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曉風

鎖定
方曉風 [1]  ,男,1969年生於上海,建築歷史與理論博士學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  ,《裝飾》雜誌主編。
中文名
方曉風
外文名
Fang XiaoFeng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9年5月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職    業
教授,設計師
代表作品
主編《設計研究新範式3》、《設計研究新範式2》、《設計新範式》、《清代北京宮廷宗教建築研究》
職    稱
教授
職    務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裝飾》雜誌主編
藝術風格
當代藝術

方曉風人物評價

方曉風教授以《清代北京宮廷宗教建築研究》獲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方向的博士學位,形成一套以物見人的設計文化研究方法。近年來主要專注於中國古典園林、建築史及設計史的研究,以追問成因為切入點,從發生的角度,將造物活動置入文化系統之中進行考察,錘鍊出大歷史的學術研究格局,進而形成一種融通的設計文化觀,構建了對設計歷史和文化的系統的考察方法和整合的設計思維。
除教學和編輯工作之外,方曉風教授經常撰寫建築評論,策劃相關活動,並通過展覽等方式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設計思想的傳播與普及。作為國內唯一的藝術設計類核心期刊的主編,他十分關注中國設計各個領域的現狀和發展,多次組織全國性的設計與教育論壇,注重對當代中國設計的問題進行探討,尤為關注設計倫理的理論研究。

方曉風藝術風格

在近十年來方曉風教授一直思考、探討並積極實踐如何確立設計學的學科範式。方曉風教授提出基於設計學的綜合性和實現能力,通過“實踐導向、研究驅動”建立設計學科新範式,在其主編的《設計研究新範式》、《設計研究新範式2》、《設計研究新範式3》系統呈現了設計學科新範式倡導下的國內外優秀研究成果,為設計研究者提供了許多可參考的研究視角、方法和路徑。
方曉風教授一直關注設計思維的教育與傳播。他認為,傳統藝術形式是起點,也是終點,創作對象就是審美對象;而對於環境藝術設計,環境關係是起點,形式是終點,但不是全部,環境關係是審美對象。此外,方曉風教授也是在國內設計倫理研究的積極推動者,充分利用《裝飾》這一學術平台,多次組織與倫理相關的專題討論,如老年設計、設計關懷、服務設計、安全性、兒童設計、綠色之辨等。

方曉風藝術履歷

方曉風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19.11
“國家·民生”展覽
北京,中國
20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國家形象設計展”
北京,中國
2019
第三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
深圳,中國
2009
“藝之維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邀請展”
北京,中國
2008
“裝飾中國路——新中國設計文獻展”
北京,中國

方曉風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20年9月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作為空間敍事文本的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最終成果《中國傳統園林空間敍事》獲評優秀成果
北京,中國
2017年3月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詞條》(設計學),副主編,子課題負責人
/

方曉風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上海美術學院建築規劃設計》
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上海美術學院建築規劃設計 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上海美術學院建築規劃設計
2017年/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上海美術學院建築規劃設計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聚落》
科學博物館 科學博物館
2018年/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設計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雷峯新塔》
雷峯新塔 雷峯新塔
1999年/杭州西湖雷峯新塔的方案設計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續園》
《續園》 《續園》
2019年/清華大學“續園”園林設計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英烈紀念碑》
《英烈紀念碑》 《英烈紀念碑》
2019年/清華大學英烈紀念碑景觀設計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受版權保護

方曉風出版物

藝術家出版物
出版時間
出版物
出版社
2020年
主編《設計研究新範式3》
2019年
主編《設計研究新範式2》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8年
主編《設計新範式》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8年
《清代北京宮廷宗教建築研究》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4年
《寫在前面》
江蘇美術出版社
2009年
《中國園林藝術——歷史·技藝與名園賞析》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7年
《建築風語》(自選文集)(評為2007年“中國最美的書”。)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方曉風人物經歷

1987年9月就讀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系;
1992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獲建築學學士學位;
1992年8月至1997年6月,工作於上海中建建築設計研究院,任建築師;
1997年9就讀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
2002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獲建築歷史與理論方向工學博士學位;
2007年1月,任《裝飾》雜誌社常務副主編;
2009年5月至今,任《裝飾》雜誌主編;
2015年至2018年,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助理;
2018年7月至今,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3] 
第一屆全國藝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 [5] 

方曉風學術貢獻

2020年,《梵宮琳宇,江山社稷——清代宮廷宗教建築所體現的宗教文化特徵》,《美術大觀》2020年第6期。
2018年,《設計介入鄉村建設的倫理思考》,《裝飾》2018年第4期。
2017年,《文人天地一壺中,玲瓏妙相趨無形》,《裝飾》2017年第3期。
2015年,《論主動設計》,《裝飾》2015年第7期。
2014年,《生產是工藝美術審美的基礎》,《裝飾》2014年第5期。
2013年,《學習希臘,成為羅馬——古羅馬建築的創新路徑》,《裝飾》2013年第8期。
2011年,《完美的穹頂——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創新路徑》,《裝飾》2011年第9期。
2010年,《建築還是機器?——現代建築中的機器美學》,《裝飾》2010年第4期。
2014年,作為空間敍事文本的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
2017年,《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設計學學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2019年,設計的內涵與價值體系研究,教育部重大專項課題之子課題。

