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履吉

鎖定
施履吉(1917年10月26日—2010年12月14日),江蘇儀徵人 [12]  。細胞生物學家、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9] 
施履吉於1940年從浙江大學園藝系畢業;1946年赴美留學;1951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動物系副研究員、生物化學系研究員;1955年回國擔任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1955年至195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室主任;1959年至196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實驗中心負責人、研究員;1973年至197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197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0年12月14日逝世,享年94歲 [4] 
施履吉早期從事化學胚胎學、細胞化學研究,回國後在高等動物遺傳轉化和染色體人工合成方面進行研究 [11] 
中文名
施履吉
外文名
Lv-Ji Shi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儀徵
出生日期
1917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2010年12月14日
畢業院校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定量組織學實驗技術》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性    別

施履吉人物生平

施履吉
施履吉(5張)
1917年10月26日,施履吉出生於江蘇省儀徵縣 [3] 
1940年,從浙江大學園藝系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41年—1942年,在貴州鄉政學院園藝系讀研究生。
1944年,從浙江省大學理產研究院畢業。
1946年—1948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植物系讀研究生。
1948年—1951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動物系讀研究生兼助教,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1951年—1952年,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動物系副研究員。
1953年—1954年,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系研究員。
1955年6月,回國。
1955年9月—1955年10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1955年10月—195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室主任。
1959年—196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實驗中心負責人、研究員。
1973年—197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
1978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6] 
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4] 
2010年12月14日12時6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4歲 [4] 

施履吉主要成就

施履吉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施履吉用高精度、高靈敏度定量定位法證實胚胎髮育雙梯度的理論,是國際上最早發現細胞質內DNA的科學家之一;首先用受精卵作DNA受體細胞探討DNA的作用,為高等動物遺傳轉化打下基礎,並首先發現分離染色質可以形成細胞核。1985年提出以動物個體尤其是哺乳類的乳腺作為生物工程發酵罐,並與其合作者獲得了轉基因動物;與合作者對染色體鞘,及着絲粒進行系列研究獲得並克隆了着絲粒DNA [2] 
  • 學術論著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59.11
《核酸與遺傳》
施履吉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1961.05
《發育的能學》
(英)巴斯L.G.,巴斯L.J.著;施履吉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4.11
《定量組織學實驗技術》
施履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 科研成果獎勵
施履吉的研究成果於199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獲得"七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 [3] 

施履吉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8年
何梁何利基金 [13] 

施履吉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8年3月—1983年6月
1983年6月—1988年4月


杭州大學教授

浙江大學教授、室主任

施履吉人物評價

施履吉是中國轉基因動物和生物反應器研究領域的先驅者與奠基者。他掌握的多種核心技術,為建國初期改變生物技術條件落後局面及中國科學院多個研究單元的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為人正直,敢於追求真理,並堅韌鬥爭。他一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科學事業,主張做科學必須“標新立異、吹毛求疵”,創新走中國人自己的路,嚴謹治學,逐步接近科學的絕對真理。他淡泊名利,遠見卓識,錚錚鐵骨,將祖國需求置於個人利益及興趣之上,是後輩科學家做人治學的楷模 [4]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評)
施履吉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熱愛祖國,淡泊名利,學識淵博,遠見卓識,耕耘不息,是中國細胞生物學事業的主要推動者之一。他力推科學前沿,提攜青年才俊,輝煌的一生為科學事業,尤其為中國的生命科學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5] (《科學時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