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旋崮山

鎖定
旋崮山本名旋崮,因萊蕪地區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開發利用山上海拔約700多米處的純天然礦泉水(涼水泉子)而得名,後泛指以旋崮三山六崮一奇峯為代表的連綿山脈,旋崮北麓萊蕪地區境內為牟汶河沂河發源地之一。旋崮山是沂蒙七十二崮中,除東鎮沂山(歪頭崮)和東蒙蒙山(摩雲崮)之外最高者,主峯729米,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炎黃第一崮,位於新泰市青雲街道辦事處與濟南市鋼城區汶源街道交界處 [1]  ,這裏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為山東省委萊蕪縣委工作戰鬥處,並在這裏組織領導蒙陰,萊南(亦稱新甫/新泰)縣委成立。
中文名
旋崮山
性    質
著名的革命老區
地    處
濟南都市圈

旋崮山自然風光

旋崮位於山東省新泰市青雲街道辦事處與濟南市鋼城區汶源街道交界處,號稱沂蒙七十二崮之首,峯巒疊嶂,屹立蒼穹,海拔729米,是新泰青雲街道辦事處的制高點,也是萊蕪境內的海拔排行前十的高山,鋼城區第一高山(濟南市第一高山和萊蕪地區第一高山均為萊蕪蓮花山,主峯犁樺尖海拔999米)。 [1] 
相傳此山是很久以前因海水打漩托起的,因名“旋崮”。山體呈南北走向,山腰以上有三個崮頂,分稱大旋崮、二旋崮和三旋崮。三個崮頂異峯突起,分別相隔約千米,各自筆直矗立,巍峨挺拔,氣勢磅礴。遠望去,瑞雲繚繞,虛無縹緲,似海上仙山,近看則峭壁如削,怪石嶙峋,險要之勢使人生畏。據説萊蕪置縣以後,首任縣令看旋崮似一個筆架,於是將旋崮命名為“筆架山”,並將縣衙門面向旋崮,以求祥瑞。旋崮自然風光優美。山上怪石嶙峋,人頭石、猴子石、兔子石、龍頭石、鷹石、龜石等象形石惟妙惟肖,更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山石藏奇納秀,無可細説其妙。山上植被茂密,青松自地上、石上簇然冒出,滴翠流綠,像團團綠霧將山遮掩得密不透風。蓊蓊鬱鬱的軟棗樹也毫不遜色,生自懸崖峭壁間。 山上奇花異草盤根錯節,不勝枚舉,最名貴的是人蔘和黃連。丹蔘、狼毒等比比皆是,金針花更是漫山遍野。每年農曆廟會時,正是漫山遍野的迎春花盛開的時候,尤其懸崖峭壁上,競相爭奇鬥妍,煞是好看!
傳説為了澆灌這些山寶,山上一年下七十二場澆花雨,大旋、二旋和三旋各有分工,三旋的山壁中有一雲洞,舉目可見,負責噴雲吐霧。大旋和二旋各下澆花雨三十六場。因而常常出現山下晴空朗照,山上雲騰霧繞、電閃雷鳴、陰雨綿綿的自然景象,旋崮北麓萊蕪地區境內年降水量豐水年時能超過1360mm。春夏秋三季,桃李芬芳,百花吐豔,山泉丁咚,溪水淙淙。飛禽在這裏擇木而棲,走獸在這裏造穴而居。山上蟲語鳥鳴、獾叫狐唱,山下羊兒奔跳,魚翔淺底,白鵝浮綠水。置身其境,使人油然生出思古之幽情。到了冬天,三個崮頂又如三位素妝的仙女,娉婷玉立於碧洗的空中,分外妖嬈。
無限風光在崮頂。海拔700多米處,大旋崮突然呈一圓柱形巨石衝向雲霄,其自東北至西北有三分之二處是懸崖峭壁,唯東南至西南面坡度略緩,依山建起了約高2米、厚60公分的寨牆。寨牆全為石砌,牆上有垛口,一道不足2米的寨門給人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進得寨內,一間一間的石砌房子歷歷在目,有的只剩下了牆基,有的只塌下了房頂,其艱難的避亂生活已連同他們的主人一起載入了歷史。如今,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這裏成了羣眾慶祝豐收、祭祀神農、祈求平安的去處,俗稱廟會。
崮頂是一個面積數千平米的廣場,可納數百人。參天古松環崮而生,蛇舞般的根鬚直插石縫;空穴來風使人在炎熱的秋午感覺寒意陣陣;成羣的紫燕和灰鴿在崖畔飛旋,它們就棲息在崮的崖縫裏;崮的東、北邊是百丈懸崖,不及向前,人就有天旋地轉之感,二旋、三旋依次向其西北方矮下去;放眼四周,一覽眾山小,迷迷濛濛,確有王母瑤池之幻覺。每年三月三廟會期間,萊蕪、沂源、新泰、蒙陰等方圓數十里的鄉親,扶老攜幼,紛至沓來。或登高望遠,會朋交友,或踏青探春,賞景抒懷,有時搭台唱戲,人們載歌載舞,為心中的信仰,為華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拜壽尋根祈福,早已摒棄了陳規陋習。
甲午年三月三登沂蒙 旋崮路回峯
峯迴廳望美人松,
巨石側畔品佳茗。
崖壁風吹如意墜,
巨石劈開神留名。
清幽崖上伏地松,
小沙彌揖神女峯。
坐卧石板朝天醉,
笑看人間不虛行。
【撰稿,田茂泉】

