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歐文·戈夫曼創作的社會學著作)

鎖定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是加拿大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創作的社會學類著作。1959年首次出版。 [1]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是戈夫曼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戈夫曼用平易近人的語言和鮮活的例子講述了他對社會生活的理解——社會是舞台,人人皆演員。 [2] 
作品名稱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外文名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作    者
(美)歐文·戈夫曼
創作年代
20世紀50年代
類    型
社會學
字    數
22.9萬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內容簡介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一書中,戈夫曼將戲劇比擬引入社會學分析,深人研究日常生活中人們面對面的具體互動細節,並運用戲劇舞台的特有語言,描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活動。 [3] 
戈夫曼所關注的是一個個體或羣體在與他人互動過程中應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和技術使得他人產生行動者所期望出現的印象。他將個體和羣體在他人面前努力產生並維護理想印象的過程比作一種戲劇表演,並用一種戲劇學的術語分析了個體(單人劇班)和羣體(特指劇班)的各種技術。 [4]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作品目錄

引言

第一章表演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前台
戲劇實現
理想化
表達控制的維持
誤傳
神秘化
真實與人為
第二章劇班
——
第三章區域與區域行為
——
第四章不協調的角色
——
第五章角色外的溝通
缺席對待
上演閒談
劇班共謀
再合作的行為
第六章印象管理藝術
防衞性的品質和措施
保護性措施
有關乖巧的乖巧
第七章結束語
框架
分析的背景
人格——互動——社會
比較與研究
扮演角色傳達着自我印象
舞台表演與自我 [1]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創作背景

歐文·戈夫曼將蘭島作為觀察地點,通過社區生活發現,在最近四五年中,島上一對佃農出身的已婚夫婦開設並經營着一家觀光旅社。一開始,主人只是被迫擱置自己原先的生活觀,而在旅館中提供全套的中產階級的禮儀和服務方式。但到了後來,看來經營者們對他們所呈現的表演已不是那麼玩世不恭了。他們自身開始成為中產階級,並且愈來愈傾心於顧客所賦予他們的自我。後來,歐文·戈夫曼又在軍隊的新兵中可以發現另一個例證。新兵最初只是為了避免受體罰而遵守軍規的,後來卻變成為了不給他的部隊丟臉,並得到長官與戰友的尊重而遵守軍隊紀律。在這些觀察的基礎上,歐文·戈夫曼創作出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5]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作品思想

