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大曾

(中國攝影師、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

鎖定
方大曾(1912年7月13日-?),原名方德曾,筆名小方,出生於北京東城區的外交官家庭,1934年中法大學畢業 [3]  “九·一八”事變後國難當頭,方大曾以相機和文字為武器,為抗日救亡而奔走,留下了很多反映抗日題材的攝影作品,有《日軍炮火下的宛平城》、《奮勇殺敵的二十九軍》等。被公認為是中國抗戰“第一照”的作者和七七事變”報道第一人。 [3]  範長江與方大曾,一位擅長文字,一位擅長攝影,被譽為中國新聞史上的“雙峯”。 [6] 
1937年9月30日,方大曾從河北蠡縣寄出《平漢北段的變化》一文,後失蹤。 [4] 
概述圖來源 [11] 
中文名
方大曾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北京東城區 [5] 
出生日期
1912年7月13日 [5] 
畢業院校
中法大學
職    業
攝影師、記者
代表作品
《日軍炮火下的宛平城》
性    別

方大曾人物生平

1912年7月13日出生在北京東城區協和衚衕。讀小學時,母親用7塊大洋給他買了架相機,從此,相機成了他形影不離、患難與共的夥伴。 [4-5] 
1924年,就讀於北平市立一中,開始喜愛攝影,用母親給的7塊大洋買了一架照相機。開始拍攝北京的古建築、各種民俗和社會底層的苦難生活。 [3] 
1929年,17歲的中學生方大曾發起並組織了中國北方第一個少年攝影社團。 [5]  自此,攝影從愛好逐漸發展成職業。 [3] 
1930年,方大曾北平第一市立中學畢業後,考入中法大學經濟系,1935年畢業,大學期間思想活躍,熱心進步活動,曾與詩人方殷共同主編《少年先鋒》雜誌。畢業後,先後在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和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工作,工作之餘同時擔任中外新聞學社的攝影記者,時常帶着相機外出,記錄所見所聞。 [5]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參加“反帝大同盟”的機關報《反帝新聞》的編輯工作。
1932年,聯合詩人方殷共同主編《少年先鋒》。用自己手中的相機記錄施虐者的殘暴和同胞的頑強。 [3] 
1934年,中法大學畢業。方大曾得到了一架高級“祿萊福萊克斯”,那是用他發表在一家英國雜誌的作品《四子王旗的婚禮》的稿費購買的。在北平基督教青年會任幹事,以方德或小方署名在《世界知識》等刊物上發表文章。 [3] 
1935年,方大曾轉到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工作,與吳寄寒、周勉之等人成立“中外新聞學社”,受聘北平基督教青年會少年部幹事,“一二九”運動後,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是年採訪綏東戰場。 [3] 
綏遠前線 綏遠前線 [7]
1936年,邀高尚紅(北平青年會負責人)觀看斯諾訪問陝北延安革命根據地拍攝的照片。夏天到天津《大公報》求職,與著名記者範長江相識,經推薦任天津《大公報》記者。深入宛平、冀東、綏遠前線等地採訪。 [3]  綏遠抗戰爆發後,到前線採訪,活躍於長城內外,寫下多篇附有攝影作品的通訊發表於《世界知識》。這時的方大曾“已成了馳騁長城內外、報道救亡愛國事蹟的名記者了”(《新聞研究資料》第一輯66頁)。11月8日,在北平寫成《宛平之行》採訪記。11月23~28日,到河北唐山、昌黎等地採訪冀東偽政府轄區,寫成《冀東一瞥》。12月4日,離開北平到綏遠前線進行了長達43天的抗戰初期著名的“綏遠抗戰”採訪,拍攝了數百張照片,寫成《綏東前線視察記》等戰地通訊。 [3]  [7] 
小方攝 小方攝 [3]
方大曾攝影作品
方大曾攝影作品(9張)
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任中外新聞學社(簡稱中外社)攝影記者、全民通訊社(簡稱全民社)攝影記者及《大公報》戰地特派員,赴前線採訪。1937年7月10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第三天即前往盧溝橋前線採訪,寫出長篇報道《盧溝橋抗戰記》,配以照片發表。7月23日由北平寄出《盧溝橋抗戰記》。 [3] 
圖冊來源: [8]  [10] 
1937年7月28日,方大曾和其他三位記者範長江、陸詒、宋致泉 [3]  從保定出發再次前往盧溝橋前線採訪,完成採訪計劃後準備繞道門頭溝回北平,因道路阻斷只好回撤至長辛店,再沿平漢線於30日返回保定。
《光明的保衞者》 《光明的保衞者》 [9]
1937年8月底,範長江送方大曾登上由石家莊北去的火車。方大曾由平漢線轉至山西在同蒲鐵路沿線進行採訪。 [3]  據範長江的回憶文章《憶小方》中的記載:“……隨着平漢戰局的惡化,保定失守。我們就不知道他的消息,匯款時也不知給哪匯去。問他的親戚,回信説小方到保定時,正值保定失守。方大曾被迫退到保定東南的蠡縣。在蠡縣曾發出一信。以後就沒有了下文……”。
方大曾在綏遠前線 方大曾在綏遠前線 [4]
方大曾最後一篇見諸報端的文章是1937年9月30日發表在《大公報》上的《平漢北段的變化》。此後就音信全無。 [9]  一般認為,方大曾作為一名失蹤的戰地記者,很可能是在1937至1938年間犧牲於抗日前線,時年僅25歲。 [6] 