旋崮山人文歷史

旋崮日出,金光閃閃,若“佛光山”
旋崮日出,金光閃閃,若“佛光山”(3張)
旋崮西瞻蓮花(山東濟南蓮花聖境),北望松崮,南連太公,東觀日出。看日出,東方紅。
太陽從東方升,這裏的花先開。清晨東方日出透過山谷照耀着“王母”的後花園,二旋崮頂似蓮花寶座,這裏有著名的“倒坐觀音”。每年農曆三月廿八日是二旋崮觀音廟會。
“問觀音為何倒坐,因世人不肯回頭”的名篇顯得格外貼切。教化世人常思己過,保護生命的綠色,愛護自己的家園,一心向善。
自古以來,旋崮就是當地人民與反動統治者以及盜匪流寇作鬥爭的地方。大旋崮、二旋崮上都有類似城牆的寨牆建築,置身其間,感受到先人活動的濃烈氣息。
相傳清朝中後期(同治二年),當地一位秀才(一門三秀才之桑廷璿)看出了清王朝滅亡的必然趨勢,揮筆在二旋崮頂上寫下了“清末大亂,旋崮避難”八個大字,人們便在大旋崮和二旋崮的頂部建築圍牆,構造工事。果然為福不淺,每逢戰亂,旋崮周圍萊蕪地區新泰、沂源,蒙陰的老百姓就集於山頂,誓與旋崮共存亡,反動軍隊、盜匪團伙,都懼於旋崮的險要地勢,不敢造次。
抗戰時期,八路軍所屬的一支隊一大隊七中隊就駐守在二旋崮山寨,中共萊蕪蒙陰縣七區(時萊蕪寨子鄉、萊蕪黃莊、沂源張莊均屬萊蕪蒙陰縣第七區,蒙陰縣委就誕生於萊蕪黃莊鎮)區委駐在旋崮山北麓的通香峪(今萊蕪南通香峪村)。1940年7月,頑軍董欽讓部糾集日偽軍300人,再次圍攻七區區委駐地南通香峪。駐村南山寨的七中隊聞訊後猛烈反擊,從早晨9點戰鬥到下午2點。七中隊戰士彈藥不足,便是用土炮、石頭與頑軍拚殺,直到天亮才脱險。與此同時,七區區委帶領區鄉幹部在七中隊掩護下,從崎嶇的山道攀藤上山,連夜撤至旋崮。
日軍掃蕩沂蒙山區期間,隨八路軍行軍的從事經濟工作的隊伍(時稱“合作社”),因騾馬不聽使喚耽誤了時間,在三岔河村與日本鬼子遭遇。發現大部隊鬼子後,八路軍合作社戰士緊急向二旋崮轉移,日軍裝備精良,馬上架起幾門大炮向八路軍瘋狂炮擊,炸死騾馬兩匹,犧牲八路軍戰士兩名,一名戰士腿被炸斷無法突圍,為免被俘,抬起盒子槍英勇自盡,壯烈殉國,感天動地。(資料來自 [2]  萊蕪地區新泰“鄉村記憶工程”記憶平陽河人民代表回憶)
陳毅元帥轉戰沂蒙時,作詞對旋崮贊曰:“臨沂萊蕪蒙陰新泰,路轉峯迴石怪,一片好風光,七十二崮堪愛”,可見老一輩革命家對旋崮等沂蒙山七十二崮的深情和熱愛!
大旋崮頂廟前,有一塊立於宣統二年的石碑上刻着這樣一段文字:
重修王母祠記
從來山大者神必有靈旋崮之有王母祠並非古有自南匪過境住山者永保無恙以後屢顯仙驗有善士張伊順等以為登高肆目東望蓬島西望瑤池可依山建祠以為棲仙之所遂創成草房不意神果效靈求雨則至祝病即愈因立會於上巳日。
上巳日即上巳節,這一古老傳統的節日就在農曆三月三,論語有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描寫了這一春浴日的盛況。而三月三這一天既是王母娘娘(西王母)的生日,也是華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生日。在黃帝大戰蚩尤中,九敗,得西王母派來的九天玄女相助,最終擒殺了蚩尤,統一了中原。這一古老的神話傳説,為旋崮的“炎黃第一崮”美名,增添了無盡的文化內涵。
神女峯下,千秋懷翠;
定情谷中,尋萬世姻緣!
旋崮,就是這樣一座玄妙奇幻的文化聖山。
有詩讚曰:
橫空出世莽旋崮
直插雲煙入太虛
蓬萊瑤台何所似
百丈崖上聽燕語

旋崮山江河源泉

旋崮山 旋崮山
旋崮山上泉水眾多,更有通過國家級鑑定的旋崮山礦泉水。黃河下游最大的一條支流——大汶河就發源於旋崮山東麓(濟南市萊蕪鋼城區汶源街道“冠世桃花源”);柴汶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經新泰城區的平陽河則發源於旋崮山萊蕪喬家林“兔石陣”。旋崮山東北麓分水嶺萊蕪地區(沂源縣和鋼城區)則孕育了南下江南流經臨沂市區的沂河沂蒙山區素有沂蒙七十二崮之説,這裏有中國第五地貌“岱崮地貌”,旋崮距岱崮約15公里。因為旋崮山是黃河下游最大支流大汶河的發源地,又有古老的神話傳説和光輝的紅色文化,故而旋崮有“炎黃第一崮”的美名,的確實至名歸!
【文 軒轅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