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同隱

鎖定
1917年8月6日出生於江蘇無錫,193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並獲學士學位,1951年畢業於美國密歇根大學並獲獲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後在浙江大學任教。1952年院系調整後,到上海任復旦大學教授,先後出任復旦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教研室主任、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長、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分子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等。曾任中國化學會第20、21屆理事會理事,中國高分子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等期刊的編委,《化學世界》副主編、主編。
長期從事有機化學教學與科研工作 [2] 
中文名
於同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
1917年8月6日
逝世日期
2017年2月6日 [1] 
職    稱
教授

於同隱人物履歷

1917年8月6日 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
1938年 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在重慶兵工署材料研究所工作。
1943-1946年 任浙江大學助教和講師。
1947-1950年 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任密西根大學研究助理。
1951年 任浙江大學教授。
1952年 任復旦大學教授。
1955年 任復旦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
1958年 任復旦大學化學系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長。
1960年 任復旦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教研室主任。
1978-1986年 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二十一屆理事會理事。
1982年 任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
1987年 受聘中國紡織大學(今東華大學)任兼職教授。
於同隱1917年8月6日生於江蘇無錫,1934年考取浙江大學化學系。抗戰爆發後,他隨校內遷,1938年畢業。畢業後在兵工署材料研究所工作,鑑於國民黨政治腐敗,1943年回到浙江大學任助教和講師,1946年考取公費留美,1947-1950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的成績,在200名研究生中名列前茅,獲得博士學位,並被推選參加榮譽化學會。1950年任密西根大學研究助理,隨着國內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他與一部分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中國留美科學工作者協會密西根大學分會,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宣傳活動,使更多的中國留學生正確認識祖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7年2月6日,於同隱教授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1] 

於同隱成就

五十餘年來,於同隱在教學以外,長期從事高分子化學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學術上突出的成就是開發了對生產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的不等活性縮聚動力學這一新領域,和以高分子硬彈性的理論研究為基礎,研製了取得重大社會效益的人工肺。

於同隱愛國情懷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1951年於同隱和愛人蔡淑蓮衝破重重困難,從美國回國,回國後在浙江大學任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於同隱從杭州來到上海任復旦大學教授,在有機化學教研室工作,後來為配合全國各地的建設,國家決定從復旦大學抽調部分教師支援蘭州大學等兄弟院校,有機化學教研室的大部分教授和一部分中年骨幹教師被調走,以致造成有些課程停開的局面。這時於同隱出任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在此較困難的條件下,他一方面培養青年教師,一方面整頓和建設實驗室,編寫了《有機化學》、《有機結構理論》等教材,翻譯了《有機化學教程習題》。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開出了有機化學教研室承擔的全部課程,以後又帶領中青年教師逐步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於同隱研究工作

這一時期於同隱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通過孚茲(Wurtz)反應合成芳基硅烷,如四(對甲苯基)硅烷等,並針對芳基—硅烷容易斷裂等問題,成功地進行了它們的硝化、溴化和氧化反應。用硝酸銅乙酸酐在室温條件下硝化得到三(對甲基間硝基苯基)對甲苯基硅烷,產率接近定量;用N-溴代丁二酰亞胺溴化時,生成三(對溴甲基苯)溴硅烷,水解得出相應的硅醇,其中的溴甲基經索美勒(Sommelet)反應生成醛基;用鉻酸酐和乙酸酐氧化時得出四(對羧苯基)硅烷。從對(三甲硅基)甲苯開始,將甲苯基中的甲基溴化成溴甲基,從而製得對(三甲基硅基)苄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等,應用索美勒反應制得醛;將對(三甲硅基)甲苯氧化成相應的羧酸後,用亞硫酰氯和氨水處理,得到對(三甲硅基)苯甲酰,在用亞硫酰氯處理時,克服了硅—碳鍵的斷裂現象。
1958年根據國家迫切需要發展高分子工業的需要,於同隱受命籌建化學系高分子研究所和高分子教研室,一般人往往認為高分子和有機化學差不多,於同隱早就認識到高分子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作為一個教學和科研單位,僅僅只有接近於有機合成的高分子合成是不夠的,必須還有高分子物理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藝才是完整的教學和科研體系。但在那時教研室內連高分子化學都是新鮮的名詞,更缺乏高分子物理。於同隱雖然學的是有機化學,為了事業的發展,決心帶頭去搞高分子物理。經過幾年的努力,製造和購置了部分儀器,結合實際選定了課題,在出產品的同時,寫出了論文,培養了青年教師和研究生,也充實了教學內容,自力更生地建成了比較完整的高分子教研室。