方大曾親屬成員

方大曾父親在外交部工作,家境殷實。 [5]  母親朱理,妹妹方澄敏,外甥張在璇。 [4] 

方大曾主要影響

通訊《平漢線北段的變化》 通訊《平漢線北段的變化》
在中國20世紀戰爭攝影史上,有兩個極其重要的人物。一個是沙飛,他不僅是魯迅的崇拜者,也是為魯迅拍攝遺像的人。沙飛後來參加了八路軍,成為一名戰地記者和新聞出版人。另一個就是方大曾,他是抗日戰爭初期活躍的戰地記者,“七七事變”後由北京離家奔赴抗日前線,由範長江介紹作為上海《大公報》前線記者進行採訪。兩位攝影家同為1912年出生,作品風格樣式和創作觀念都可以和當時西方戰地記者相提並論。但他們不同的歷史價值在於:同為投身於抗戰前線的熱血青年,沙飛在山西參加八路軍,用照相機見證了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的始末,他留下了大量價值不容低估的有關八路軍部隊和解放區的敍事作品。而方大曾1937年也到了山西,隨後就在他的報道《平漢鐵路的變化》發表後失去消息。方大曾攝影作品的着重點是對抗戰前期正面戰場作戰的描述,他是中國抗戰時期極為優秀的戰地新聞記者。 [2] 
方大曾被公認為是中國抗戰“第一照”的作者和“七七事變”報道第一人。 [3] 
方大曾代表作之一《聯合陣線》 方大曾代表作之一《聯合陣線》 [7]
方大曾留下的837張珍貴的底片,也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典藏,成為珍貴的抗戰文物。 [3] 

