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鎖定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中國科學院的國家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所。 [1]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創建於1958年,其前身是1957年建立的北京實驗生物研究所。 [1] 
據2023年12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500餘人;截至2023年8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所級重點實驗室;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生物工程專業1個,以及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Bi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創辦時間
1958年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現任領導
所長:劉力
黨委書記、副所長:趙志剛
專職院士數
1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專職院士數
7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碩士點
3個(一級學科)
8個(二級學科)
博士點
3個(一級學科)
8個(二級學科)
博士後
5個(科研流動站)
地    址
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15號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歷史沿革

1955年,上海實驗生物研究所貝時璋研究組研究人員遷到北京,成立上海實驗生物所北京工作組,後發展為北京實驗生物研究所。
1958年7月,中國科學院第九次院務常務會議討論決定,將北京實驗生物研究所改建為生物物理研究所;9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
1992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被列為中國科學院15個研究所改革試點單位。
1994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被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列為中國科學院五個基礎研究所改革試點單位。
1995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了北京百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2] 
1998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列為中國科學院五個基礎研究所改革試點單位之一。
2001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
2005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所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三期。
2010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被中國科學院評為首批整體擇優進入“創新2020”。 [1] 
2022年11月,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設的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工程在北京懷柔科學城竣工。 [3]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人員編制

據2023年12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500餘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7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4人。 [1]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樑棟材、王志新、王志珍、饒子和、郭愛克陳霖王大成常文瑞陳潤生閻錫藴、徐濤、張宏 [4]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專職):樑棟材、王志新、饒子和、王志珍、陳霖、徐濤、閻錫藴 [5]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徐濤、範祖森、高光俠、劉力、江濤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王曉晨、王江雲、劉江、張宏、李梅 [6]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王志新、高光俠、徐濤、範祖森、劉力、許瑞明、江濤、王凡(客座)、張宏、陳暢、胡俊傑、鄧紅雨、王江雲、葉克窮、王曉晨、劉江、朱平、朱冰、苗龍(客座)、李國紅(客座)、黃億華、王豔麗、柳振峯、孫飛、薛願超、朱明昭、李棟、紀偉、楊鵬遠、高璞、王祥喜、章新政 [7]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王豔麗、婁繼忠、張朋、秦燕(客座)、薛願超、楊鵬遠、趙永芳、楊豔、丁璟珒、高璞、王磊、範克龍、谷陸生、鄭巧霞 [8]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部門

截至2023年8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所級重點實驗室;以及依託蛋白質與多肽藥物實驗室建設的“北京市生物大分子藥物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依託交叉科學實驗室建設的“北京市生物醫學分子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核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所重點實驗室:蛋白質與多肽藥物重點實驗室、交叉科學所重點實驗室 [9]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設施資源

  • 儀器設備
據2023年12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屬的生物成像中心佔地約1000平方米,擁有透射電子顯微鏡,先進的雙束掃描電子顯微鏡兩台,多模態結構光照明超分辨熒光顯微鏡,結構照明超分辨率光學顯微鏡,快速超高分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一台,雙光子+正置共聚焦顯微鏡,活細胞/單分子TIRF熒光成像系統,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高速轉盤活細胞熒光成像系統,熒光圖像分析工作站。配備了完整的用於生物超微結構研究的樣品製備系統,其中包括高壓冷凍儀、快速冷凍儀、冷凍替代儀、低温/常温超薄切片機、真空鍍膜儀、表面等離子清洗儀、離子濺射儀、低温樣品杆以及AutoCUTS連續切片自動收集系統等。 [10] 
  • 館藏資源
據2023年12月圖書館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圖書館擁有購買科技文獻數據庫20餘個,可訪問3000餘種期刊、2000餘冊圖書、2000餘篇研究所學位論文全文,圖書館面積1100平方米,閲覽座位100餘個。 [11]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交流

