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藝術運動

(近現代西方藝術運動和設計史)

鎖定
新藝術運動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生在歐洲和美國多個國家、一次影響力相當大的藝術運動,其內容涵蓋了建築、傢俱、首飾、平面設計等等,是設計史上一次重要的運動。它繼承了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理念,是一次承上啓下的藝術運動,涉及到法國、比利時、西班牙、德國、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對這一時期的設計與藝術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文名
新藝術運動
外文名
Art Nouveau
運動時間
19世紀末20世紀初

新藝術運動概念簡介

新藝術運動開始於19世紀末,結束於20世紀初,是一場以工藝設計為主並關係到建築、繪畫等門類的藝術運動,涉及到歐洲大陸、英美及其有關屬地以及部分東亞和中亞地區。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着不同的名稱。例如在德國和奧地利稱為“分離派”,在德國稱為“青年風格”,在意大利稱為“自由風格”等,藝術運動起始的時間、地點、代表人物以及基本藝術主張並無明確和統一的説法,一般來説,可以將其歸納為“對19世紀取得革命性突破的科學技術成就的反思”、“對歐洲浪漫風格藝術傳統的有意識迴歸”,表現為“對現代性的訴求”。 [1] 

新藝術運動歷史溯源

新藝術運動是一個由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理念發展而來的建築與設計運動。新藝術運動得名於巴黎一家名為“新藝術”的商店,並以這個名詞傳播到法國、比利時、荷蘭、英國、美國等國家。 [2]  這場運動的時間大約從1895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10年前後,隨後逐步為現代主義運動裝飾藝術運動所取代,其內容涉及到建築、傢俱、產品、首飾、服裝、平面設計、書籍插圖、雕塑、繪畫等,是傳統設計與現代設計之間一個承上啓下的重要藝術運動。 [3] 

新藝術運動基本特徵

新藝術運動拒絕歷史主義折衷主義的裝飾,積極使用現代材料,往往將各種美的設計類型結合在一起,此外還常帶有晦澀的象徵主義色彩,甚至給人以頹廢、邪惡的感覺。從視覺形式上看,新藝術包括兩種風格,一種是有機的曲線型風格,一種是較為簡潔、抽象的直線性風格兩種風格的發展並無明確分期。
新藝術運動繼承了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理念,它們都是都是對矯飾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其它過分裝飾風格的反動、對工業化風格的強烈反映;兩場運動都旨在重新建立起對傳統手工藝的重視和熱衷,放棄了傳統裝飾風格的參照,轉向採用自然中的一些裝飾動機,此外還都受到日本裝飾風格的影響。而相比之下,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更加重視中世紀哥特風格,而新藝術運動是對傳統風格的徹底放棄,完全走向自然風格。 [4] 

新藝術運動發展概況

新藝術運動法國

馬約爾勒別墅,1901-1902年,法國南錫 馬約爾勒別墅,1901-1902年,法國南錫
法國是新藝術運動的發源地,巴黎和南錫是這場運動在法國的兩個中心。其中巴黎的設計範圍包括傢俱、建築、室內、公共設施裝飾、海報及其他平面設計,而後者則集中在傢俱設計上。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首次向世界展示了法國的“新藝術”風格。巴黎的“新藝術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設計事務所、“現代之家”(La Maison Moderne)設計事務所和六人集團(Les Six)是巴黎的設計中心,而南錫市的設計師埃米爾·加萊(Émile Gallé)則在新藝術運動卓有成就。此外,法國新藝術運動中的陶器設計也獨具特色。

新藝術運動比利時

亨利·範德費爾德設計的椅子 亨利·範德費爾德設計的椅子
比利時的新藝術運動僅次於法國且具有相當的民主色彩。比利時出現了相當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藝術家、建築設計師,他們在藝術創作上和設計上提倡民主主義、理想主義,提出藝術和設計為廣大民眾服務的目的,且提出了“人民的藝術”的口號。從意識形態上來説,他們是現代設計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亨利·範德費爾德(Henry van de Velde)是比利時新藝術運動中最傑出的設計師、理論家和建築師,他的設計帶有強烈民主思想。這一時期的“二十人小組”(the Groupe des Vingt)(後更名為自由美學社[the Libre Esthetique])在藝術運動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新藝術運動西班牙

在地中海沿岸、特別是西班牙南部地區的新藝術運動最為極端、且最具有宗教氣氛。西班牙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建築師安東尼·高迪(Antoni Gaudí),其代表作如米拉公寓,這是一座別出心裁的建築,公寓不僅外部呈波浪形,內部也沒有直角,包括傢俱在內,都儘量避免採用直線和平面,是新藝術運動的有機形態、曲線風格發展到最極端化的代表作品。
米拉公寓,1906-1912年 米拉公寓,1906-1912年

新藝術運動奧地利

約瑟夫·霍夫曼的設計作品 約瑟夫·霍夫曼的設計作品
奧地利的新藝術運動是由維也納分離派所發起的,因為這派別的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標榜與傳統藝術分道揚鑣,所以自稱為“分離派”。他們提出了自己的口號:“為時代的藝術,為藝術的自由”,代表人物有奧托·瓦格納 (Otto Wagner)和約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等。

新藝術運動德國

德國的新藝術運動被稱為“青年風格”,早期的青年風格與新藝術運動的曲線派在比利時、法國、西班牙的風格類似,主張自然主義的曲線和有機形態,到了後期則更對追求之間和幾何形體。代表人物有德國的設計師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他是德國現代設計的奠基人,被稱為德國現代設計之父。

新藝術運動其他地區

除了上述提到的國家,新藝術運動在荷蘭、意大利也有一定的發展。荷蘭的藝術風格更加接近法國,而意大利的新藝術運動被稱為“自由風格”,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北部地區。這兩個國家的新藝術運動發展時間較短,影響也有限。此外,在一些東歐國家也出現過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建築。 [5] 

新藝術運動社會評價

新藝術運動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次承上啓下的設計運動,它繼承了英國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思想和理念,試圖復興設計的優秀傳統,以自然主義的風格開設計新鮮氣息的先河。這場藝術運動發生的時代正是舊的手工藝時代接近尾聲、新的工業現代化時代即將出現的時期,因此從意識形態上講,它的興起預示了新舊時代的交替。 [5] 
參考資料
  • 1.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 美術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第17頁
  • 2.    (美)克萊納編著;諸迪等譯,《加德納世界藝術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7年,第931頁
  • 3.    王受之著,《世界現代設計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64-65頁
  • 4.    邵宏主編;顏勇,黃虹等編著,《西方設計 一部為生活製作藝術的歷史》,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年,第224頁
  • 5.    參見:王受之著,《世界現代設計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64-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