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世珍

鎖定
施世珍(1907—1970),浙江金華人,著名美術家,教授。早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科,後任教於杭州國立藝專、山東大學藝術系、南京藝術學院
一心求學
1908年1月,施世珍出生在金東區孝順鎮上何村一個富裕的家庭,家中有不少房產和田地。施世珍上小學時就表現出了繪畫天分,他臨摹的年畫惟妙惟肖。12歲那年,因家中幫工一時疏忽,誤掛在牛棚裏的燈籠引發火災,施世珍的家被這場大火化為灰燼,從此家境一落千丈。父親因這場變故而患病,不久後去世。施世珍兄弟幾人與母親、祖父相依為命。幾年後,祖父也撒手人寰。17歲的施世珍一邊求學,一邊擔負起照顧弟弟的重任。
中文名
施世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70年

施世珍人物簡介

(1907—1970),浙江金華人,著名美術家,教授。早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科,後任教於杭州國立藝專、山東大學藝術系、南京藝術學院

施世珍一心求學

1908年1月,施世珍出生在金東區孝順鎮上何村一個富裕的家庭,家中有不少房產和田地。施世珍上小學時就表現出了繪畫天分,他臨摹的年畫惟妙惟肖。12歲那年,因家中幫工一時疏忽,誤掛在牛棚裏的燈
籠引發火災,施世珍的家被這場大火化為灰燼,從此家境一落千丈。父親因這場變故
施世珍 施世珍 [1]
而患病,不久後去世。施世珍兄弟幾人與母親、祖父相依為命。幾年後,祖父也撒手人寰。17歲的施世珍一邊求學,一邊擔負起照顧弟弟的重任。
1921年,施世珍在省立第七師範讀書,學習十分刻苦,對美術非常感興趣。為了提高畫藝,他經常去茶樓為人免費畫素描,久而久之,來往的客人們對這個勤奮的年輕人十分賞識。
1926年8月,施世珍到南京私立美術專門學校求學,師從我國著名的美術教育家沈溪橋。因為北伐軍攻佔江西,南京局勢混亂,同年10月,施世珍回老家避難。但他繼續求學的念頭一直沒斷,於是他一面在金華縣立長山小學任教員,一面温習功課。因為經濟狀況較差,他只能選擇公費學校求學。
1930年,施世珍考入浙江省立民眾教育實驗學校社教行政科,次年畢業後,原本教育廳派他到金華教育局第三課擔任課長,但施世珍覺得自己學識根基淺,想繼續上大學求學。他選擇報考自己最中意的藝術專業,並順利考入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科。然而施世珍因無力承擔大學裏的學費、生活費,差點又受阻於大學門檻,所幸當地一位鄉紳資助了他400塊大洋,才使他得以圓了大學夢。工作後,施世珍不僅償還了這筆無息貸款,更是每年上門拜訪這位恩人,直至其去世。
1938年,施世珍為了進一步深造,計劃去法國勤工儉學,因為抗日戰爭爆發而不得成行,成為施世珍心中永久的遺憾。

施世珍刻苦學藝

施世珍的藝術觀深受徐悲鴻的影響,畫風則深受汪採白等人的影響。施世珍的作品國畫居多,而山水、花鳥無一不精。為畫山水,他數次遍訪五嶽名山,每到一處都要作素描,所謂“搜盡奇峯打草稿”,是他創作山水畫的必要步驟。因此,他山水畫的風格接近汪採白,同時更透出靈秀之氣,這都得益於他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以及對大自然的感受,賦予了他的山水畫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為了畫好花鳥,他同樣下過不少苦功,各類鳥的神態,花的風姿都表規得淋漓盡致,有其獨特的風格。
鑑於施世珍作品的影響力,解放後歷屆全國美展,施世珍都有作品入選,並多次獲獎。1937年,他的7幅山水畫送俄羅斯展覽,深受異國專家好評。1962年,施世珍在家鄉金華侍王府舉辦了個人畫展。1978年,在施世珍去世後,家人和朋友又在侍王府為其辦了一次畫展,展出了先生的80餘幅作品,吸引了大批金華市民前去參觀。

施世珍執著於科研

施世珍躲避戰亂

1941年,為躲避戰亂,施世珍離開任職的金華師範學校回鄉下,經過義烏市佛堂鎮葛仙村時,被正在掃蕩的日軍當做游擊隊員逮捕,被關押在赤岸司令部。在押赴刑場槍決的路上,被當時的情報長叫回審問,日軍翻譯胡某的妻子在抗戰前曾參觀過施世珍的畫展,為他證明了畫家身份。於是,經歷了3天地獄般的磨難後,施世珍被釋放回家。

施世珍成就

施世珍畢業後曾任教於前國立藝專、山東大學藝術專科、華東藝專、南京藝術學院等校,任講師、副教授等職。在科研方面的成就,不下於他的藝術。尤其對透視學的研究,多年以來結合教學,積稿盈尺,頗有著述,造詣很深。但他不願輕易發表。他説:“我人著述,必有所見,道人所未道,方才人算科研成績。但此一端,也容易招攬是非,故以不發表為是。”目前,有關出版社正在整理施世珍《透視學》遺稿,準備出版。
文革“文革”期間,施世珍被批鬥,下放到農村勞動,身心備受摧殘。1970年,他因病在金華逝世。施世珍一生勤奮好學,對事物有敏鋭的觀察,對是非曲直有公正的判斷。他為人正直,言必行,行必果,多為友輩樂道。他一生在科研工作和藝術創作中一絲不苟,始終如一的優良作風,為後人樹立了榜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