  • 國際交流
截至2020年11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先後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日本、中國澳門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實質性合作,開展包括共建聯合實驗室、人才互訪、研究生聯合培養、科研項目聯合攻關等實質性合作;積極建議、申請和承擔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基金委重大國際(地區) 合作研究項目、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和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資助。 [12] 
  • 所企交流
2022年2月18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與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3]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8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蛋白質科學、腦與認知科學、感染與免疫、核酸生物學、蛋白質與多肽藥物等學科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先導科技專項等多項國家和院重大科研任務。 [1] 
據2023年12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擁有國家發明專利共計百餘項。 [14-16] 
部分國家獎
獲獎時間
獲獎名稱
獲獎類別
獲獎等級
2019
多細胞生物細胞自噬分子機制及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係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2019
抑鬱症發病新機理及抗抑鬱新靶點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2014
高等植物主要捕光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2013
基因的故事——解讀生命的密碼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12
納米材料若干新功能的發現及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2012
凹耳蛙聲通訊行為與聽覺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2009
顱腦手術中腦認知功能保護的微創神經外科學基礎研究與臨牀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9
中國人羣高血壓和冠心病遺傳資源的收集和利用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14] 
部分其它獎
獲獎時間
獲獎名稱
獲獎類別
獲獎等級
2020
大腦皮層發育與相關疾病的分子機制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8
CRISPR-Cas系統抗病毒及基因編輯作用機理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2018
癌變重編程和NK細胞功能低下促進肝癌發生的分子機制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2018
30nm染色質纖維結構及其動態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2017
人類幹細胞衰老的分子基礎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2016
多細胞生物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調控機理的研究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2015
功能蛋白質合成的化學生物學新方法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三等獎
2014
腫瘤新靶標CD146的發現及抗體靶向治療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15] 
部分國家專利
專利名稱
專利類別
申請號
基於鐵蛋白納米顆粒的疫苗及其製備方法
發明專利
201810117693.0
脂滴或脂肪體通過MLDSR蛋白參與的轉錄調控的發現及應用
發明專利
201710024594.3
用於磁力計空間定位的系統
實用新型
201922089586.4
高速多色多模態結構光照明超分辨顯微成像系統及其方法
發明專利
201710495353.7
一種用於蛋白質晶體原位X-射線衍射的裝置
發明專利
201910666665.9
一種透射電鏡分析用微陣列超薄支持膜的製備方法
發明專利
201910843744.2
一種用於原位X-射線衍射的蛋白質複合育晶盒
發明專利
201910666162.1 [16]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學術期刊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創刊於1974年,月刊,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與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共同主辦。聚焦生命過程中物質轉化、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的現象與機制研究,報道和徵稿範圍涵蓋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神經與認知科學、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納米生物學,以及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系統生物學等學科及相關應用領域。刊物設有綜述與專論、研究快報、研究報告、技術與方法、新技術講座、科教融合等十幾個欄目。 [17] 
《Biophysics Reports》(《生物物理學報》英文版)是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會刊,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主辦,主要關注生命科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 [18] 
《Protein & Cell》(《蛋白質與細胞》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聯合創辦,由Springer負責海外發行,報道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的前沿熱點,特別關注蛋白質和細胞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和發展動向,具體報道學科領域包括:生物物理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蛋白質學、生物化學、發育生物學、結構生物學、免疫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神經科學和腫瘤學等。 [19]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Biophysics Reports》 《Biophysics Reports》
《Protein & Cell》 《Protein & Cell》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8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自行增列博士生導師試點單位及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單位。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生物工程專業1個,以及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心理學、基礎醫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心理學、基礎醫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免疫學、再生醫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免疫學、再生醫學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8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有研究生導師113人(含兼職20人),培養畢業研究生共計1831人;在學研究生64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35人、碩士研究生211人,外國留學生6人;共有在站博士後66人;研究所曾有6人獲得教育部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1]  [20]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形象標識

所徽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標誌和象徵,應反映研究所的特色。體現生物物理學和分子生物學兩大學科領域。圖案力求新穎活潑,寓科學性於藝術性之中。
研究所所徽 研究所所徽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徽呈圓形。外形為研究所中英文名稱,內環圖案自上而下由太陽、透鏡、眼睛、細胞、生物大分子、波、書本和葉子組成。其中太陽是生命之源。光輻射作用於眼睛和葉子所引發的視覺過程和光合作用,是生物物理學研究。DNA雙螺旋代表生物大分子。細胞是生物體最基本的單位。分子細胞水平的研究佔居中心地位,是揭示生命奧秘的核心。透鏡和波形是工程技術的象徵,是基礎研究的支撐系統,也代表科學技術在面向經濟建設的部分。書本示意尊重知識,繼承和發揚前人所積累的知識,為科學事業奮鬥不息,是科技人員的美德。書本又表示生物物理所以基礎研究為主。圖案各部分的不同組合,反映了生物物理所的各個研究領域。 [21]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精神文化

辦所原則: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繫實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共同願景:探索生命奧秘,創造人類幸福
核心價值觀:創新、一流、責任、奉獻;
文化理念:和諧、民主、自由 [1]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文化活動

2021年6月28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舉辦了“慶祝建黨百年·科學人永遠跟黨走”歌詠比賽。 [22]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所長
黨委書記、副所長
副所長
學術副所長
紀委書記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歷任領導

職務
名單
任期時間
第一任所長
1958-1983
第二任所長
1983-1986
第三任所長
1986-1998
第四任所長
1999-2003
第五任所長
2003-2007
第六任所長
2007-2017任職
第七任所長
2017-2023任職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