方大曾主要作品

方大曾戰地攝影 方大曾戰地攝影 [3]
作為青年攝影家的方大曾“人品純正,熱情,精力充沛……好像總是在走路,奔忙,不知疲倦”。他關心底層百姓苦難的生活,用相機記錄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北方的社會民生,如《礦工》等。“九.一八”事變後國難當頭,他又以相機和文字為武器,為抗日救亡而奔走,留下了很多反映抗日題材的攝影作品,如《日軍炮火下的宛平城》、《奮勇殺敵的二十九軍》等。
通訊選讀
方大曾拍攝的《盧溝橋事件》圖集 方大曾拍攝的《盧溝橋事件》圖集
“剛愎自用的日本少壯軍人對於這兩度戰役的敗死自然是絕不罷休。農民們被強迫着割平自己的莊田,不止此也,割完之後,還被活活地埋在地上,只留一個頭在外邊,等他們慢慢死去。至於婦女們所遭遇的命運,更不忍想象了!為什麼我們不立刻動員,把這些慘無人道的野獸趕出境外呢!
“二十九軍在這次抗敵戰鬥中,其悲壯慘烈,實非筆墨所能形容。記得在日軍二次進攻的夜裏,我軍有一排人守鐵橋,結果全部犧牲,亦未能退卻一步。
“我感覺二十九軍的兵士每一個都很可愛,他們平均年齡都很小,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正充滿了天真活潑和英勇熱烈的心,又何況他們都受過鐵的訓練與強烈的民族意識的澆灌呢!
“我站在盧溝橋上瀏覽過一幅開朗的美景,令人眷戀,北面正浮起一片遼闊的白雲,襯托着永定河岸的原野。偉大的盧溝橋也許將成為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發祥地了!”
——方大曾《盧溝橋抗戰記》
“將士們離別綏東時,大家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拋掉了,除了在戰場上所需要的武器外,別的什麼也不帶,以示決心。沒有一個人的腦子裏,想到抗戰以外的事。”
——方大曾《血戰居庸關·搶防南口》
“這是一個全民的抗戰,是一個生死關頭的民族解放鬥爭,每一個國民都應該並且必須組織在抗戰行動之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把握着最後的勝利。”
——方大曾《保定以南》 [1] 

方大曾後世紀念

2000年7月,紀錄片《尋找方大曾》在央視播出。紀錄片導演馮雪松從1999年發現方大曾後,開始了對其生平持續的尋找,先後出版了《方大曾:消失與重現》《方大曾:遺落與重拾》等專著。 [4] 
2006年3月16日,方家三代人精心保管近70年的837張方大曾攝影作品底片,由其家人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4] 
2014年,馮雪松《方大曾:消失與重現》專著出版發行。
2015年5月25日,中國記協組織召開“馮雪松追蹤採寫方大曾事蹟座談會”。
2015年7月7日,“方大曾紀念室”在他的失蹤地——保定落成,並對外開放。
廣播劇《戰地記者方大曾》錄製現場 廣播劇《戰地記者方大曾》錄製現場
2015年8月31日,寧波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寧波廣電集團在寧波書城舉辦“追尋一個記者、弘揚一種精神——《方大曾:消失與重現》”讀者見面會,寧波廣電集團如意鳥創新團隊通過作者馮雪松的現場介紹及後期對作品的研讀,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的背景下,並確定通過廣播訪談的形式,以“尋找方大曾的歷程”為主線,以“新聞記者的職責和使命”為主題,以跨時空心靈感應般的獨特視角展開了兩代記者跨越時空的對話。
2017年06月,在紀念“七七事變”爆發80週年之際,《解讀方大曾——方大曾作品及範長江新聞獎得主的閲讀筆記》一書在四川省內江市範長江紀念館舉行首發儀式。書內26篇通訊,1篇譯文和150餘張圖片,由中國中央電視台高級編輯馮雪松主編,中國新聞史學界泰斗方漢奇先生欣然題寫書名,範長江長子範蘇蘇作序。 [6] 
2017年7月7日,為紀念盧溝橋事變80週年,由寧波廣電集團創作出品的廣播劇《戰地記者方大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午夜書場》、寧波廣電集團新聞綜合廣播《92最動聽》、音樂廣播《如意鳥》欄目以及新媒體客户端“點看寧波”同步首播,並於7月10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記錄中國》欄目播出。 [1] 
2018年7月7日,“方大曾研究中心”在保定成立。 [4] 
2021年,獻禮劇《理想照耀中國》在《我是小方》單元中,講述了方大曾的故事。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