方曉風學術論文

[1]方曉風:不必神化包豪斯,設計教育要平台化[J].設計,2019,32(24):28-31.
[2]方曉風.實踐導向,研究驅動——設計學如何確立自己的學科範式[J].裝飾,2018(09):12-18.
[3]方曉風.城市之美:博弈與共識[J].美術觀察,2018(05):13-14.
[4]方曉風.設計介入鄉村建設的倫理思考[J].裝飾,2018(04):12-15.
[5]方曉風.文人天地一壺中,玲瓏妙相趨無形——清末江南私家園林中山的異化[J].裝飾,2017(03):12-17.
[6]方曉風.美麗鄉村與鄉建倫理 貴州貴安車田村文化中心評論[J].時代建築,2017(01):94-101.
[7]方曉風.民藝拯救設計[J].新美術,2015,36(11):65-67.
[8]方曉風.論主動設計[J].裝飾,2015(07):12-16.
[9]方曉風.環境意識進階[J].住區,2015(03):12-17.
[10]方曉風.“東方”的危險與價值[J].新美術,2015,36(04):9-10.
[11]方曉風.極少主義的可能性——來自阿爾瓦羅·西扎的啓示[J].裝飾,2014(10):20-25.
[12]方曉風.生產是工藝美術審美的基礎[J].裝飾,2014(05):22-25.
[13]方曉風.鄉關何處:超越圖像的城市願景[J].公共藝術,2014(01):86-88.
[14]方曉風.學習希臘,成為羅馬——古羅馬建築的創新路徑[J].裝飾,2013(08):12-17.
[15]方曉風.明星拯救設計?——設計明星制透視[J].裝飾,2013(03):12-15.
[16]方曉風.對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的思考——訪《裝飾》雜誌主編方曉風[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3(01):30-35.
[17]方曉風.後現代的倫理轉向[J].裝飾,2012(10):26-31.
[18]方曉風.巴洛克建築的動感之路[J].裝飾,2012(05):12-16.
[19]方曉風.帶着問題研究歷史[J].裝飾,2012(01):60-61.
[20]方曉風.完美的穹頂——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創新路徑[J].裝飾,2011(09):12-15.
[21]方曉風.城市空間邊界設計的倫理思考[J].裝飾,2011(07):18-21.
[22]方曉風.建築:時尚還是永恆?[J].裝飾,2011(03):12-17.
[23]方曉風.住區理想如何實現[J].住區,2011(01):42-44.
[24]方曉風.拿什麼抵抗城市的低俗?[J].美術觀察,2010(11):23-24.
[25]方曉風.世博園裏的國家形象[J].美術觀察,2010(09):15-16.
[26]方曉風.建築還是機器?——現代建築中的機器美學[J].裝飾,2010(04):13-20.
[27]方曉風.博物館的善意 博物館·文化·建築[J].城市環境設計,2009(12):168-169.
[28]方曉風.《裝飾》的譯名[J].裝飾,2009(12):23-24.
[29]方曉風.哥特建築的力量——平民性與整體性[J].裝飾,2009(11):14-21.
[30]方曉風.讓公共精神的光芒照亮公共建築[J].人民論壇,2009(10):32-33.
[31]方曉風.帝王的烏托邦——清代皇家園林中的理想境界[J].裝飾,2009(05):19-23.
[32]方曉風.“地域性”與“當代性”議題的現實意義[J].美術學報,2009(01):8-10.
[33]方曉風.清初四帝及其宮廷宗教建築建設[J].裝飾,2008(12):66-72.
[34]方曉風.民生設計芻議[J].裝飾,2008(10):12-15.
[35]方曉風.數字時代賦予學術媒體的新可能性[J].美術研究,2008(02):11-13.
[36]方曉風.家園的批判與繼承——院落格局住宅的文化比較[J].裝飾,2008(03):20-25.
[37]方曉風.筷子·時鐘·奧運火炬——倫理思考的文化立場[J].裝飾,2007(09):23-25.
[38]方曉風.新藝術運動之新[J].裝飾,2007(05):8-11.
[39]方曉風.清代紫禁城宗教性建築的空間結構及成因[J].建築史,2003(01):37-44+248.
[40]方曉風.圓明園宗教建築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2(01):39-49.
[41]方曉風.“禮制建築”求解[J].建築史論文集,2002,15(01):65-70+259.
[42]方曉風.紫禁城後宮宗教建築和空間初探[J].建築史論文集,1999,11(00):104-110+297.

方曉風設計作品

2020 年,清華大學工物館景觀設計。
2020年,清華大學東北門景觀改造設計。
2019年,淄博清華美院產業文化園區方案設計。
2019年,清華大學英烈紀念碑及“三·一八”紀念碑景觀設計。
2019年,清華大學“續園” 園林設計。
2017年,上海吳淞國際藝術城上海美術學院建築規劃設計。
2007年,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紀念碑整體環境與景觀設計。
2006年,清華大學主樓前區環境綜合改造設計。
2006年,北京印鈔廠北門復建方案設計。
2005年,參與“三峽壩區藝術設計與文化建設總體規劃方案”設計。
2004年,南京“胡家花園”規劃設計。
2004年,南京“窨子山車文化公園”規劃設計。
2003年,北京印鈔廠近代建築(原專家公寓)保護方案。
2002年,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省“雞鳴驛”保護規劃方案。
2001年,東城區文物建築調查(完成其中十二處)。
2001年,西藏布達拉宮“雪城”保護規劃方案。
2000年,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公寓方案。
1999年,杭州西湖雷峯新塔的方案設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