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特里格爾

鎖定
理夏德·馮·施特里格爾,1891年2月7日生於奧匈帝國的摩拉維亞(今屬捷克),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才華卓絕,英年早逝。代表作《資本與生產》。由於奧地利學派在德語國家的命運,且其著作又遲日方譯介為英文,施特里格爾幾乎不為人所知。
中文名
施特里格爾
國    籍
捷克
職    業
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
出生地
捷克

施特里格爾生平影響

施特里格爾曾就讀於維也納大學,20出頭即被龐-巴維克接納為私人研討會的一員,這個著名的研討會造就了整整一代前途遠大的經濟學家、政治家和哲學家,其中包括使奧地利學派理論走向成熟高峯的米塞斯和超然獨立的經濟學傳奇人物熊彼特。後來的事實證明施特里格爾在培養學生方面的才幹也不輸給他的老師和兩位師兄。
他在一戰後寫了一本重要的經濟學著作,於1923年獲得大學授課資格,學院之外,他另謀了一份生計——在奧地利失業保險局擔任高級官員。
施特里格爾温和而有教養,富於人道主義精神且聰明過人,深受學生喜愛。在系統論證和逐步辯論上的非凡天賦使他在課堂上獲得極大成功。由於他的個人才華,施特里格爾對一戰後維也納大學畢業的那一代年輕經濟學家的影響超過了任何其他的老師,他塑造了哈耶克、哈伯勒、馬克盧普、摩根斯坦及後來諸多偉大的維也納經濟學家的頭腦。
施特里格爾使他的學生相信,經濟理論本身是可以被研究的,也就是説,可以不依賴以往的實證領域的研究。並且,這一理論可以用來解釋經濟現象和指導政治行動。在當時鄙視普適經濟規律的知識界不友好的環境下,施特里格爾單槍匹馬為經濟理論和個人主義方法論——從個體行動和個體間的社會互動去解釋經濟現象的方法——提供了強力支持。施特里格爾主要的興趣是研究政策提案的科學基礎,這是他與米塞斯的一個共同點。這種對現實問題的關注使得他特別注意方法論問題,而且他也很有效率的把他的方法論思考整合到他的研究中去。總的來説,龐巴維克對施特里格爾的影響最持久,不過我們也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瓦爾拉斯、維塞爾、熊彼特和米塞斯的思想。

施特里格爾理論應用

施特里格爾對經濟學理論與應用,以及理論研究與歷史研究的關係都做了開創性的貢獻。他的著作《資本與生產》對技術經濟理論有至關重要的貢獻。這本書在1934年由前奧地利商業週期研究所在“對經濟週期研究的貢獻”的系列中出版。在《資本和生產》中,施特里格爾試圖尋找1929年以來折磨西方世界的大蕭條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儘管很多當時的奧地利經濟學家們都在研究類似課題,施特里格爾的著作因其對耗費時間的迂迴生產過程及其與大蕭條的相關性的分析脱穎而出。 施特里格爾將傑文斯的資本理論和龐巴維克的資本理論統合為真正的奧地利經濟理論,並細緻分析了信貸擴張對這類宏觀經濟運作的影響。他對這些問題的處理甚至比他的學生哈耶克後來基於相同問題的那些著名著作更系統、更嚴謹、更清晰。事實上,施特里格爾的著作被哈耶克譽為“對出了名的難題的簡單而又清晰的論述。”
令人惋惜的是,從30年代初開始,維也納的奧地利學派隨着大批人的離開而開始衰亡。施特里格爾成為了留在這個學派發源地的最後一個成員,對他來説生活和工作也變得無法忍受。他的健康狀況受到嚴重影響,他對他的許多同胞的機會主義行為非常反感。在那麼多人一夜之間轉變了信條原則的景象面前,他顯得格格不入,而在他全部職業生涯中,他明顯缺乏野心家的才幹,因而再無作為。
他於1942年11月11日英年早逝,這令他無緣在戰後的維也納大學為捍衞奧地利學派而戰。哈耶克在給施特里格爾的訃告中哀悼説:“隨着他的去世,對維也納繼續作為經濟學教育的中心和未來維也納學派的復興的希望也隨之破滅。”隨着施特里格爾之死,在二戰後的奧地利和德國,作為一支獨立力量的奧地利學派不復存在,這成為這些國家的知識史的最後一章。後續的繁榮也只是在美國,在那裏,施特里格爾的思想如今終於開始受到應有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