於同隱學術交流

於同隱深謀遠慮地認識到,從國家利益,從今後長遠、穩定的發展考慮,加速培養中青年一代是當務之急,因而把培養中青年教師和科研人員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針對每個教師的業務情況,因人而異提出不同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培養。他倡導每星期二下午為教研室的固定學術活動時間,要求每個教師輪流做專題報告,介紹高分子學科的新發展,並開展討論。他不惜花費時間親自組織、指導,幫助中青年教師定題,提供參考資料。為儘快趕上國際先進水平,於同隱利用他在國際學術界的聯繫,有計劃地派出人員去美、英、西德各國的著名高分子研究單位,在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膜科學、核磁表徵、高分子結晶等方面進修、研究,並邀請各國著名高分子科學家來校講學,從而建立起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關係。
在整頓教學的過程中,於同隱有意識地把中青年教師推上第一線,在實踐中增長才幹。他鼓勵幾位中年教師為研究生開課,為他們提供參考書目,一起討論教學大綱,耐心指導,親自聽課。他組織教師編寫《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實驗技術》等教材,以提高課程質量。這些教材後來為不少院校所採用。教研室在翻譯國外專著如《大分子》等書籍時,於同隱也從培養人的角度出發,讓室內20位教師參加,他擔任總審校。有些教師從未搞過翻譯,問題不少,給總審校增添了不少困難,但他對此毫無怨言。

於同隱培養人才

在培養中青年教師方面,於同隱踏實細緻,殫精竭慮,提掖後進,甘為人梯。加之他平時謙虛誠懇,平易近人,贏得了廣大教師的尊敬和愛戴。1982年,復旦大學根據需要成立材料科學研究所,於同隱出任所長。在此前後,高分子實驗室進行了整頓和重建,大規模地更新了儀器設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並接近國外的先進水平。在人才培養和設備更新的基礎上,自70年代末組織起較高水平的高分子科研工作。僅就80年代統計,在基礎理論及應用研究兩方面,獲國家、部委、省市級科技成果獎的項目就有20餘項,刊物上發表論文約200篇。
於同隱從事教育、化學工作50餘年,在復旦大學創建了在國內外有較高聲譽的高分子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他是高分子化學專業的博士導師、博士後研究站站長,由他指導畢業的碩士生有30餘名,取得博士學位的有10餘名;在讀博士生8名;博士後研究人員2名。在培養研究生的工作中,於同隱充分發揚學術民主,鼓勵並放手讓青年人去闖,這對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成長很有好處。他培養出來的學生中不少人已經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有的已嶄露頭角。

