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兆瑞

鎖定
(1904-1973),河北省肅寧縣人。1933年來到哈爾濱,在道外萬泉湧香油坊做工。
中文名
方兆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73年
出生地
河北省肅寧縣

方兆瑞人物簡介

業餘時間練習唱西河大鼓,後專心致志地鑽研大鼓藝術。1939年36歲時,開始登台演唱西河大鼓楊家將》。後終於成為專業曲藝演員。經常演出於道外的肖家茶社、張家茶社、王家茶社、魏家茶社等,幾乎場場滿員,有時到外縣演出,也頗受歡迎。演唱的書目有:《斬將封神》、《前後七國》、《大隋唐》、《呼家將》、《楊家將》、《薛剛反唐》、《南北宋》、《三下南唐》、《小五虎》等。抗日勝利後,1947年被選為哈爾濱市戲曲藝術協會副會長,組織藝人學習、宣傳和編寫新書目,進行慰問等活動。協助人民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他倡導下,編演的新書目有西河大鼓《國事病》、《王貴與李香香》、《李兆麟將軍抗日史》、《勞動英雄趙佔奎》、《共產黨向太陽》等。1948年戲曲藝術協會改稱曲藝改進會,被選為會長。在工作之餘,還精心培養子女方豔芩、方淑玉、方淑芩、方寶成習練曲藝,使他們成為曲藝界新秀。1953年,在曲藝改進會清唱組的基礎上改建評劇團,後稱尚志評劇團,任團長。1955年以後,曾先後被選為市政協委員,市人民代表,黑龍江省政協委員,省人大代表。1956年組成哈爾濱市曲藝團,任團長。1966年成立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黑龍江分會,被選為副主席。1973年10月於哈爾濱逝世。 [1] 

方兆瑞人物生平

方兆瑞,藝名臨普。1904年生。直隸(今河北省)肅寧縣東關人。1933年投奔同鄉吳國瑞到哈爾濱,在道外萬泉湧香油坊做工。方兆瑞經常到茶社聽書,每次聽完回到家裏便模仿練習,有時還唱給別人聽。後來索性買了一把三絃,天天練習彈唱西河大鼓。久而久之,藝興愈濃。聽書時細心記“書道子”(也叫書路子)。由於嗓子好,氣力足,又講究字正腔圓,在朋友們的規勸下,專心致志地鑽研大鼓藝術。
1939年,道外北市場於家茶社特邀方兆瑞登台演唱西河大鼓《楊家將》。由 於缺乏演唱經驗,不到兩小時便把《楊家將》全部唱完,造成首場演出失利。在聽眾的鼓勵下,又從頭唱一遍,略有好轉。經過一段摸索和苦練,終於成為專業書曲演員。經常演出於道外的肖家茶社、魏家茶社、王家茶社、黃家茶社、毛家茶社、齊家茶社、張家茶社,幾乎場場滿員。有時到外縣演出,也頗受歡迎。演唱的書目有《斬將封神》、《前後七國》、《大隋唐》、《呼家將》、《楊家將》、《薛剛反唐》、《南北宋》、《三下南唐》、《小五虎》等。在毛家茶社與藝人姜臨魁相遇,姜代師收徒,取藝名臨普。後又到齊齊哈爾、克山、泰來等地演出,名聲大振。
1947年4月,方兆瑞被選為哈爾濱市戲曲藝術協會副會長。在協會中組織藝人學習、宣傳和編寫新書目,進行慰問等活動,協助人民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他倡導下,編演的新書目有西河大鼓《國事痛》、《王貴與李香香》、《李兆麟將軍抗日史》、《勞動英雄趙佔奎》、《女勞動英雄李鳳蓮》、《共產黨像太陽》等。 [2]  1948年,戲曲藝人協會改稱曲藝改進會,方兆瑞被選為會長。
1949年以後,除組織領導曲藝改進會工作外,每天上午堅持演出。1952年與魏幼臣改編反映抗日戰爭新書目《洋鐵桶》,演出效果很好。在工作與演出之餘,精心培養子女習練曲藝。方豔芩、方淑玉、方淑芩、方寶成都成為曲藝界的新秀。
1953年,在曲藝改進會清唱組的基礎上改建評劇團,後稱尚志評劇團,方兆瑞任團長。
1955年以後,方兆瑞被選為哈爾濱市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市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省人大代表。1956年組建哈爾濱市曲藝團,被任命為團長。1966年成立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黑龍江分會,被選為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間,方兆瑞被以“反動藝術權威”、“反動家族勢力代表”等罪名揪鬥批判。當時他正患肺心病,“造反”組織強迫他勞動,致使病情惡化,於1973年10月逝世。終年70歲。
參考資料