戈夫曼的理論被稱為”戲劇論”,因為他把人們的活動比作劇場上的演出,從戲劇的角度研究社會互動。與此同時,戈夫曼認為,人們在日常生活的表演中,非常關心並試圖控制自己留給他人的印象,如通過語言、姿態、手勢等表現來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這個過程叫印象管理,它有專門的技術。戈夫曼聲稱他的著作是研究這些專門技術的,故他的理論也稱“印象管理理論”。
戈夫曼根據人際互動發生的場合,將互動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社會設施”內發生的,即有界限的、經常的、持續的互動;另一類是沒有界限的,臨時的互動,如人們在街頭的邂逅相逢。在這本書中,集中研究了在社會設施內發生的互動。他把社會設施比作一個舞台,每個人在舞台上的表現都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行為者相對容易控制的表現,另一部分是行為者無意的流露,當這兩部分表現發生不一致時,人們往往以無意流露的行為的意義為基準形成行為者的印象。戈夫曼強調的表演主要指後一部分的表現以及對這部分表現加以控制的技巧。通過控制無意流露的行為以使對方產生我們希望他產生的印象,這就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目標是使雙方的互動維持下去。因此作為“印象管理“的表演,在社會互動中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戈夫曼在表演一章中談及的誤解表演,神秘化表演,理想化表演等都是日常人際互動中最常見的一些表現。
“劇班”或譯成劇組是與個體表演者相對的、由兩個以上的個體共同組成的另一基本表演單位,作為印象管理的對象劇班表演化個體表演更有價值。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個劇班進行合作,劇班成員相互依賴,他們共同擁有並保守一旦泄露便會斷送表演的秘密。在觀眾面前,正常的劇班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劇班”這章談的是如何做好劇班的印象管理。
“區域與區域行為”這一章講的是前台和後台這兩個不同區域的特點,在不同區域表演者的行為特徵及相互關係。前台是指表演場合;後台是相對於前台而言,演員在後台為前台表演作準備,掩蓋那些不能表現於前台的東西,並得到休息。在日常生活中,後台並不是一個固定地點,而只是相對於表演場合而言,例如相對於飯店而言,廚師回到家裏便是退入了後台;在家裏夫妻吵嘴是正常的,但如果來了客人,這個後台就立即變成了前台,夫妻就得協調一致,共同表演給客人看。戈夫曼特別指出人們從後台進入前台那一瞬間是如何轉變的,這是社會學尤其應注意的。
“不協調角色”指的是各種“準”表演者。表演劇班為演好一場戲,一般都守有一定的秘密。協助表演的準表演者都多少知道這些秘密,但他既不是表演者,也不是觀眾或旁觀者。例如某人假扮顧客搶購商品但事實上卻是賣方有意安排的;再如”無足輕重的角色”象僕人,他雖不屬於主人的劇班成員,但主人也不把他看成觀眾,他便能獲得許多秘密。因此要作好印象管理,就不能不對這些準表演者加以注意。
角色外的溝通是指,當兩個劇班互動時,各個劇班成員在他們分擔的正式角色之外所進行的私下溝通和表演。正如個體表演無論怎麼加以控制,總會有些需要對方諒解的“流露”一樣,劇班之間的互動也是在一種“君子協定”下進行的。因而在君子協定背後,總存在着許多潛在的暗中交往和表演。如果這種交往和表演以公開方式進行就會破壞協調一致的互動,所以必須加以有效的管理。在這一章中,戈夫曼列舉了四類角色外溝通,即”缺席對待”、“上演閒談”、“劇班共謀”和“再合作行為”。實際上,角色外溝通表明:表演者所維持的表演只是,而且僅僅只是一種表演罷了”。
最後,在“印象控制的藝術”這章中,戈夫曼陳述了控制印象的一些注意事項,譬如防止觀眾闖入後台;防止遺漏台詞;防止表演中不守紀律的現象等等,以及相應的具體手段,如採取保護性措施,使演員忠實於表現;嚴格維護演出秩序,控制表情和態度,選擇合適的劇班成員,限制觀眾數目和選擇表演時機等。這些事項和措施在控制印象過程中具有一定實用價值。 [6]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作品影響

歐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所開創的“擬劇分析”理論不但突破了社會互動分析的舊有模式,而且豐富了社會心理學和微觀社會學的研究。 [2]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出版信息

出版年時間
中文名
譯者
出版社
ISBN
1989年6月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黃愛華,馮鋼
浙江人民出版社
7-213-00364-X [1] 
2008年4月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馮鋼
北京大學出版社
978-7-301-13590-7 [7]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作者簡介

歐文·戈夫曼(1922—1982年),美國社會學家,符號互動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首創社會學中的擬劇分析。戈夫曼1922年出生於加拿大的曼維爾,是20世紀前開始的俄羅斯向加拿大移民潮中烏克蘭人的後裔。1945年獲多倫多大學社會學和人類學學士學位,後移居美國,就讀於芝加哥大學,1953年獲社會學博士學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教授,1969—1982年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本傑明·富蘭克林人類學與社會學教授。1981—1982任美國社會學協會主席。 [2] 
參考資料
  • 1.    (美)歐文·戈夫曼著;黃愛華,馮鋼譯.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06.
  • 2.    李培林,謝立中編著. 社會學名著導讀[M]. 北京:學習出版社, 2012.09.117
  • 3.    新聞傳播學考研命題研究組組編. 新聞傳播學考研必讀書目精選[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6.07.426
  • 4.    鄭雪英主編;本書編委會編著. 領導經典濃縮書 9 社會卷[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0:400-406.
  • 5.    張生泉,丁盛主編. 社會轉型背景下的表演藝術教育 20世紀西方表演理論教學讀本[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12.258
  • 6.    劉志主編. 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 法學[M].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2.10.222—225
  • 7.    (美)歐文·戈夫曼著;馮鋼譯.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