於同隱主要論文

(一)有機合成反應
[1]Wang Abel B, Yu Tung-Yin, Kao Shan-Chuen. SulfanilamideDerivatives. I. 2 - Sulfanilamido - 6 - benzothiazolesulfonic Acid andits Derivatives [D],化學學報(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Society(Peking) ) , 1948(15):208 - 214.
[2]Smith Peter A. S, Yu Tung-Yin. Some Syntheses of CompoundsRelated to Julolidine [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1952(74): 1096 - 1098.
[3]Smith Peter A. S, Yu Tung-Yi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omeSubstituted Julolidines [D].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52(17):1281 - 1290.
[4]於同隱,葉錦鏞.硝基苯甲醛的交叉Cannizzaro反應[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56,2:165 - 166.
[5]於同隱,徐凌雲,吳世暉.硅有機化合物I.應用Wurtz反應合成四芳基硅烷[J].化學學報,1958,24:170-173.
[6]於同隱,賈韻儀.3,beta-二硝基苯乙烯和胺的加成反應[J].化學學報,1959,25(6):417-419.
[7]於同隱,崔惠卿,黃鳴玉.alpha-甲基-beta-烴基六氫吡啶的合成[J].化學學報,1959,24(3):146-151.
[8]吳世暉,於同隱.硅有機化合物II.四(對甲苯基)硅烷的反應[J].化學學報,1959,25:289-291.
[9]林子森,吳世暉,徐凌雲,於同隱.硅有機化合物III.對(三甲硅基)甲苯的衍生物[J].化學學報,1960,26(1):7- 10.
[10]王季陶,張中權,包銀鴻,於同隱.硅、鈦有機化合物間官能基交換反應[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60,1:113 - 120.
[11]於同隱,章道道.硅有機化合物IV含硅苯甲酸的離解常數[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63,8(4):479-482.
[12]Xu Linxiao, Tao Fenggang, Yu Tongyin. Generation of Cyclopropylidenesfrom Gem-dihalopropanes 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J].Tetrahedron Letters, 1985,26(35):4331 - 4334.
[13]許臨曉,陶鳳崗,於同隱.超聲波作用下偕二滷環丙烷與金屬反應產生的三員環卡賓的捕獲[J].自然雜誌,1986,9(4):315-316.
[14]許臨曉,陶鳳崗,於同隱.超聲波作用下丙二烯和雙環丁二烷衍生物的合成[J].化學學報,1986,44(11):1134-1138.
[15]許臨曉,陶鳳崗,於同隱,葛明陶,陳士明.自滷仿產生二滷卡賓的單電子轉移過程[J].化學學報,1987,45(4):415 - 417.
[16]許臨曉,於同隱,陶鳳崗,吳世暉.超聲波作用下偕二滷環丙烷與金屬反應機理的探討[J].中國科學B輯,1988,2:113-121.
[17]許臨曉,陶鳳崗,於同隱.超聲波作用下芳基叔膦的斷裂反應[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8,9(1) :36 - 40.
[18]許臨曉,陶鳳崗,於同隱.超聲輻射與相轉移催化結合方法產生二氯卡賓[J].化學學報,1988,46(4):340-344.
[19]許臨曉,陶鳳崗,於同隱.二溴卡賓產生方法的改進[J].化學學報,1988,46(6):608-611.
[20]許臨曉,陶鳳崗,沈曉航,於同隱.苯並噻唑嗡鹽催化合成1,4—二羰基化合物[J].化學學報,1988,46(7): 663 - 668.
[21]許臨曉,陶鳳崗,孫國洲,於同隱.高分子負載苯並噻唑嗡鹽的製備及其催化反應[J].化學學報,1988,46(7):706-710.
[22]Xu Linxiao, Yu Tongyin, Tao Fenggang, Wu Shihui. An Approachto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Gem-dihalocyclopropanes. Science inChina, Series B(English Edition), 1988,31 (8) :897 - 908.
[23]Xu Linxiao, Tao Fenggang, Shen Xiaohang, Yu Tongyin. AReapproach to the Generation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Cyclopropylidines. Acta Chim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1989,(3):240-247.
(二)高分子聚合反應及理論
[24]於同隱,王立惠,卜海山,李海晟,趙燕來.甲基丙烯酸甲酯光引發聚合中的初級自由基終止效應[J].高分子通訊,1980,1:10 - 15.
[25]於同隱,楊玉良,戚念華,孫猛.烯類單體在自由基加聚反應中鏈增長過程的分子軌道理論[J].科學通報,1982,27(3):150- 152.
[26]於同隱,姜傳漁,府壽寬,徐瑞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縮聚反應動力學研究[J].合成纖維.1982,5:3-9.
[27]Yu Tongyin, Yang Yuliang, Qi Nianhua, Sun Meng. MolecularOrbital Theory of Chain Propagation in Free-radical AdditionPolymerization of Vinyl Monomer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82,11:43-46.
[28]楊玉良,孫猛,戚念華,於同隱.線性縮聚物分子量分佈的Monte Carlo模擬[J].分子科學與化學研究,1983,3(1): 93 - 98.
[29]於同隱,李善君,府壽寬,紀才圭.聚苯撐醚碸縮聚過程的研究[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4,5 (6) : 895 - 900.
[30]Yu Tongyin, Fu Shoukuan, Li Shanjun, Ji Caigui, ChengWeizhuang. Polycondensation Kinetics of Poly (phenylene ethersulfone) [J]. Polymer, 1984,25(9) :1363 - 1366.
[31]於同隱,卜海山,金毅敏,陳建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酰氯法固態聚合[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86,25 (4) : 361 - 368.
[32]楊玉良,孫猛,戚念華,於同隱.縮聚產物分子量分佈的Monte Carlo模擬——利用縮聚反應合成窄分佈縮聚物的一種可能方法[J].科學通報,1986,31(23):1798-1801.
[33]Yu Tongyin, Fu Shoukuan, Jiang Chuanyu, Cheng Weizhuang, XuRuiyun. Polycondensation Kinetics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J]. Polymer, 1986,27(7):1111 - 1114.
[34]楊玉良,於同隱,唐敖慶.AB分批投入的AB,B型縮聚產物的分子量分佈[J].中國科學B輯,1988,(4):35-41.
[35]Yang Yuliang, Sun Meng, Qi Nianhua, Yu Tongyin. Monte CarloSimulation of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CondensationPolymers [J]. Kexue Tongbao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1988,33(2):123 - 127.
[36]萬洪和,白峯,駱德莘,府壽寬,於同隱.苯乙烯種子乳液聚合的動力學[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29(4):458 - 465.
[37]童偉達,楊玉良,孫猛,於同隱.聚合反應中非等活性初級自由基的終止問題[J].高分子學報,1990,( 5 ):76 - 82.
[38]萬洪和,駱德莘,府壽寬,於同隱.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種子乳液聚合的動力學[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30(1):8- 18.
[39]蔡再生,孫鎧,於同隱.IR研究聚氨酯預聚反應的活化能[J].功能高分子學報,1995,8(4):475-479.
[40]Wang Qun, Shao Zhengzhong, Yu Tongyin. The 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Polyethylene Succinamide (polyamide 24) [J].Polymer Bulletin (Berlin), 1996,36(6):659 - 665.
[41]王羣,邵正中,於同隱.聚酰胺46的合成與結構研究1.合成條件對產物分子量的影響[J].功能高分子學報,1997,10(1):72 - 78.
[42]王羣,邵正中,於同隱.聚酰胺-46的合成和結構研究(II)——產物的基本表徵和結構研究[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97,18(4):628—632.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