獲得重大發展的進程中,王青博士也以自己十分辛勤的勞苦,從一名年輕的大學生成長為我國東亞文化學術研究領域中具有雄厚實力的活躍在國內外學術舞台上的人文學家,我真是感慨良多。當我讀到她這部著作的時候,我在她的著作中獲得的感悟,並由此而引發的對她學術道路的追想交織在一起,有了自己的感想,發而為文,就算是《序》吧。

日本近世儒學家荻生徂徠研究目錄

總序………………………………………………………王 勇1
序言……·………………………………………………嚴紹鋈1
近世日本思想史研究與荻生徂徠(代序)…………… 安丸良夫l
導言…………………………………………………………………l
第一章"風靡一世"的徂徠學……………………………………l
第一節 荻生徂徠的生平……………………………………l
第二節 徂徠學以前的日本近世儒學………………………8
第三節 中國明七子的復古文學……………………………25
第二章"標新立異"的徂徠學……………………………………36
第一節 古文辭學--徂徠學的語言哲學…………………36
第二節 先王之道--聖人的作品…………………………49
第三節 "大"與"小":"仁"與"人"…………………55
第四節 "天命"與"鬼神"………………………………66
第三章徂徠學的政治論……………………………………………80
第一節 時代背景--"上下困窮"………………………80
第二節 改革方案--"土着"與"制度"………………87
第三節"封建"與"郡縣"………………………………97
第四章徂徠學的人性論……………………………………………113
第一節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113
第二節 道與"人性""人情"的關係……………………126
第五章徂徠學與中國儒學的日本化………………………………135
第一節 徂徠學與日本的"近代化"………………………135
第二節 徂徠學與日本近世儒學史…………………………147
結語…………………………………………………………………160
荻生徂徠簡譜………………………………………………………168
參考文獻……………………………………………………………172
後記………………………………177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